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未来,请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啥?

2.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高速耐久

新能源汽车探讨_新能源汽车探讨报告

继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后,昨晚(11月2日),央视新闻也正式解析了上述规划,这也意味着这一规划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六大要点解析!

1、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3、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应用;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4、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5、重点区域公共领域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最终全面覆盖

6、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

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到,此次《规划》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能耗及应用标准提出了明确目标和是谁规划,但是值得关注的在高度自动驾驶,亦或是无人驾驶领域,实现了两步走的战略,分别是2025年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应用和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而根据2016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公开表示,中国智能驾驶相关路线图草案核心便是3-5年时间可以在公路上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到2025年推出适于城市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而则是该路线图起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则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

那么,为什么此次《规划》却将时间推延十年后至2035年呢?

根据《汽车年轮》调查了解到,实施推延的核心因素便是受制于5G进展及其相关应用。

成败看5G

提到5G与自动驾驶的关系,就不得不提自动驾驶的两条技术路线: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其中前者是通过把环境感知、决策和控制执行统统放在车端,使车辆达到甚至超越人类驾驶员的驾驶水平,来实现自动驾驶。

而根据智能程度来分类,智能汽车则认为单车智能与网联汽车。而在近年来出现的特斯拉Model?S的致命,都充分表明了单车智能在感知方面的局限性。有了5G技术的加持,为汽车和道路基础设施提供大带宽和低时延的网络,可以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高阶道路感知和精确导航服务,使车辆探测距离更远?,范围更广,能够很好地消除驾驶过程中的盲区和死角,而且信息的传输速度更快,对紧急情况响应更迅速,大大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公开表示,5G技术未来将主要应用于移动物联网,移动物联网最大的市场或将是车联网,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5G技术应用,可能是移动物联网方面最早的一个应用。

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表示:"此前单靠4G通讯,物联网或者说车联网是无法实现的。而在5G时代,物联网或者车联网从通讯技术的角度上来讲基本就可以解决了。而基于5G低延时的特性,当下炒得火热的自动驾驶也能推进一大步。"

据了解,5G具备数据传输速率更快、响应速度延迟更低、吞吐量更高等优势。如在传输速率方面,5G的峰值速率为10-20Gbps,这比4G的速度提升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另外,5G的响应速度也将更低,可以达到10Gbit/S。而这也是实现自动驾驶时5G技术的优势。

"尽管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车少了至少上万个零件,但是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加速,加上5G赋能,科幻片中的场景将走进未来百姓生活。"车车翔创始人王克伟告诉笔者,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以非常快速的节奏进入到汽车的多种商业化阶段,汽车工业发展未来可期。

车企在行动

正因为5G技术对于智能网联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至关重要且商用潜力巨大,所以在近两年来不少车企正不遗余力地布局5G市场。

2019年1月,长城汽车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在石家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双方将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在产品、业务、信息化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并将重点在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企业信息化等领域深入推进合作,探讨并推进5G在汽车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探索和应用。

2019年4月,福田汽车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优势,在车载计算与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互联、智能能源、智能制造、云服务、云计算和信息化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开启5G时代商用车全智能化体系建设。

2019年5月,北汽集团与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5G及智能网联、智慧物流、新零售、数据通信信息技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

2020年6月,广汽新能源发布全球首款北斗高精度定位5G智能纯电SUV?埃安V。其厂家介绍,这是全球首款5G智能汽车,其搭载了最新一代华为巴龙5000芯片,同时配备了华为V2X模组的5G?T-BOX(Telematics?BOX))和以太网模组。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5月9日在长沙表示,华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云服务将在湖南湘江新区落地。

华为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或许也将在这18家车企的后续产品中率先使用。鸿蒙研发之初的定位就是"全场景分布式OS",并不仅仅是为手机而设计的操作系统,更是可用于工业的一套系统,跟5G同样具有低时延的特性,同时兼顾安全性,特别适合用于汽车和各大IoT平台。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规划》的推出,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明确了未来15年产业发展的方向,也强调了产业发展的融合趋势,更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未来,请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啥?

新能源汽车冬季用车技巧

前言

隆冬时节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了“例行”的低温考验,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纯电续航里程打折的现象尤为明显,续航焦虑变得越发严重。为帮助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应对冬季续航里程缩水的问题,下面咱们就来探讨一下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的用车技巧。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里程会打折?要从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讲起,充电和放电都需要电池内部物质的电化学反应来完成。温度越低,微观粒子的运动越不活跃,导致电化学反应速度变慢、电池活性降低、电池容量缩水,进而出现续航里程打折的现象。

那么怎样才能应对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打折的问题?

