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为鸿蒙车机操作系统深度解析

2.李书福亲自站台魅族车机首发,这是要和华为掰手腕了?

3.从一开始鸿蒙系统推广方向就错了,白白浪费千亿市场

4.电动对标比亚迪,智能追赶特斯拉,吉利要挤进新能源一线?

吉利汽车华为鸿蒙系统供应商_吉利汽车支持华为hicar吗

此前有消息指出华为将进入汽车行业,有人以为华为要造车,真实情况是华为不会造车,而是将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去年也多次表示,华为不造车,而是使能“造好”车、造“好车”。现在华为的鸿蒙车机系统终于被曝光了。

据近日微博截图消息,奇瑞新能源汽车在宣传奇瑞新能源S61汽车时表示,奇瑞新能源S61配备了全球领先的鸿蒙车机系统及L2.99级别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还有人脸识别+疲劳驾驶监控等为驾驶者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奇瑞特别提到了鸿蒙车机系统,不过可能是华为官方还未正式发布,不久之后,奇瑞新能源汽车已经将该微博删除。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对车机系统的要求和依赖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在汽车市场上,关于车机系统大多是出自车企自己研发的系统,实用性也相对一般,而选择与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的合作,也能够大大提升车机系统的实用性。这无疑是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华为鸿蒙系统的推广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与华为合作将搭载鸿蒙系统的车企不只是奇瑞新能源,还包括吉利汽车。除了车机系统的合作,目前,华为已经与多家头部主机厂达成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其中包括广汽、上汽、雪铁龙、一汽、长城、东风、威马等车企。

此次奇瑞宣传的S61车型是一款纯电动车型,而S61是该车型生产代号,最终命名为eQ5,预计将在上半年上市销售。根据车型定位该车为紧凑型SUV,基于奇瑞新能源LFS纯电动铝平台打造,并且车标将启用新的独立logo设计。

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去年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公布的全新操作系统,面向5G万物互联时代。这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根据华为官方的计划,鸿蒙系统将被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国产创新PC、车机应用等,必要的时候甚至能用于智能手机。据电动知家了解,鸿蒙系统的程序框架为多用户程序框架,基础服务包括多RunTime、通用系统服务、lot设备专有服务、分布式数据管理、虚拟外设、UI&图形与分布式软总线,内核为Linux内核、鸿蒙微内核与LiteOS。

另外,华为还专门在去年5月29日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来执行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华为将致力于打造一个MDC智能驾驶平台、一个智能座舱平台和一个智能电动平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鸿蒙车机操作系统深度解析

18个月,554天过后,魅族重新站在了舞台的聚光灯下。

3月30日,魅族在上海最好的发布会场地发布了魅族20系列手机以及Flyme、FlymeAuto车载软件系统和领克08智能汽车。

说实话19:30到21:30两个小时的发布会,对平常咱汽车圈来说的确是长的,包括活动结束后媒体专访到凌晨之后,这在之前对车圈也实为罕见。

只能说,本身就卷的科技圈,叠加越来越偏向科技圈的汽车圈之后,这种卷的程度可谓是翻倍的。话说这样的企业和文化,做事的风格和态度,把事情做不好都难。

所以当活动现场数百魅友在一步步揭晓魅族产品实力之后的狂热呼喊,就足以看到一个全新的魅族,其背后所涵盖的无界生态已经到来。

手机和汽车是同一赛道

作为此次发布会的特邀嘉宾,很少出现在产品发布会上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这一次罕见地为发布会站台,同时还发表了7分钟左右的演讲,简单总结和评价一下其中的要点: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把汽车、手机和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各种智能设备串联起来,让万物互联的概念成为现实。”

——这个梦想,华为鸿蒙已经率先实现了,虽然不知道这个梦想是不是任正非的,但是放在李书福这里,肯定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于是乎在2022年7月,李书福战略投资了魅族,不到一年时间,梦想就成为了现实。不得不说,李书福确实有眼光,走对捷径更是一种能力。

“从汽车工业到消费电子产业,中国厂商已经从最早的初学跟随者,逐步成为了整个行业技术发展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这句话确实没毛病,背后好像是在说汽车工业的吉利们,和电子消费产业的魅族们,已经跑赢了过去全球很牛的企业。有点像在自夸,但是我又找不到证据。

“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这两个行业将不再是各行其道,不论是手机企业开始造汽车,还是汽车企业尝试着造手机,最终都是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为中国制造赢得更多尊重。”

——这句话应该就是李书福战略投资魅族的核心理念,既然华为、小米、苹果们把手伸到汽车产业的怀里一阵乱摸,那汽车公司为何就不能造手机去反摸他们呢?既然都要相互交错,那必然走向了同一条赛道。当然吉利也不孤单,特斯拉也好,蔚来也罢,这些汽车厂商在手机领域的探索,都证明了李书福战略的正确性。

