1.长安CS35PLUS这车到底好不好

2.关于长安UNI-K的设计,聊聊没提及到的细节

3.长安马自达为什么做工这么差?

4.长安和哈弗哪个质量好

5.U-NIT是如何炼成的?长安UNI-T智造体验日揭秘

长安汽车装配工艺流程_长安汽车装配工艺

长安CS75自2014年上市以来,就以辨识度高、锐利动感的外观、丰富齐全的配置、技术成熟有保障的三大件等优点轰动了国内汽车市场!转眼之间,具有军工高品质高水准的长安CS75已经在国产紧凑级SUV领域已经六年了,它优异的品质、超高的性价比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每月的销量都名列前茅,经历住了竞争激烈车市中的严酷考验,已成为国产紧凑级SUV车型中的一棵常青树!

在推出之时,好多车企配备的是液压转向助力系统,而长安CS75就已配备了转向轻便省力、性能稳定控制感更好的电子转向助力系统,足以证明长安的优势所在!

轮胎气压、综合油耗、续航里程、ESP等功能都会直观的显示在仪表盘上,非常便于驾驶员对车辆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各功能按键阻尼感不错,触控灵敏好用、间隙细小均匀,制造水准达到一流水准!

全车座椅材质上乘、宽大饱满、支撑性很好

整车焊接处没有焊渣残留,钣金工艺水准达到炉火纯青的极高点

在2014年推出之时,长安CS75就已全系标配了无钥匙进入、无钥匙一键启动功能,由此可见长安引领时尚潮流和超高丰富配置!

后排全平地板、充电口和空调出风口的配备,提升了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感、用电需求的便利性!

全车五座都配备了可自由升降高低、填充饱满的安全头枕,不仅延缓了长途旅行时驾乘人员脖颈的酸累感,还起到了发生事故时保护脖颈免受伤害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在那时,一个价位十万出头的车子能有天窗的配备,真是凤毛麟角,而长安是全系标配!并且新款长安CS75配备的是豪华名车高配置才有的全景天窗!

眼镜盒隐藏在天窗总成上,开关拿取方便

整车各部位设计合理有序,使用材质过硬有保障,装配工艺先进,使用至今爱车没有出现异响毛病

全车贴心实用配置丰富多样,使用效果很棒

爱车前挡后排和后备箱都配备了照明灯和12V电源,长途旅行也不会有用电需求的困扰!

爱车载物空间超大,并且后排座椅支持全平放倒,使载物量更加的惊人

长安CS75的机盖和尾门全系都配备了双液压支撑杆,开关起来省力便捷,也凸显着长安汽车的高配置!

爱车配备的终生免维护的知名大品牌电瓶,四年来使用效果很棒

流线型车身和流畅车顶线条的设计,使得长安CS75的外观帅气动感又透露着时尚精致的气息

爱车在发生碰撞或者在倒车入库操作时,危险报警闪光灯会自行连续闪烁,极易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提高了很高的警示作用

对于一款定位为城市型SUV来说,长安CS75拥有19厘米离地间隙、22.5厘米的17寸轮胎和200NM的强大扭矩,它的越野能力和脱困能力,表现的还是挺给力让人满意的。

正副驾驶气囊、侧面气囊、一体式安全气帘和众多安全系统的加入,使得长安CS75的安全系数倍增,安全明星车型的称号实至名归!

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长安CS75,真是一款值得广大群众购买,值得广大车主喜爱,值得信赖和拥有的一部平民好车!长安车,车行长安长久!