1.平稳驾驶 不要超速

实践证明,驾驶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根据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中低转速下能量转换效率比较高,相对更加省电。因此,在城市内的道路行驶时,强烈建议大家不要超速,这样既遵守交通法规保障自身安全,而且有利于延长续航里程。此外,在激烈驾驶过程中急加速和急减速会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缩短续航里程,所以建议大家养成平稳的驾驶习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急加速和急减速。

2.开启动能回收模式

新能源汽车普遍都设有动能回收模式,该模式下在车辆滑行和制动过程中,此时电动机变身为发电机反拖车轮,将机械动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从而实现部分动能的回收再利用,能够适当延长车辆的纯电续航里程。

3.使用电池预热功能

与燃油车类似,在寒冷的冬季新能源汽车同样需要“热车”,准确来说是为电池预热。电池预热功能是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功能就是为应对低温环境而生,通过加热电池,快速将电池的温度上升至最佳工作温度,从而减少环境温度对电池造成的影响,保持电池活性和车辆的续航能力。

4.尽量将车停放在室内车库

冬季的室外温度比室内低很多,而相对较高的环境温度对电池充放电过程有利,因此当车主每次用车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将车辆停放在室内车库,创造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从而保证电池的活性和容量,有效缓解续航里程缩水的问题。

5.关注胎压变化

冬季低温环境下轮胎内的空气会因为热胀冷缩,出现胎压下降的情况,此时就需要车主经常关注胎压变化,并及时为轮胎充气,将胎压保持在厂家建议的数值范围内,这样能减小车辆运行时的滚动阻力,进而增加续航里程。

6.随用随充 保持高电量

和当今的智能手机类似,新能源汽车上的锂电池受限于能量密度较低,目前普遍存在续航里程不够用的现象,因此建议大家养成用车后及时充电的习惯,这么做虽然不能增加电池容量,但较高的电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能源汽车用户主观上的焦虑情绪。

结语

寒冷的冬季,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普遍缩水打折,让很多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们头疼不已,但根据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工作特性,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使用经验,可以总结出以上几个改善续航打折和缓解续航焦虑的用车技巧,希望能为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帮助。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普及,电池的能量密度在不断提高,电控系统也在持续升级,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延长,抗低温能力也在持续增强,再结合国内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续航打折和续航焦虑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进一步缓解,为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更加安心、舒适的冬季用车体验。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高速耐久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会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1. 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领域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包括电池技术、充电技术、能源管理等方面。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拥有更高的能效、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快的充电速度,以及更低的维护成本。

2. 多元化能源供应: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应将变得更加多元化,除了电能之外,还将有更多种能源类型可供选择,例如氢能、生物质能等。这将有助于解决能源依赖单一的问题,提高能源安全性。

3. 智能化和自动驾驶: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4. 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将加大投入,建设更加完善的公共充电设施和充电网络,以方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推广。

5.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用更加环保的材料和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电动化平台: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用更加先进的电动化平台,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便维护和使用。

7. 共享经济: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也将更加注重共享和互联互通,提供更加便捷的租赁和使用服务,减少车辆闲置和浪费。

总之,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更加智能化、环保、便捷和经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价值。

导语:在动力总成的耐久谱系中,高速耐久性能向来没有缺席,在电动汽车中同样如此,其性能表现与整车驾驶应用工况密切相关。但是,现有的标准中对高速耐久的规范要求鲜有涉及。本文聚焦电驱动系统高速耐久,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做高速耐久","高速耐久的规范要求","高速耐久的失效机理"。

关于电驱动高速耐久,本文按以下逻辑展开探讨:

1?为什么要做高速耐久

2?高速耐久的标准要求

3?高速耐久的失效机理

4?展望

1.?为什么要做高速耐久

在动力总成的耐久谱系中,高速耐久性能向来没有缺席,其性能表现与整车驾驶应用工况密切相关。以下是某整车可靠性耐久试验项目,可以看到其中高速耐久占很大的比例。

同时,对比诸多整车厂,高速耐久基本源自于两部分:

强化综合耐久中的高速段

高速耐久循环,一般由两部分组成:XX万公里加减速+XX万公里稳态高速,如下图所示。

某高速耐久路谱

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动力源,对其高速耐久性能的严格考核固然必不可少,保证动力总成足以应对各种极限应用需求。