而更好的用户体验是微观上的和消费者追求的,但为中国制造赢得尊重,这就上价值高度了啊,一下子格局就打开了。

“把汽车车机的人机交互体验提升到手机级别的水平,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奋的跨界融合创新。”

——相信被吉利车机、领克车机、极氪车机毒打过的车友,对这句话感触更加深刻。没办法,汽车系统比手机更复杂,肩负的安全重任也更高,长产业链的现实确实让车机的迭代和智能化水平没办法媲美手机的迭代速度。但是作为下一个移动智能终端,交互体验的手机化,确实是客观需求和方向,至少目前能够将车机人机交互体验做到手机级别的,屈指可数。既然李书福都说了这个话,那魅族得算一个。

“沈子瑜是位非常优秀,而且充满激情的年轻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魅族重新塑造起活力,而且还要让魅族实现V型反转向上,三年内回到国内中高端市场前五,沈子瑜配得上优秀二字,不然都对不起他每天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

献礼20周年,魅族重新出发

李书福发言之后,就是这位优秀的年轻人沈子瑜的主场了,一个半小时,三款手机,信息非常密集,金句不断。

“不在你辉煌时慕名而来,也未曾在低谷时离你而去。”其实从开场数位魅友参与其中的高质量暖场视频,到“把最好的内场留给魅友们”,这个拥有20年消费电子研发经验,10年操作系统开发经验的公司,同时还有超过1亿庞大人群的支持,这才是魅族重新出发的底气。

所以为了纪念魅族20年,直接跳过魅族19的魅族20成为了品牌创立的献礼之作。新的起点,魅族也发布了全新的logo。

新logo首先是MEIZU简写MZ的图形化表达,同时右下角的点是代表无界宇宙的起点,即拥有无限能量的「奇点」,左边的Z同时又是一个字母N,代表New,象征魅族新的开始和无限的热爱。

在吐槽了现在手机千篇一律的滚筒洗衣机造型后,魅族带来了之前从未曝光过、被称之为无界美学的魅族20INFINITY无界版。关于配置和价格,其实一张图就可以解决:

当然在介绍产品之后,魅族也玩了不少的梗。

摄像头布局像纽扣?确实,这就是灵袖设计。泰坦玻璃,比友商玻璃(昆仑玻璃?)强度高30%,“不要去贴膜了,没意义”。蓝宝石镀膜镜头,“解决了苹果手机一直以来都没解决的鬼影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捅破天的技术,首发搭载魅族天问S1芯片,基于兄弟公司时空道宇自研芯片架构定制开发,可实现双向卫星通信等功能,可以做到自定义长文字和语音的双向收发,没有覆盖限制。(华为每月可体验30条免费额度,魅族有自己兄弟公司的卫星,是不是可以免费了?)

接下来是巅峰体验的魅族20PRO,和锐利先锋的魅族20,关于配置和价格,同样用两张就可以解决:

产品介绍之余,继续含沙射影。

曲屏高级?绿边怎么解决?贴膜翘边怎么解决?——华为中枪。

魅友在现场大呼:遥遥领先!沈子瑜说:其实我们已经做到了——华为中枪。魅族调查有60%的照片是拍人,其实拍月亮的次数并不多,于是采用了超感官人文影像系统——华为中枪。

在介绍完产品后,沈子瑜说,品质和服务将成为魅族的核心。手机的命也是命,在品质上魅族借鉴了企业研发和测试方式,过去一年在产品品质和设计上投入了10亿人民币,新增了数千项硬件、外观和可靠性标准,所以魅族可以给出36个月超长质保。

另外售后服务体系方面,魅族也将在2023年新增400+服务网点,40城提供VIP上门服务,毕竟现在硬件软件的差距越来越小,如何服务好魅友就成为关键,这有点新造车蔚来的味道了。

综合来看,魅族20系列的确配置很高,相比其他手机厂商入门产品用低端芯片做法不一样的是,三个版本机型全部都采用了第二代高通骁龙8旗舰级的芯片算力平台,这是目前所有手机厂商都没有做到的,从此告别了一个企业旗下不同手机不同芯片平台的臃肿繁杂,集中精力做好一个平台。

可以说将造车平台化、模块化、规模化的理念完美复刻到了造手机之上,就像一位野蛮人,用打破常规的方式,加速了手机市场的内卷。

Flyme和黄埔军校

提到魅族,其实很多人更喜欢的是魅族的操作系统Flyme。

Flyme,一直是颜值最好看的系统之一。与此同时,虽然谈不上“每一代都是最好用的”,但,它确确实实给整个手机行业,输送过大批实用的好功能。

比如Flyme5的悬浮通知,如今已经成为各大安卓手机,包括iOS的标配;比如Flyme6的游戏模式,具备内存智能调配、屏蔽不必要浮动通知、便携接听电话、禁止手势操作等等功能;比如Flyme7的小窗模式,大大改善了大屏手机的使用体验,一经推出就得到了行业的热捧和模仿。

