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变了汽车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新能源汽车对于环保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2.工信部:中国新能源车成本偏高/将统筹保障动力电池供应

3.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如何

4.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是什么?

5.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哪些作用?

6.怎样看待低碳世界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低碳发展模式新能源汽车产业_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中绕不开的热门话题。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积极应对世界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的当务之责。中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即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达到碳中和。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工业革命相比,时间跨度还是很短,要与那些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方面看齐,显然挑战是巨大的。目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减排举措,以期实现“双碳”目标。

制造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而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因此汽车领域的碳排放理应受到格外重视。

汽车产业链很长,减排不仅仅是主机厂的事情,也是汽车供应链企业的共同责任所在。更准确地说,只有汽车全产业链企业齐心协力,才能最终实现汽车领域的“双碳”目标。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发展正在加速从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全面转变。按业内所做的基本结论,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情况是,就传统燃油汽车而言,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占到80%左右,而就新能源汽车尤其纯电动汽车而言,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包括供应链在内的生产阶段。麦肯锡有个预测,到2025年电动汽车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占汽车全生命周期总排量的约45%,到2040年汽车材料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将占总排量的85%左右。

因此,汽车供应链企业转型势在必行。其转型方向是,以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金量为中心,向低碳、脱碳的绿色供应链目标转变。我们应该看到,低碳化甚至脱碳化也是未来汽车供应链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同时,汽车产业链企业还应有集体意识和意志,共同努力建构起绿色新生态,从全产业链、供应链角度来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各自的贡献。

基于汽车供应链的新发展需求,10月15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双碳’目标下绿色汽车供应链新生态”的主题论坛。议题围绕“双碳”目标下,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减碳战略与路线图展开,着重探讨如何构建绿色汽车供应链,并为汽车产业新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据了解,这场主题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主持。届时,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委领导将发表主旨演讲。行业和专业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也将发表主题演讲,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动力系主任耿聪等将分别发表“‘双碳’目标下,中国轮胎如何助力汽车节油减碳”和“‘双碳’目标下,汽车动力的发展策略”等主题演讲。

业内一些代表性的企业也将在会上分享各自的减碳实践经验。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埃孚、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电控开发部、广西思维奇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将围绕绿色动力系统、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电池梯次利用等话题做主题演讲,分享他们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实践策略。

同时,还将举行以“‘双碳’目标下如何构建绿色汽车供应链新生态”为主题的圆桌对话。这场对话将取开放方式,受访嘉宾将畅所欲言。广西思维奇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钰、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汽车事业部总经理何亚屏、埃孚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陈臻、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亚太汽车市场行业&汽车全球大客户管理总监李锦绣、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等嘉宾将现场分享各自的实践心得。

显然,汽车供应链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策略可能不同,但殊途同归,均为汽车产业低碳化和脱碳化落地肩负起各自的责任。

据大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这是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的主题论坛之一。以“补短铸长、融合创新——构建中国汽车供应链新生态”为主题的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是全球汽车供应链领域的顶级盛会,包括1场大会论坛、7场主题论坛、3场重磅发布、1场成果展示和1场参观考察活动,将于10月15-16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合作伙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地平线的大力支持。届时,政、产、学、研、用等领域的重要人士将聚集一堂,数百家汽车供应链领域的主流企业将与会,近百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将进行现场和线上全程报道。

大会组委会负责人还表示,目前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报名通道已经全面开启,可通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org.cn)、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 chinaautoscc.cn)、“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微信公众号,以及汽车纵横(.autoreview.cn)及其公众号报名参会。

据了解,“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每年举办一次,与“中国汽车论坛”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倾力打造的两大年度顶级行业盛会,具有极大的行业影响力和权威性。

改变了汽车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新能源汽车对于环保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介绍发用电、投资项目审批、中巴经济走廊以及最新出台的政策文件等情况,并回答了有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恢复发展、物价走势、稳定和扩大就业、补齐农村充电设施短板、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家政行业提质增效以及中国品牌日活动等方面问题。