那么,肯定有人疑问,?"做了常规耐久是不是就不用做高速耐久了?""他们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这就要回到三合一系统高速耐久的特性本身,主要是三点:高速、高的油温、高速下的自激励产生的振动。因此,相比于常规耐久,高速耐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油温下的轴承、齿轮、油封的失效

2).?壳体的散热

3).?高速下自激励产生的振动,对电子元器件的影响

4).?转自离心力

5).?减速器冒油、漏油

具体的失效形式与机理可见本文第4部分。

关于电驱动传动系统常规耐久的解读,可见历史文章:

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传动系统疲劳寿命试验(一)

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传动系统疲劳寿命试验(二)

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传动系统疲劳寿命试验(三)

2.?高速耐久标准要求

在现有标准中,对动力总成高速耐久的规范要求鲜有涉及,本文对简要对以下三个标准做个介绍和解读,为我们后续高速耐久规范的制定提供支撑。

01《QC/T?1022-2015纯电动乘用车用减速器总成技术条件》

在《QC/T?1022-2015纯电动乘用车用减速器总成技术条件》中第6.2.4.7中有对高速耐久性能试验的规定,如下:

解读:

文中对于试验油温做了要求,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上述要求也无法应用于动力总成系统,这主要是由于:

1)该标准未明确与整车实际里程寿命的关联;

2)该标准未强调动态工况,不适用于三合一系统内部的多转速动态工况;

3)该标准对象为减速器,与动力总成的复杂工况不匹配,如加减速过程等。

02《GB/T?28382-2012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在《GBT?28382-2012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中第4.9中有要求:

解读:

这里关于耐久里程的要求保留意见,考虑到标准发布2012年,起草时间可能更早,并不适用于现有市场需求,随着电池技术的大幅发展,整车续航里程的显著提高,相关要求需要提升。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中读出高速耐久在整个可靠性中的比重要求。

"性能复测"中对30min的车速要求反映了额定性能,这部分要求可以作为动力总成级别的考核要求。(#关于系统性能和整车的关系,可以见文章《小明想要一辆定制化的电动汽车》#)

03《GB/T?18388-2005电动汽车定型试验》

在《GBT?18388-2005电动汽车定型试验》第4.3可靠性行驶试验中有要求:

解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速耐久在这个里程寿命的比例,可作参考。而在ISO?19453中,对高速耐久的推荐要求为17%。因此,可以看出关于里程的占比,与目标车型、市场定位、客户群体息息相关,需要我们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计。

4.?高速耐久失效机理

正如第1部分中所述的高速耐久特性:高速、高油温、自激励振动,与其相关的考核对象、失效形式和机理有如下几点:

1).?高速,意味着轴承、油封、齿轮啮合点具有较高线速度,油液搅动变大,温升加剧,伴随着油液粘度降低,产生巨大剪切力,油液性能变差;而高速重载条件下的齿轮,齿面间压力大,出现齿面接触区局部粘连现象,齿面相对滑动时,较软的齿面沿滑动方向被撕成沟纹,出现胶合。

2).高速+高油温,意味着转子会产生很大的运转挠度,轴是一个弹性体,当其旋转时,由于轴和轴上零件的材料组织不均匀、制造误差、对中不良等原因,会产生以离心力为表现形式的周期性干扰,从而引起轴的弯曲振动。

3).?高速+高油温,意味着转子变形,设电机定转子气隙满足空间要求,转子外径形变导致气隙的变小,在满足安全间隙的条件下,虽然会提高扭矩输出能力,但是由于感应电势的增加,反而可能会导致输出功率的减小,回归整车就是高速性能受损。

4).?高速+高油温+自激励振动,以离心力为代表的自激励振动产生对系统NVH的影响,加剧了电子元器件抗振能力的考核(可参见ISO?19453-3,搭载在动力总成上,关于振动耐久的解读,可见文章《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正弦扫频与随机振动》)。

5.?展望

综合上述对高速耐久的理解,以及现有标准的局限性,纯电动汽车三合一动力总成高速耐久建议如下:

1)依据整车高速耐久工况,对里程数进行加速转化;

2)增加0到最高车速、常用高速车速切换、高速滑行工况等考核;

3)加速转化过程中,兼顾油液温度因素影响;

4)加速转化过程中,兼顾振动因素的考核(#后续会专题解读振动集与加速折算的内容,敬请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