还有全局夜间模式,就是大家现在常说的深色模式,最早也是Flyme在系统层面做到几乎适配所有软件的。包括后来iPhone的夜间模式,苹果库克亲口承认这个灵感来自中国。虽然没说是来自魅族,但大家都懂。

这样一看,确实魅族可以称得上是手机界和手机软件界的黄埔军校了。以至于沈子瑜在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呼唤过去离开魅族的那些优秀的工程师“回来吧,都回来吧!为用户打造一个更好用的系统。”

正所谓“硬件吸引用户,软件留住用户”,魅族经历过非常艰难的低谷期,在硬件跟不上主流大部队的最近几年里,依然有很多魅友愿意坚守,这也说明魅族的软件,Flyme确实早已深入人心。

而这一次,魅族手机操作系统升级到了Flyme10,更快更省更稳,在交互设计、系统体验、隐私安全、平台支撑、跨屏联动等方面带给用户更好的感受,还通过了泰尔实验室48个月流畅度认证,不可卸载应用只有7个。

沈子瑜说,Flyme10的快稳省,是最接近iOS的一次。

除了手机,车机系统也是魅族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也是吉利李书福投资魅族的核心要素之一。

FlymeAuto支持无感链接,无界桌面,流转手机应用小窗展示,跨端可见即可说,应用接力,硬件共享摄像头,硬件共享手柄,手机辅助OTA,UWB查找车辆等功能。沈子瑜说,之前这种智能座舱体验只有一家能做到,现在魅族是第二家。

对于魅族而言,快速迭代的手机算力也能够和车机算力完美融合,让升级手机和升级车机配置画等号,这将改变智能汽车技术架构,升级智能座舱使用体验,成为超越传统汽车五个域(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座舱域、自动驾驶域)的“第六域”——“手机域”,让手机也成为汽车的零部件。

用沈子瑜的话说,这不仅是车机,也是用手机对车机的降维打击,毕竟车机的升级速度永远没有手机快。

没有手机赋能的车厂会掉队

过去,吉利旗下的车机系统一直是被吐槽的对象。如今吉利痛定思痛,请来了系统大咖魅族为其做车机系统的底层设计,效果立竿见影。

领克08采用了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还首次搭载安托拉1000pro计算平台,集成2颗超高算力的自研7nm“龙鹰一号”芯片,NPU算力16TOPS,GPU算力高达1800G(FLOPS),最高可支持8屏联动。

领克08以“科技悬浮岛”作为前舱设计核心,行业首发最高92英寸无界AR-HUD,支持AR导航、ADAS辅助信息显示等功能,配合12.3英寸液晶仪表盘,可充分支持用户驾驶过程中的信息需求;15.4英寸超清2K中控显示屏,为用户呈现极致高清大屏的视觉盛宴;整舱环抱一体化设计的流光环绕氛围灯,与扬声器深度融合,提供呼吸、变色、音乐律动等多种效果。

由领克与魅族深度融合打造的智能座舱车机系统 LYNK Flyme Auto,为用户打造“灵动可感”的数字智能座舱体验,一镜到底丝滑流畅的无缝转场、自由设置个性化主题和桌面,自定义Smart Bar任务栏等,并通过手机和汽车的无感互联,实现解锁上车、导航流转、应用跨界等功能。

既懂汽车,又懂手机的沈子瑜表示:未来,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将会掉队。

至此,关于魅族和领克的整场发布会相关内容已经讲完了。虽然一个半小时讲了手机和系统,半个小时讲了汽车和智能座舱。但总体给人的感觉是,魅族不仅复活了,还为手机和汽车的协同生态带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所以,回过头来想想李书福战略投资魅族的格局和眼光,的确非常独到。不仅挽救了摇摇欲坠的魅族科技,还在技术上实现了共融共通,通过相互赋能的方式,共享硬软件技术甚至共享用户,让双方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商业模式的结合已经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了。

不过与魅族进行“配对”合作之前,吉利旗下的几个子品牌中,极氪用全栈自研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智能化”标签;几何与华为合作,搭载华为鸿蒙智能座舱,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和逻辑。

包括就在魅族车机系统发布之前,领克还发布了一个LYNK OS N系统,吉利也有全栈自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银河NOS系统。显然,从吉利的角度看,是通过不同方式的试错,来找到车机系统和智能座舱的最优解。

不过从魅族的这场发布会之后,虽然目前在势头、能量和朋友圈上赶不上华为鸿蒙,但魅族也算是证明了自己。

再跳出这场发布会,之前的华为也好,现在的吉利也好,未来的小米也罢,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融合是大势所趋。

未来,三家不同领域、不同赛道、不同起跑线的企业,终将殊途同归,在同样的思考逻辑下,最终会走向同一PK台。

但是整场发布会,魅族的确在表达一个观点:车厂造手机,确实比手机厂商造车更容易啊!小米,你说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李书福亲自站台魅族车机首发,这是要和华为掰手腕了?