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孟玮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自2020年7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连续三年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下沉,从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消费看,销量同别增长80%、169%、87%,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保有量相对较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销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为破解这些瓶颈问题、更好满足农村居民使用需求,在广泛调查研究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其中在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了11项政策举措,并对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等作出具体安排。我们希望通过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引导农村地区居民更多选择绿色出行,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的活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孟玮介绍,近年来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12—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7.2%,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4个月产销量分别达到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从月度走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呈现低开高走、不断加快的态势;前2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16.3%、20.8%,3月份产销量分别增长44.8%、34.8%,4月份产销量均增长1.1倍,可以说总体依然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特别是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从需求侧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14亿多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催生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巨大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从供给侧看,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不断推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新产品新服务,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有关方面抢抓机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

孟玮指出,当前,我国已建成包括521万台充电桩在内的,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大制约瓶颈,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堵点”“痛点”。对此,我们将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逐步破解这一难题。

在建设环节,重点在公共充电设施与社区充电设施上发力。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沿线服务区(站)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同时,加快推进农村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条件改造,落实新建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持续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

在运营环节,重点是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利用地方专项债券等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增强农村电网支撑保障能力。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对电网企业相关配电网建设放宽投资效率约束,全额纳入输配电价回收。推广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项支持政策。

在维护环节,重点是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完善充电设施运维体系,提升设施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针对节日返乡期间充电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对充电需求集中的时段地段做好预研预判和服务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抓好文件落实,推动有关方面结合实际促进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进一步健全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为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使用营造良好环境,更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购买使用

孟玮表示,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前面提到,我们要抓紧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打消在农村地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那么,在购买使用方面,刚刚出台的《意见》也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在此着重从产品供应、支持政策、推广应用、销售服务和安全监管方面,列举一些重点举措。

在产品供应上,考虑到农村地区出行场景与城市有一定差别,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适销对路的车型,特别是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部分商用产品。

在支持政策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鼓励有关车企和有条件的地方,对淘汰低速电动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奖励。

在推广应用上,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应用,鼓励有条件地方加大对公交、道路客运、出租汽车、执法、环卫、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支持力度。

在销售服务上,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引导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地区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保技术人员,把促进就近就地就业与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更好结合起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

在安全监管上,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严格配套供电、集中充电场所安全条件,定期对存量充电桩进行隐患排查。引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提升用电安全水平。

同时,孟玮还指出,要扬优势,持续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落后产业。我们将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石化、汽车等重点产业布局调整,鼓励企业提高先进产能比例,有效扩大优质供给,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等。

工信部:中国新能源车成本偏高/将统筹保障动力电池供应

打造友好型、环境集约型的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走进了各大领域,尤其是目前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就是这一理念下的最新成果,对于环保而言不言而喻:

首先,新能源汽车为传统的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心剂。助力了传统汽车行业朝着环保生产转型和升级。改变了对能源的依赖,真正实现科技惠及生活、惠及生产,实现汽车行业的环保。

其次,新能源汽车带动了其他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树立了标杆。环保事关当下和未来的千秋万代,只有当下做好环保事业的根基,才能够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自从环保理念提出,传统行业就面临这改革,那么改革能够成功成为了传统行业的心痛病和担忧,新能源汽车的成功问世恰好证明了没有不可能,只有作为一切皆有可能。

再次,新能源汽车带动了新的就业、催生了大量的周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行业势必面临部分的淘汰,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也随之而来带动了新的就业岗位和一些新的周边行业的发展,大大的补齐了传统行业升级革新过程中短板,稳定了社会。为环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原动力。

最后,新能源汽车的问世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是有效的途径。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今天,汽车的保有量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一直是环保之路最大的阻力,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和普及将大大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实现低碳出行、绿色环保,中国对世界的“双碳”承诺也必将履约。绿色、环保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身体力行,付诸于行动之中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在行动路上的最新成果,是环保之路的超新星。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如何