长安CS35PLUS这车到底好不好

长安CX20是一款自主小型两厢跨界车;外观大气时尚,跨界风格明显;内饰做工有所提升,丰富的配置受到了网友的好评;空间够用,后备箱容积大,储物能力较好;操控平稳舒适,底盘通过性较好;但动力表现平凡,发动机噪音大、路噪明显、转向异响较多等小毛病较多。

外观大气时尚,整体造型硬朗动感,跨界风格明显,线条简洁,圆润中而不失运动。

内饰简洁,风格偏向运动;做工提升不少,接缝处做工均匀严实;丰富的配置受到了网友的好评;音响效果好,中控布局合理,功能按键布局清楚,操作方便,不过有部分网友反映新车异味较大。

整体空间表现尚可,前排宽敞舒适,后排空间略显紧凑,网友称“我打开车门坐进去感觉空间很好!就是后排有点儿小。”

长安CX20整体操控平稳,坐姿高,视野好,底盘高,通过性强,不过自重稍轻,网友反映高速路上方向轻,转向异响问题时有发生;高速行车过程中,路噪较大。

发动机技术不新,排量低,整体动力表现一般,能够满足日常需要,提速较慢,发动机噪音大,有个别网友反映挂挡行程大,手握挡把有点震动。

根据大部分网友的反映来看,长安CX20的燃油经济性一般,油耗偏高。

装配工艺:长安CX20的内饰做工工艺有所提升,但小毛病较多,如转向异响,车的缝隙比较大,驾驶路噪明显,换档行程较长等问题比较多见。

安全性:基本安全配置不少,新款车型增加了后防撞梁,整体安全性能有所提高。

售后:维修保养不方便,配件难匹配,但维修保养费用比较经济,售后服务质量较好。

长安CX20是长安汽车旗下首款入门级跨界MPV车型,外观时尚动感,内饰简洁,配置不错,做工工艺有所提高,平稳的操控以及合理的定价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但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销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动力表现整体欠缺、安全性能不好以及品牌认知度较低或是影响其口碑的几个因素,也是大多数消费者久久观望,不敢出手购买的几个因素。

关于长安UNI-K的设计,聊聊没提及到的细节

「CS35Plus」在小型SUV中综合品质合格·扩大选择面性价比很低解析基础:长安CS35Plus指导价为6.99~10.99万,增压版本的起售价为8.49万。

SUV是自有品牌的销售支撑车型,普遍具有价格低、配置高、性能强、质量稳定的特点。但是,小型A0级SUV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车型越大越受欢迎,很少有用户能够接受A0级的选择。

对于小企业的需求总会有一些“任性”,因为大多数A0级的期权都处于没有激烈竞争的状态。因此,这些车往往具有配置低、价格高的特点。比如CS35Plus依然用扭力梁后悬架,主版本用低成本自然吸气发动机。同价位竞品指的是哈弗和比亚迪的紧凑型SUV,“T+独立悬架+自动变速箱”已经是行业标准。

性能:最新数据显示,CS35Plus的“PPH百车故障率”为131,是超过大多数合资品牌的竞品,但在国产SUV中属于中等水平。客观评价它的质量是好的,但问题不影响车的使用,反而很烦人。比如电子配件总是频繁出现故障,车身生锈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装配工艺决定了异响略多。

有必要解释车身生锈的问题。目前自主品牌中有这种问题的车型很少,长安和奇瑞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最基础的车身结构上没有太多投入,车辆的综合素质能有多高?例如,高强度钢的用量声称为59.7%。然而,A/B支柱的前股东之间仍然存在分歧。a柱和纵梁的屈服强度到底有多大还是个谜,所以CS35Plus只能说在小型SUV中还算不错,因为竞品的水平真的不高。

动力传统系统水平中规中矩

虽然1.6L-自然吸气发动机用缸内直喷技术,动力储备达到94kw/161N·m,但是和普通的1.5T发动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直喷技术决定了维修成本不会很低,所以这台机器还是挺尴尬的。

手动变速箱用5挡,手动水平不高。5万级的小型SUV可以选择6MT。自动变速箱是这款车的卖点,因为用了爱信的6AT手动集成;但是在换挡平顺性方面的表现比较一般,甚至有一些关于挫折的反馈。

1.4T-涡轮增压发动机也用缸内直喷技术,动力储备达到116kW/260N·m(1500~4000rpm),账面数据相当不错。但长安汽车研发的7速湿式双离合与发动机的匹配并不是特别理想,所以最佳破纪录只有9秒左右。不过109马力/吨的马力质量比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没有当初宣传的那么强劲。

总的来说,长安CS35Plus在小型SUV选项中还是不错的,但如果能接受紧凑型SUV选项——哈弗F5/H6、宋Pro燃油版、燃油版、同品牌CS75都有较高的性价比。

百万购车补贴

长安马自达为什么做工这么差?