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的智能 汽车 部件业务是华为长期的战略机会点,将持续加大投资,尤其是在智能驾驶的软件领域,打造体验最好的智能驾驶系统。

2021年预计研发投资10亿美金,研发团队达到5000人,其中智能驾驶团队超过2000人,并在全球搭建超过10个研发中心。

华为提供高阶自动驾驶(ADS)等五大智能解决方案,打造“云-管-端”架构。云为智能车云;管为智能网联;端从车机扩展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三大终端。

智能座舱是目前智能驾驶进程中最为成熟的应用,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达到1527亿元。其中,车载 系统占比最高达到60%左右。

智能座舱作为人车智能交互的中心,主要涵盖座舱内饰和座舱电子领域的创新和互动,是拥抱 汽车 行业发展新兴技术趋势,从消费者应用场景角度出发而构建的人机交互体系。

华为以“平台+生态”为发展战略,通过“鸿蒙车机OS平台+鸿蒙车域生态平台+智能硬件平台”为智能座舱提供更多交互,从而构建人-车-生活的全场景出行体验。

当前华为的鸿蒙OS操作系统已搭载在吉利、比亚迪的部分车型上,并将作为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进入整车前装,包括极狐、赛力斯等已经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的品牌有望率先装车。

根据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布局,预计未来将主要作为Tier2 供应商切入智能座舱产业链,将产生更多配套机会。#华为鸿蒙#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由计算平台、软件平台、显示平台和生态构成。

智能座舱计算平台为麒麟车机模组,麒麟710A已在荣耀系列手机应用成熟,基于智能手机麒麟芯片构建IVI模组,发挥产业链协同的规模效应,降低硬件成本。未来将成为华为首款智能座舱芯片,对标高通820A,制造工艺已达12纳米,采用8内核设计。

操作系统方面,华为推出车用的鸿蒙2.0,同时面向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 汽车 ,做到10ms的时延和2.4Gbps的吞吐量。鸿蒙2.0采取先进的分布式能力,无缝衔接从车内到车外的生活场景。

显示平台包括车载智慧屏、AR-HUD等硬件,并结合视觉、音效、AI等能力,打造更具智能化的座舱硬件。

车域生态平台,实现手机+ 汽车 +N端无缝衔接,实现多功能交互。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可理解为融合系统),是华为开发的自有操作系统,早期叫LiteOS,是为了物联网开发的系统,主要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车联网、远程操控、医疗等领域等。鸿蒙系统将兼容Linux、Unix和安卓系统,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鸿蒙OS基于分布架构,天生流畅,内核安全,生态共享。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

华为HarmonyOS结构图:

基于鸿蒙OS,共享华为“1+8+N”生态,实现跨终端的全无感互联。

相较于传统的操作系统,鸿蒙车机操作系统是真正意义上面向车的操作系统,其中包含了HMS-A(HMS for Automotive),12个车机子系统和多个HOS-C API三大亮点,以构建真正面向“车”场景的软件平台。

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将负责提供以鸿蒙OS操作系统为主的底层软件系统。

华为的鸿蒙OS操作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能够通过组合、抽取不同的模块,在不同的智能设备上实现并形态的智能操作系统。

基于鸿蒙OS操作系统,车机与其他智能终端之间有分享和联系,用一套系统满足各种硬件设备,将人、车、家打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

鸿蒙车机OS中还提供了超过500个车控类API接口,API接口能够将上述功能进行开放,为后续车企、Tier1等开发人员的开发及定制提供便利。

鸿蒙车域生态平台中,华为将联合开发者提供更多好用的 汽车 应用及相关硬件,通过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座舱生态。

车域生态中主要包括两类:面向用户界面的应用生态以及座舱的硬件生态。

应用生态主要是联合更多的应用软件企业进行共同开发。

硬件生态则面对更多的硬件设备生产商,进行互联互通、联合创新、持续升级,再通过开放的API帮助生态伙伴快速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符合车企座舱差异化特点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为用户带去极致体验。

HI为华为智能 汽车 部件业务的核心品牌,HI的核心是用华为inside 的模式帮助车企造车。

HiCar通过手机和 汽车 的连接,将手机的应用服务辐射到 汽车 ,手机+ 汽车 +N端无缝连接,进一步完善人机交互体验,预计2021年装车量达500万台。

华为HiCar主要提供了两项重要的开放能力。

其一是手机应用和服务接入的能力,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直接可以访问虚拟化的 汽车 硬件资源。其二,HiCar提供了 汽车 硬件设备接入的开放能力,通过集成HiCarSDK,车机等硬件也能够快速接入HiCar,共享手机丰富的应用生态和服务,例如将手机上播放的内容传导至 汽车 上播放等,最终达成手机和车机的无缝流转。

智能化大势所趋,华为在电动智能化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并能够实现从部件到全栈式服务的服务能力,有望带动产业链全面提速。

根据罗兰贝格和地平线联合发布的《智能座舱发展趋势白皮书》,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电子信息系统的整合阶段,具体表现为子系统向功能域的转化,实现各系统的互联。