易车讯 9月16日,工业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上发言时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成本依然偏高。另外,电动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产保障和价格上涨压力,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

此外,辛国斌还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等目标的战略选择,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中国新能源汽车8月单月产销首次突破30万辆,市场渗透率接近11%,私人购买新能源车占比超77%,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缩小。

辛国斌强调,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将按照国家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产业发展规划,与相关部门共同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加强系统思维,统筹制定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组织行业机构编制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路线图,提高锂等关键保障能力,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

其次,要创新推广方式,加大推广城市示范力度。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换电模式试点,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提升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要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出台充电、停车、过路过桥使用环节优惠政策,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第三,强化融合创新,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新体系电池研发,立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同步推进标准法规完善;

四是防范安全风险,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监管,坚守安全底线。加强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动中国品牌向上发展,遏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坚持开放发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深化贸易投资、技术创新、标准法规等领域国际合作。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如何?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非常乐观,因为它们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趋势。以下是几个原因:

政策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如减税、补贴和免费充电等,这些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环保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低碳、环保的产品,新能源汽车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改进,电池性能不断提升,续航里程越来越长,充电时间越来越短,这些技术创新让消费者更愿意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

市场竞争: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将促使更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

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前景非常广阔,它们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哪些作用?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表示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也体现着技术越来越先进,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即使在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优于传统燃料汽车的优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共存的市场,未来的发展标签仍将“摩托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肯定不会是一个主干到终点。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板块主要是汽车制造、电池系统和售后运营维护。今天,由需求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许多分支。

新能源电动汽车按技术路线分,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ev)和燃料电池汽车,其中高效储能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目前主要产品是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

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竞争中更有优势,短期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中长期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终形成纯电动汽车和燃料汽车并存的局面。从目前的产业布局来看,电动轿车和电动客车将率先启动。

新能源汽车涉及36个行业,关系到数千万个就业机会,已被许多汽车生产国当作振兴经济的突破口。

怎样看待低碳世界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作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于段 ,它在未来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那么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 首先,随着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严重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 ,因此寻求可替代能源刻不容缓 。与使用石油燃料的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使用电力、天然气和生物质能源或用混合动力 ,石油燃料 消耗较少 。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不仅有助于减少传统汽车对非可再生的消耗 ,还有利于从根本上推动我 国能源

消费结构的逐步转型。

? 其次,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必将拉

动电能的需求 ,也将改善和优化以煤炭发电为主的传统能源格局,促进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在我国发电领域 的发展 。此外 ,使用其他清洁能源的新能源汽车也可以带动相关能源的研发和使用 。最终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升级 。

? 最后, 在减排方面 ,新能源汽车的现实意义则更为显著 。对使用石油燃料的传统汽车来说 ,车内未燃烧的燃料或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如氮氧化

物、碳氢化合物 、一氧化碳 、颗粒物等都将排向 气 ,造成环境污染 。此外,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碳排放减排压力。新能源汽车依靠清洁能源和技术降低对石油能源的依赖 ,有效减少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 ,锂电池的运用、电动汽车的开发甚至能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 。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我国低碳转型过程中具有关键性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 。同时,新能源汽车还避

免 了因传统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等的使用和泄漏带

来的水土环境污染 。

怎样看待低碳世界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过去

历史发展

 

随着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地球能源,人类所面临的枯竭危机不断加深,加上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已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其生态系统是不可能再造的。早在17世纪初,人类就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新能源探索上不断做出努力,特别是太阳能利用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前期各国都是在探索中进行的直到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把环境与发展纳入统一的框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其它象德国等欧共体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发展。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从政策上取措施,鼓励开发利用洁净能源。如丹麦对安装风力机的用户给予100%的安装费用补贴。这一时期,各国加强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性,不少国家制定了近期和远期太阳能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国际间合作也十分活跃,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积极参与太阳能开发利用工作。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主题和共同行动,成为各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