我很喜欢去参加厂商安排的新车设计讲解活动,因为审美是件很私人的事,但是你要怎么才能讨好和取悦到大多数人的审美,其实这也是一件很考功力的事情。

根据之前UNI家族第一款车UNI-T的实际市场表现来看,UNI序列的设计师已经成功了,毕竟月销量一万多台的成绩,说明大家挺认可所谓“超级符号”的设计理念。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UNI序列的第二款SUV——UNI-K,它的定位比UNI-T更高,中大型SUV的尺寸也比后者要大得多。那它怎样以设计的角度去讨好大家呢?它只是UNI-T的放大版吗?这是我很好奇的地方。

没有争议的设计,未必是好的设计

聊UNI-K的设计之前,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近期的宝马4系、奔驰S级,它们刚亮相时同样伴随着褒贬不一的争议声音。甚至包括第十代索纳塔在内,以我个人的审美来看,它确实长得不咋地,但却成功地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印象。

回望十多年前的自主品牌,能够坚持正向研发,走原创设计路线的其实并不多,而在这寥寥几个品牌里面,受限于设计水平的原因,车子的造型大多呈成熟稳重的风格,但求看得顺眼足矣,敢玩创新,走激进的更加少之又少。

但现在的自主品牌已经意识到设计对于产品、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也懂得借助国外设计大咖之手来拔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当然除了高薪挖角以外,像长安便早在2006年便跑到意大利都灵建设海外设计研究院,如今已有了200多人的规模。站在国际化的高度来对待汽车设计,效果终归是有的。说实话,现在很多一线自主品牌的设计水平,我甚至觉得比某些合资品牌,尤其是合资品牌的国内特供车型还要高出几分。

玩抖音的人都知道一个“3秒定生死,7秒必转折”的定律,快餐文化的时代,普罗大众需要的是感觉上的刺激。与其寂寂无闻,不如一鸣惊人。基于这个前提,UNI-K已经赚足了眼球,咱先别论好看不好看,光是这份话题性已经赢了。

设计师的“敢”,是工程师给的胆

在整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团队和工程师团队会存在“吵架”的情况。设计师某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要是在工艺制造层面上没法实现,那设计师也只能妥协退让。但一味屈服于工程师团队,那车辆的设计也毫无亮点可言,这里面的尺度如何把控,每个品牌都不一样。

具体到UNI序列,我猜设计师在工程师团队面前恐怕费了不少的口水。虽然长安这次没有用类似UNI-T那样“150颗菱形元素组成的无边界前格栅”的宣传话术,但UNI-K中网那些大小不一的麟甲状方块估计在量产时也给制造精度、装配精度带来不少挑战。但UNI-T那隐藏在中网两侧的矩形LED灯带这次没在UNI-K上出现,有点可惜了。

至于UNI-K为啥没有延续UNI-T的分体式大灯方案,长安汽车造型设计院的高级经理刘鑫表示:一来扁平化、纤薄化的LED大灯组已经契合了日后汽车的发展方向。二来UNI-K雾灯区域的Y型LED灯条也是整个大灯组的一部分,未来这里具备人车交互的灯语效果。

老实说,套娃设计看多了也会觉得腻烦。所以不少品牌都有意识地跳出这个框架,尽量实现保留家族设计基因的神韵之余,也营造出足够的新鲜感,UNI-T、UNI-K就是很好的范例。

这不是双连屏,是三联屏

比起UNI-K的外观设计,内饰的模样反而更加神秘些,此前的暴露的谍照里也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从实车的观感来看,UNI-K还是保留了横向的中控布局,但舍弃了UNI-T的液晶仪表与中控触屏相接的设计,而是把中控触屏独立出来,并且摆放的位置更加靠近驾驶员。用官方的话便是希望实现“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