第二阶段为增强车内的感知能力。

第三阶段实现人机共驾,车辆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等),实现消费者上车-驾驶-下车全周期的体验。

第四阶段将打造智能座舱的最终形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不断丰富场景。

当前智能座舱的发展处于第一阶段,域控制器的发展成为当前主流。

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以需求端和供给端双重驱动。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对于电子化体验认知的加深,符合 汽车 消费升级的趋势。从供给端来看,传统的座舱是由独立分散的子系统组成,难以形成联动,无法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趋势,因此催生了座舱域控制方式来实现更多的功能并且在成本端实现下探。

从一开始鸿蒙系统推广方向就错了,白白浪费千亿市场

好用的统统搬上车。

魅族手机被李书福收入囊中之后的首次新品发布会,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有钱了真的能为所欲为”。

3月30日晚间,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不仅请来钢琴家郎朗三度上台演奏,还有李书福亲自莅临站台发表开场演讲。要知道,这位吉利集团掌门人,汽车行业大佬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这种场合中了。

可以看出,在吉利苦心布局多年的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汽车的互联生态中,魅族地位极高,或者说吉利对于汽车与手机跨界融合重视程度极高。

自然而然,魅族车机系统Flyme Auto在发布会上的首度亮相,虽然只有短短的不到半小时时间,但引起的热度也一点不小,大有要与华为鸿蒙系统分庭抗礼的气势。

在现场的演示中,Flyme Auto具备Smart Bar、灵动小窗模式、Aicy语音助手等等功能,魅族在手机端Flyme操作系统所有备受推崇的设计几乎被完整搬进车舱,同时还针对手机和车机互联也有诸多让人惊喜的能力。

魅族董事长兼CEO沈子瑜还在发布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手机域(类似于汽车座舱域、底盘域、智驾域)。

概念虽然是新的,但万变不离其宗,魅族在这次发布会上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座舱生态闭环。

而这,也是近年来,车企、手机厂,乃至科技公司一直在摸索的事情,即:智能终端,万物互联,形成生态护城河

01

魅族Flyme Auto,好用的都搬进车舱

Flyme Auto的亮相,是在这场发布会的最后一个环节,预留的时间不多,仅不到半个小时。不过也就是在这短短半小时时间,魅族首次进入车机系统的思路和逻辑,得到了全面的展示。

概括一下其实特简单:Flyme手机操作系统好用的功能,统统搬上车。

沈子瑜介绍,魅族Flyme Auto将会提供有/无魅族手机两种使用板块,当然,有魅族手机的话功能会更加强大。

具体怎么个强大法,废话不多说,直接上效果图。

无感连接,手机进入车内一键连接车机系统,手机离开汽车,车机也不会留下任何使用数据,具备隐私保护功能。

无界桌面,车机连接手机时,两块屏幕桌面保持一致;

手机Flyme系统口碑颇高的小窗模块,也被搬上车机;

车载应用OTA太麻烦?没关系,用手机也可以;

应用接力,手机上听的歌、看的视频,到了车机上依然可以保持场景变换时候的进度条,导航在车机和手机上也能实现无缝切换;

硬件共享,比如摄像头,再比如用手机当作车机游戏手柄;

……

还有其他一些零零总总类似的功能,目的很简单:最大可能性的降低手机和车机互联的门槛。

而无魅族手机的Flyme Auto使用模块,其实就是把所有好用的魅族手机功能搬进座舱的大屏里,在座舱里为你打造一个专属场景的魅族手机。

比如魅族手机的操控手势,与车机系统上一模一样;

Flyme操作系统中非常有名的SmartBar模块,在车机上同样看得见;

除此之外,魅族车机系统还把魅族语音助手Aicy也搬上了车。

当然,如果你是“煤油(魅友)”,一定对于魅族在国内率先推出的应用商店不陌生,而这也是魅族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Flyme Auto自然不会忘记把它带上车。

所有Flyme Auto眼花缭乱的功能背后,是吉利想要打通手机端和车机端软件技术和应用生态互动、打造用户生态,形成企业护城河的决心。

而我们从此次魅族车机系统的展示,乃至此前华为鸿蒙车机的应用,对于手机和汽车互联方式、玩法,也更加清晰。

02

一手封闭,一手生态

回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由造车新势力等掀起的汽车智能化概念对行业影响不可谓不大。其中,智能座舱是核心颠覆点之一。

基于此,各家都将关注点集中到车舱内几块屏幕和交互上,并展开相关研发,最终形成各自产品的宣传卖点。但长久以来,似乎没有哪家能将使用体验和口碑真正与其他家拉开距离,除了华为。

2021年底,问界M5正式上市,核心卖点正是其搭载的华为鸿蒙(Harmony)OS智能座舱,在此之后,华为鸿蒙座舱的名号可谓响彻国内车圈,问界M5的销量也从侧面证实这一点。