光伏发电

目前光伏发电居世界各国前列的是日本、德国和美国。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和“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有力拉动下,我国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到2007年年底,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达到50余家,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29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1188MW,超过日本和欧洲,并已初步建立起从原材料生产到光伏系统建设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多晶硅材料生产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年产千吨大关,冲破了太阳能电池原材料生产的瓶颈制约,为我国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太阳能热水器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太阳热水器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化体系。从原材料加工、热水器产品制造到营销服务、综合配套协调发展。无论从产值还是保有量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应用大国。2007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的增长速度约为30%,年产量达2340万m2,总保有量约为10800万m2。2007年,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销售额约为320亿元人民币,产值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的出口额增长约为28%,6500万美元左右,产品出口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新能源利用政策:

目前从能源供应安全和清洁利用的角度出发,世界各国正把太阳能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作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欧盟、日本和美国把2030年以后能源供应安全的重点放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世界电力供应的10%以上,2050年达到20%以上。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使太阳能在整个能源供应中将占有一席之地。

(一)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美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核心。

2009年1月,宣布了“美国复兴和再投资”,以发展新能源作为投资重点,投入1500亿美元,用3年时间使美国新能源产量增加1倍,到2012年将新能源发电占总能源发电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将这一比例增至25%。2009年2月,美国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7870亿美元,主要用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等)。

2009年6月,美国完成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用立法的方式提出了建立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权(碳排放权)限额—交易体系的基本设计。

(二)欧盟将低碳经济视为“新的工业革命”

2007年3月,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揽子能源,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

2008年12月,欧盟通过的能源气候一揽子,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6项内容。

2009年3月,欧盟宣布,在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2007年10月7日,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在未来10年内增加500亿欧元发展低碳技术,根据这项立法建议,欧盟发展低碳技术的年资金投入将从目前的30亿欧元增加到8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还联合企业界和研究人员制定了欧盟发展低碳技术的“路线图”,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等六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三)英国将低碳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英国低碳经济及相关产业每年能创造超过1000亿英镑的产值,为88万人创造就业机会。

其实,“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也就是说,早在2003年,英国就在《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了将于2050年建立低碳社会的目标。2005年,英国建立了3500万英镑小型示范基金。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在这一法案中,英国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的排量降低60%的长期目标。

2009年4月,布朗宣布将“碳预算”纳入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上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

2009年7月15日,英国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30%来源于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10%来自核能)。二是推广新的节能生活方式。在住房方面,英国拨款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预计将有700万家庭因此受益。在交通方面,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三是向全球推广低碳经济的新模式。

(三)英国将低碳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英国低碳经济及相关产业每年能创造超过1000亿英镑的产值,为88万人创造就业机会。

其实,“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也就是说,早在2003年,英国就在《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了将于2050年建立低碳社会的目标。2005年,英国建立了3500万英镑小型示范基金。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在这一法案中,英国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的排量降低60%的长期目标。

2009年4月,布朗宣布将“碳预算”纳入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上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

2009年7月15日,英国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30%来源于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10%来自核能)。二是推广新的节能生活方式。在住房方面,英国拨款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预计将有700万家庭因此受益。在交通方面,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三是向全球推广低碳经济的新模式。

低碳理念

低碳其实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就好像我们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如果可以不需要人工制造气温,尽量自然通风,自然的光,这样的生活环境才是完整的,才称得上是低碳的。

低碳理念是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现在及未来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宣传海报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基本概念

2.二氧化碳

3.个人意识

4.林业碳汇

1.温室气体

2.物种减少

1.困惑一

2.困惑二

3.困惑三

4.困惑四

5.困惑五

家用电器设备

1.出行交通工具

2.主要习惯

概念

基本概念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低碳生活宣传海报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二氧化碳

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

个人意识

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

林业碳汇

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低碳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

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低碳经济目的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经济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

内涵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所谓低碳经济[1],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