这里面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因为UNI-K的车厢比UNI-T要宽,如果继续用双连屏设计,那中控屏离驾驶员有点远,对于人机交互的操作不够友好。而现在的中控触屏更靠近驾驶员,更加便于操作,不用刻意探身去“够”。

另外,这块屏幕用的是康宁J型曲面玻璃,也就是说中控触屏更下方的空调触控区域是一体式结构。按照官方给出的信息,这块玻璃防反光、防眩光、抗指纹,听起来似乎挺厉害的。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UNI-T那种实体的空调控制按键,盲操作更顺手些。

UNI-K仪表中心距离道路中心的视线夹角设置为13°。这样在驾车时,仪表与道路的距离更短

其次则是液晶仪表的位置往上挪,更靠近挡风玻璃。目的是减少驾驶员观察路面与读取仪表信息之间的夹角,类似的设计此前在标致4008、2008等车上也会有所用。而为了避免出现方向盘遮挡仪表盘的问题,UNI-K的方向盘上沿为“平顶”设计。按照我172cm的身高,把驾驶席座椅调至最低,方向盘调至正常驾驶角度以后,仪表信息可以正常读取,不存在遮挡的情况。?

由于液晶仪表的位置有所改变,过去10.3英寸的液晶仪表不能直接移植到UNI-K上,于是长安干脆重新对液晶仪表的进行了调整。如今的液晶仪表由三块屏幕组成,中间那块主要显示车速、导航、多媒体这些经常需要用到的信息;左侧那块则呈现胎压监测、车门开闭状态;右侧那块则囊括其它跟车辆相关的信息,譬如油耗、续航里程等。

关于智能体验

由于实拍当天没法对UNI-K的车机进行详细体验,所以在里面我并没提及到与智能化装备的部分,这里也给补充一下:

1、UNI-K搭载了科大讯飞飞鱼3.0,据说跟高德导航、爱奇艺、QQ音乐等APP进行深度融合。也就是通过语音控制,不仅能操作车机上的所有APP,同时界面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语音控制。如果你不喜欢系统原生的语音,你也可以自行录制10句话,让系统学习专属于你的语音库,譬如录入女朋友的声音等等,各种玩法欢迎大开脑洞。

2、液晶仪表的主题会根据时间(清晨、中午、傍晚、深夜)、天气(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地理位置(省会城市、直辖市),自动动态变化背景。

写在最后

翻了一下UNI-K设计解读的评论,发现大家对它的设计大多都持正面的态度。但按照惯例,自主品牌的冲高并不容易,尤其自下而上的突破更加阻力重重。定价、定位都比UNI-T更高的UNI-K想要复制前者的成功,设计层面已经不成问题,剩下的就看整车的驾乘品质以及最终定价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安和哈弗哪个质量好

这是设计原因,交到消费者手中的汽车,都是按照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生产出来的,而且经过厂家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的,只能说生产厂家的设计检验标准比较低,而设计一旦定型,是很难更改的。某总成装配误差是正负5毫米,要改成正负3毫米,这之间的成本完全不一样,质检部门检验到差5毫米是合格,差3毫米也是合格,一毫米不差也是合格,误差小良品率就会降低,成本上升。买车还是要看运气啊。

各种缝隙异大的异乎寻常,有些后塑料保险杆位置竟然连车漆都没有喷满,就论车外观档次来说这车外观各种缝隙连国产都不如。百年马自达毁于长安了。

U-NIT是如何炼成的?长安UNI-T智造体验日揭秘

没有开过长安,所以并不好比较,只能讲讲我开哈弗h5的感受吧。

我是2013年11月提的哈弗h5柴油2.0t手动挡。至今3年半了,开了7万公里。开车去过内蒙,去过漠河。因为是非承载车身,所以感觉车身刚性很好。六档手动,换挡感觉也不错。除了擦碰之外,至今只换过一个灯泡。因为是柴油车,油耗也低,一公里不到5毛钱平均。感觉车质量不错,再换车肯定还换非承载,可以考虑换哈弗h9。