业内甚至一度流传出“买华为平板送车”的笑谈。

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华为鸿蒙OS本身在手机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功能验证和口碑积累;同时搭载鸿蒙系统的汽车还可以和华为品牌的手机、平板、智能家电等各种硬件设备打通连接,应用开发者不需要再做太多额外的适配工作,显然能实现汽车应用数量的巨大飞跃,产生1+1>2的效果。

毕竟,从产品层面上来讲,智能手机已经深度融入到人的正常生活当中,甚至可以看作人类的一个特殊“体外器官”,当这个设备换了场景之后,可以几乎没有门槛的在另一个场景中进行使用,必然得到用户的拥趸。

这一点,现在已经算是智能手机行业与汽车行业的共识,而李书福应该是较早意识到的那一批人。

早在2021年,李书福就已经放出风声,要跨界造手机,并于去年7月收购魅族。但关于造手机这事儿,李书福此前鲜有比较体系化的意见输出。

这次的发布会上,李书福给出了自己的态度。他表示,当下汽车工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线的技术学习,而是人工智能、无感交互、天地通信、跨界互联的多技术融合创新。消费者对全场景智能连接解决方案的需求非常强烈,未来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不再各行其道,将共同面向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

融合靠什么?就是生态。这种生态既包括底层的操作系统,也包括上层的软件应用。这一点,已经在Flyme Auto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而当用户习惯了某种生态,将会形成品牌忠诚度,从而提高生态下系列产品的销量,并衍生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比如苹果靠iOS让“果粉”离不开;小米也围绕自身建立起融合智能家居、数码产品等各领域的生态链,吸引“米粉”无数,当然,还有如“煤油”们所说,魅族的灵魂Flyme,让其沉迷其中。

当封闭和生态的属性由手机发展到汽车领域,二者连接所产生的巨大商业价值,不管对车企,还是对手机厂商,都具有极大的诱惑。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当智能汽车时代悄然兴起时,原本两个互不打扰的行业玩家们不谋而合,纷纷跨界突入对方的领地,苹果、华为、蔚来、吉利,乃至特斯拉等等,皆是如此。

03

One more thing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李书福在发布会上直接放话: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步掉队。手机行业与汽车行业跨界分蛋糕这一趋势已经成为显性。

其中,手机厂造车的逻辑很清晰:手机市场已经过度内卷,让手机巨头们迫切想要寻找一个新的赛道,而智能汽车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市场机遇期

近年来,手机正在呈现逐年销量下滑的趋势。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292万台,同比下降12.6%。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这也是时隔十年以来,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下降到3亿台以下。

实际上,在手机业务见顶之后,手机厂商都在布局IoT智能硬件,苹果、华为、小米、三星都有智能家居相关产品,但这些长尾的家电+可穿戴的智能化,无法支撑起巨头们的增长体量。纵向来看这个市场,未来唯一的大幅增长机会就是汽车。

按照这个逻辑,车厂造手机属于降维到一个赛道拥挤,且不赚钱的成熟市场,单纯从营收层面考虑完全没有必要。

因此,不能按照正常的手机销售逻辑来思考吉利等车企布局手机业务这件事,而是要以终局思维来考量

按照终局思维,人-车-生活是一个闭环的场景,场景间有着极强的相互影响作用力。占据场景的入口,搭建完整的生态,更有利于形成护城河。其中,手机正是万物互联的钥匙。用一个账号链接手机、汽车、家电等,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最好的方案。

但这种直接下场进入对方赛道“参战”的跨界融合方式,是否对于所有车企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也需要探讨。

至少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现在的当口,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毕竟,智能手机身处在市场饱和,甚至是萎缩状态中;同时,智能汽车领域也是内卷严重,国内汽车市场比亚迪和特斯拉两大巨头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无论是车企,还是手机厂商,进入到对方赛道,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前不久小米财报发出之后,市场也给出了担忧,一方面其营收利润双双大跌,另一方面小米的量产车还有一年才能面世,然而此时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当年200亿造车的时代了。当所有人都开始卷性价比,原本以性价比立身的小米又该如何自处。

那么对于车企来说,什么样的方式让车机和手机更好融合,建立生态呢?

收购是一个办法,吉利已经有所印证,但市场上并没有那么多濒临破产的“魅族”,且吉利(魅族)能否形成自己的闭环生态也还需要往后一段时间的自证。

或许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找到合适的手机厂商成为新的Tier 1 或者Tier 2角色也是解决办法之一,不管是深度绑定,还是个性化定制,各取所需就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电动对标比亚迪,智能追赶特斯拉,吉利要挤进新能源一线?