二、个人倾向于长城汽车,长安前一阶段曾经出现比较轰动的乳化,长城貌似几年前好像也出现过什么汽车质量问题,但是就最近来看,长城的销量是不错的,尤其是SUV,看楼主主要买什么,是轿车还是SUV。估计楼主看的是SUV。这两个品牌在SUV领域都出了不错且性价比高的SUV,从销量上看,貌似长城更有优势,至于质量我认为销量可以间接反映出质量。我家里这边基本上看不见长安的车,或许是因为没有4S店的缘故。带我练车的老司机说过,长城各项技术方面不比合资车差多少,工艺上稍微差点。总之,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国产车我支持长城。

三、首先声明我是一名长城员工,以下的话会有点略带宣传的嫌疑,领会其中意思就行!首先说说长城老总魏建军,这是一个比较牛逼的老总!每天早上不到八点准时到车间巡视风雨无阻,据说长城精灵刚做出来的时候销量不太好,对着王凤英大喊我做出的产品质量杠杠的,销量不好就是你们销售的事儿,这俩人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销售,我哥结婚前买了辆精灵,现在孩子都7岁了,开着还没啥毛病呢!再说现在的车,安全那绝对没的说,魏总对这方面特别重视,每款车型都会要求安全碰撞达到一定的级别!缺点肯定是有的,不过也都是国产车的通病,发动机啊,变速器之类的,好了先说这些吧,等哪天想起来再接着聊!

四、这个我来说说我的感受吧,因为我就是从长安的cx20换成哈弗H8的。先说长安20吧,20是我11年11月购买的,跑了5年有将近6万公里,期间出现过唯一的问题就是全车连线,发现的及时没有引起全车着火。当时晚上开车发现开关不听使唤,开车灯,灯不着,关车灯,灯着了,觉得有问题第二天就跑到附近的修车店看,说是打灯组合开关坏了,要换,在拆组合开关的时候发现连线的问题,在处理的时候车头冒烟了,赶紧拔掉电瓶线,联系4s,4s来人说是震动导致线皮磨破引发连线,当时车跑了4万多公里4s说车有一次是没在4s店保养,不给维修,后来找关系给了300给换前仪表线束,费用是3000给免了。20换h8是去年10月份,因为生意需要换了H8,目前跑了8000公里,天窗有异响

五、哈弗从2014年就完成了镀锌板的改造。从2014年以后生产的哈佛h6 h2等车都是用的镀锌板的。而长安是从CS75后才开始使用镀锌板,而且使用的比例都比长城少。而且从装配工艺来说,长安确实不如哈弗。全新的哈弗H6装配误差,能控制在0.2mm以内,像长安,吉利这些大厂普遍都在0.5左右。更不用说宝骏,众泰,这些起码在1mm以上的误差了。俗话说百年福特,毁于长安,长安装配工艺真的不咋样。

4月21日,首位先享体验官将带领大家走进长安UNI-T生产制造基地,以直播的形式,全程可视化,带领用户参观UNI-T的智能化生产过程,解读UNI-T背后的生产故事、技术难点和先进工艺。在看得见的智能交互背后,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智能工艺为UNI-T的高品质保驾护航。

长安汽车UNI-T生产基地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47.5万平方米,设计产能26万辆/年,历经14.2个月的建设和发展,于2018年5月15日正式投入运营。

长安汽车UNI-T生产基地主要生产SUV、MPV等车型,生产线用了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冲压车间为全封闭高速双臂机械生产线,生产节拍达15次/分,低噪环保,同时用同步控制,数控液压垫,全自动换模等关键技术。焊接首次用4车型柔性线,自动化率达50%。涂装车间为水性3C1B+VOC末端焚烧工艺,用底部挤胶、底部密封、喷涂机器人。总装车间用可升降大滑板,智能适应作业高度,底盘自动合装V,玻璃自动挤胶、扭矩控制系统等。同时,以“时间更短、成本更低、库存更少、空间更小”的物流理念,着力打造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工厂。