月底鸿蒙系统将要推出3.0版本,虽然进军 汽车 领域打开了新的天地,可是华为手机的保有量却是越来越低。由于华为手机迟迟解决不了5G射频问题,全球最领先的5G设备产商,自己的手机却不能用上5G网络,的确是天大的笑话。因为华为手机用不了5G网络,加上芯片生产受限,华为手机的销量越来越低,一些等不急换机的用户也购买了其它品牌,华为手机的留存率是越来越低的,间接导致鸿蒙系统增长慢。

华为一开始就特别重视手机端的推广,花了太多精力在手机端,目前鸿蒙用户主要来自原华为手机用户。除华为之外,目前只有诺基亚、有为推出过鸿蒙系统的手机,魅族手机表示将加入鸿蒙生态圈,目前还没有推出过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好在吉利收购魅族后,也表示与华为会深刻开发鸿蒙系统。这两年多年,鸿蒙系统在手机端的进展非常慢,小米,vivo,oppo三大巨头,均没有表态支持鸿蒙系统,更别说加入鸿蒙生态了。

鸿蒙目前在 汽车 端,也还只是起步,好在依靠问界M5打响了名号,华为车机被公认为车机天花板级存在,但是由于不少 汽车 厂商宁愿把灵魂交给外企也不愿意交给华为,推广难度极大。目前有合作的车企,除了赛力斯是掏心掏肺,把命交给了华为,其它厂商都是有保留的。不过随着赛力斯市值从300亿突破1100亿,很多车企也开始重新审视华为,不过依然没有一个大厂有魄力全系与华为合作,大多数是先拿一个车型来试试水。

华为要在 汽车 上推广鸿蒙生态,最少要有两家以上的主力品牌全力支持,比如比亚迪、长安。像上汽说的那样,不愿意把灵魂交给华为,也反应了一些合资品牌的心态。就如现在难道不是把灵魂交给了外企吗,自己又没有能力研发车机系统。 汽车 生态建设,难度很大,华为付出的汗水与努力,大家不是看不见。希望比亚迪与长安能够站出来,全力与华为合作,这样华为在 汽车 市场才算站稳脚跟。

很久之前我写过类似的文章,可能余承东先生并没有看到,我希望华为有关高层能够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然后调整方向。

就目前全球电视品牌所使用系统来看,主要有三大系统,三星的泰泽系统,LG的火狐OS,安卓系统。华为鸿蒙是第四种电视系统,但是量不大,去年全球销量为130万台。除了三星、LG、华为&荣耀外,其它电视品牌均为安卓系统。与手机行业一样,安卓也是电视第一大系统。不过安卓在电视端占比只有60%,远低于手机端。在此之前,康佳与海尔都曾运行过阿里云系统,效果不差,后面阿里自己放弃了,康佳与海尔才转投安卓。

电视端需要的软件少,可玩性远不如手机,对硬件配置要求低很多。很多用户在买电视几年后,发现打开软件非常卡,体验非常不好。安卓对大屏优化并不好,沉渣的系统压得大多数配置不高的电视非常卡顿。在与手机投屏与同屏上,安卓系统表现出了高延迟,手机同屏更是困难。

华为鸿蒙系统在电视端的表现非常优秀,华为&荣耀电视就算二年多了,操作一样很丝滑,在多屏互动上更是有天然优势,而这些正是安卓系统给不了的。华为如果一开始就拉拢电视厂商谈合作,再困难也会打开局面。除去小米外,TCL、海信、创维、长虹、海尔、康佳六大品牌出货量高达6500万台,这是一个巨大量。如果华为把这六大品牌的合作谈好,鸿蒙系统不仅在国内走进千家万户,间接也进入了全球各地市场。一旦鸿蒙系统制霸国内电视端,就算老对手小米也会在形势下,改投鸿蒙。国内推广顺利的话,再凭借以往的合作关系拿下索尼,松下,直接在电视端架空了安卓系统。

电视开机率之所以低,是因为目前安卓电视能做事太少,如果华为牵头电视 科技 改进,把消费者拉回到电视面前,电视市场复苏并非不可能。电视作为家用电器C位,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有助于提升家庭亲情,电视并非被手机取代,只是电视的打开方式不对而已。

系统生态发展在于使用的人数,鸿蒙系统电视端数量多的,就会吸引更多的工作室开发电视端APP,目前一些K歌APP,广场舞APP就非常受欢迎。

虽然鸿蒙系统一直在努力推广,但目前合作最为深入的家电厂商是美的,美的目前已经推出了几百款鸿蒙系统的产品。不过遗憾的是,美的没有电视入口。现在海尔更是自己搞了三翼鸟,野心很大,个人认为最难啃的不是小米,而是海尔。海尔三翼鸟,一整套的智能家居都给你做了,海尔U-home系统用户量也非常庞大。

鸿蒙系统推广难度非常大,毕竟打破的是现有生态体系。有些公司对与华为合作都是有戒备的,如果没有国家牵手,国内行业巨头来一次掏心掏肺的交谈,合作进展很慢。相比其它路线,电视端是目前最容易推广,而且效果也是最好的。

吉利最新推出的银河产品系列锁定15-30万元区间,显然是要与比亚迪和特斯拉两个头部选手正面硬刚,如果成功将顺利跻身国内新能源车一线阵营。

作者:三司

:网络

这两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火,如果不考虑“老头乐儿”们,比亚迪和特斯拉可以称为G2,处于一线阵营。不过,二线阵营也有潜力很大的,比如吉利在2022年就冲得很猛,销量突破30万。

虽然与特斯拉的约44万辆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在今年2月23日推出的吉利银河产品系列,锁定15-30万元区间,显然是要与比亚迪和特斯拉两个头部选手正面硬刚,能否助吉利挤进第一阵营?