冲压车间

冲压车间总建筑面积25820㎡,有2条2400T双臂全自动高速封闭式冲压生产线,最高生产节拍达15(冲次数)/分钟,车间年最大产能达700万(冲次数),代表着当今国际最先进大型成套冲压设备生产水平。按照精益化、敏捷化、柔性化的生产理念,用同步控制、全自动换模、节能型数控拉伸垫、全数字化监控等关键技术,主要承担长安汽车车型的大型外覆盖件冲压生产任务。

冲压生产线:是一条先进的智能化系统生产线,用快速,高效的全自动换模系统,换模成功仅需要3分钟,提高了自动化线的生产效率及设备安全性,更加符合自动化线的柔性化生产要求,满足了现代化汽车,冲压工厂的实际生产需要。

全封闭式冲压:冲压车间用先进的液压垫技术,板料成型过程可以对参数进行控制,保证了零件很好的成型和刚性硬朗。冲压车间用全封闭式的大型冲压设备,防尘降噪可以有效的将噪音分贝降到国家标准85分贝以内。

行车吊具:在改良改善方面,车间员工充分运用自身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利用现有,自行设计并制作行车吊具,安装在生产线行车上,减少了冲压生产线换模时间,按每年生产200天计算,一年可节省约200小时,极大的提高了换模效率,并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多功能立体仓库:冲压车间存放端拾器的多功能立体仓库,可实现端拾器出入库的管理自动化,数据维护查询、库存分析,打印报表等功能,可以在90秒以内完成端拾器的自动存取,节约面积达1800平方,符合现代化车间敏捷生产的要求。

焊接车间

焊接车间总占地面积为42000㎡,主要由一条柔性化主线和一条刚性主线和车身储运线构成,设计产能26万辆/年,最大产能为39万辆/年。为凸显智能焊接质量领先能力,车间配置具有国际化一流品质的全自动化设备336台。

白车身精度98.9%:自投产以来,批量质量事故发生为“0”,白车身精度截至目前已攀升至98.9%,在长安汽车各制造基地排名第一。

精度培育中心:它就像超大型的X光检测仪一样,通过2台悬臂式三坐标测量机(瑞士进口海克斯康三坐标仪,最大承载重量≥8000Kg,可以满足大型SUV,MPV测量需求;单臂模式空间测量精度MPEE≤70um,双臂模式空间测量精度MPEE≤90um)、2台高精度激光跟踪仪、12副门盖总成检具,2套PCF综合检具及1套开口检具,将整车焊接主拼过程中对零部件来料、工装夹具测试、模具精度和过程控制进行100%无死角全过程监控,针对异常开展逻辑性关联分析和数据整合,让白车身焊接过程产生的异常无所遁形,凡0.8-1.2mm公差范围内问题得到100%全部规避,白车身精度监控较常规提升50%。此类模式在全行业独树一帜,遥遥领先。

视觉检测系统:整车焊接最基础的下车体(底盘)自动生产线。为保证底盘密封效果,设计之初引进了产自德国的康耐视鹰眼?——?视觉检测系统,对挤胶效果密闭性能能100%验证。验证充分之后,即进入右侧的工位抓取前壁板,通过EMS(输送系统)传输至下车体组拼连接。

焊点打点指示改善:由于后地板在焊接时覆盖其它小零件,存在大量视线盲区,只能凭感觉、经验盲焊,时常出现半点焊、焊伤零件情况,质量保证难度大。经过车间、班组不断验证,用激光笔指示打点。确定激光笔安装位置后打点操作,既不影响焊钳进出,也不影响焊接操作,通过改善,大幅度减少焊伤产生机率,减少反复瞄准动作,单次操作缩短5秒,年节约返修工时费125857元。

自动化线机器人:配置了产自德国库卡的117台机器人,100%实现零部件自动焊接与抓取,能够在长安汽车各车型间快速实施全柔性化切换,工位间用现今最为稳定和效率最高的高速滚床传输,传输时间≤4S,较传统传输效率提升200%以上,实现了定位精确、运行平顺、传送高效,在长安汽车各制造基地处于领先地位。

在线检测系统:这套系统来源于德国康耐视,目前在整车制造行业处于一流领先水平,是基于视觉检测和激光测量技术的在线非接触测量系统,突破传统三坐标抽样检测限制,可100%实现整车工艺尺寸波动监控,为工艺改进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在这里,我们为确保100%无残次品流转至下工位,对固化VIN刻字压印效果也进行了改善,彻底改进由人工检查压印方式,在压印机器人增加光源与CCD摄像头(后期可与视觉检测系统连接),连接人工工位显示器,将实时压印效果传输在显示器。并在位作业指导书增加检查压印效果步骤,确保压印状态。通过改善年节约返修、能源费用117195元。

车门线:工艺布局经过与丰田、上海大众等国际、国内一流整车企业对标,用分区对称布置,有效的规避了各品种车门库存居高不下的问题,场地占用缩减30%以上,物流配送时间缩短25%以上。在扣合过程中,我们用四模倒库系统,实现挤胶、扣合全自动,并实现单台压机最短时间模具相互切换,可达成四种车型同步扣合,真正意义上实现全过程柔性焊接。

地板链调整线:这是国内同行业第一条节拍达成65JPH的地板链。在这里,上下车体合拼后会依次完成二氧化碳保护焊、高工位顶盖、五门一罩、白车身的调整。整个焊接工艺的使命已经圆满达成,这一台台完整的、无瑕疵的白车身正有序排列,进入涂装。

总装车间

长安汽车UNI-T生产基地总装车间,作为长安汽车面积最大的车间,车间总占地91500㎡,主要由9条主线、6条分装线、2条输送线、2条检测线和2条淋雨线构成,设计产能26万辆/年,最大产能为39万辆/年。为彰显智能、数字化总装领先能力,车间配置具有国际化一流品质的全智能、自动化设备149台,占比达80%,实现生产、设备、质量和物流相互间的决策智能化监控和管理。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利用率提高1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5%以上、运营成本降低15%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5%以上、关键制造装备运行监控率达到100%,总装车间制造智能化出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总装车间生产线:总装车间生产线设计节拍为65JPH。外观检查线,也就是总装车间主线末端,整车就是在这里经过五门调试、外观检查及汽油加注后下线。完成线共计2条,主要从事座椅、车门、正压检测、加注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四合一加注设备用国内设计国外加工形式,加注精度可达95%,从而保证我们产品的加注质量。

车门合装工位:待车体从涂装进入总装到达生产线第一个工位时,便将车门拆掉,在车门分装线进行车门零部件装配,然后通过运输线直接达到此处,进行车门组装,这样的生产线设计极大程度上方便了车体内饰装配,节约32秒/车装配时间。

底盘线区域:共计两条线54个工位,主要从事发动机、后桥、油箱、轮胎、排气管等底盘零部件装配工作。在关重扭矩控制方面,共有75套扭矩控制设备,用法国马头控制系统,确保扭矩合格率100%。在我们左侧是发动机和后桥的装配工位,目前我们用的是新松双举升底盘合装大V,实现了发动机和后桥同时装配。

轮胎分装线区域:最快节拍12S完成一个轮胎分装,是目前国内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轮胎分装线。轮胎分装线装配完成后,经过二层平台输送到达轮胎合装工位,并将输送到达的轮胎用螺旋状设计下放至生产线,这样既保证了库存量也降低了我们在制造过程中对轮胎的磨损。

总装车间物流区域:车间物流区域面积11000㎡,按物流区域功能不同,划分为库存、打包、集中排序3大功能区,其中库存区以工艺路线、现场区域面积预留为基准,以配送距离近、物流路径单循环为原则进行“模块化”规划,规划托盘库位1537个、料架库位287个;打包区以MES系统为依托,引进Kitting拣料系统、C同步配送系统,对270类物料(单车型)打包,实现C单套物料智能化同步配送,智能化率达29%;集中排序区物料196类,用电动拖车配送,同步化率达65%。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