两年七款新车,银河发动“闪电战”

作为自主品牌汽车第一批的创业者,吉利几十年来一直脚踏实地的造车,所以具备非常强大的体系实力,研发能力、技术积累、生产水平都是业内一流。

所以,虽然在新能源车方面没有比亚迪那么早,但是也一直紧紧跟随行业发展趋势,从最早的在固有车型上“油改电”,到后来的几何和极氪,效率和效果都很不错,尤其是极氪已经成了高端纯电品牌的“黑马”。

这次发布的银河产品系列,也让人不得不叹服于吉利的速度之快,?称“闪电战”。官方称,银河系列将在2年内推出7款产品,其中3款今年就交付。

L系列为智能电混车型,共有4款,分别为L5/L6/L7/L9,首款电混SUV银河L7和首款电混轿车银河L6将在今年二、三季度分别交付;E系列为智能纯电车型,共有3款,分别为E6/E7/E8,其中E8将于今年四季度交付。

首款车型L7已经交付在即了,自然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这款车定位20万级智能电混SUV,从比亚迪宋PLUS DM-i的销量看,这个细分市场规模巨大,所以吉利银河选择由此开局也不奇怪。

作为吉利银河首款产品,银河L7极具诚意,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观设计打破我们对混动汽车的固有印象,成为同级唯一一款全封闭式格栅的智能电混SUV,看上去它更像是一款纯电车,而这也将是其相对于竞品的一大卖点。

电动化和智能化,都有硬核“黑科技”

当然,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要想立足必须得有硬核技术,吉利虽然没有比亚迪那样的全产业链自研能力,但是在关键节点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一点很像特斯拉。

第一、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它构建起了一整套基于电池,又融合了架构、整车、智控、云端的无盲区安全防护系统,能够通过架构十宫格专利、整车笼式防护、快充安全无忧、BMS3.0电池医生智控系统等8重护盾保障电池安全,不用担心自燃的问题。另外,还能通过算法保护电池,让电池寿命提高20%,并防电磁辐射,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第二、雷神电混8848。“8848”的寓意就是打造混动技术的珠穆朗玛峰。它搭载的新一代雷神电混引擎B-Plus,创下了44.26%的量产巅峰热效率,并且,下一代热效率突破46%,也已处于验证阶段。与此同时,它也是全球首个实现P1+P2双电机超频驱动的智能电驱,两驱综合功率已达到287kW,后期的超级性能版本可达488kW。接下来即将交付的银河L7就标配了雷神电混8848“三挡变频电驱”,由此带来百公里加速6.9秒,亏电油耗仅5.23L,CLTC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370公里。

第三、银河N OS。前两者,不管是电池管理还是混动,都是电动化层面,而系统则是智能化层面,这也是自主品牌相对弱势的地方。不过,主要品牌也都在努力搞全栈自研,将系统这个关键点拿握在自己手里,避免重蹈手机“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覆辙。比如:华为鸿蒙、比亚迪DiLink,而这次到来的银河L7,用的正是吉利全栈自研的银河N OS系统,该系统在稳私保护、人机交互和运行体验上都非常出色。

另外,还有一点更为惊艳,那就是吉利正在搭建的“中国版星链”。据悉,预计2025年,吉利将完成75颗低轨道卫星组网,总数预计是240颗。届时吉利银河智驾将实现全球无盲区的定位能力。

目前,银河智驾在90km/h高速巡航时,面对静止目标可及时刹停;吉利星睿智算中心1天可以模拟10万公里的智能驾驶行为训练,结合智能网联专业试车场、实际道路测试,满足L3级全球认证标准。

紧追特斯拉,吉利新能源冲击第一阵营

在新能源车领域有一种说法,“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显然吉利不管哪个半场技术储备都很丰富,并不是简单的造电动车,而且生态布局也很全面,而是向科技公司靠拢,可以看到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双重特征。

目前,吉利是燃油、混动和纯电齐头并进,在新能源板块上,已经完成了从低到高的布局。首先在吉利品牌框架内,混动技术会逐渐在原有燃油车上铺开;其次,几何品牌作为入门级产品系列存在,而银河品牌则主打中高端,再往上则是极氪和极星品牌。

除了在价格上,在产品调性上也有很大差异,目前银河生态指向吉利品牌框架内的智能电动化方向,跟几何的大众化纯电和极氪的高端纯电有区隔,这是吉利的大战略布局。

2023年,除了原有的产品线继续稳步推进,而全新的银河系列将是重要的增长点,从发布会现场亮相的车型来看,银河系列无疑更具有吸引力,有望和去年极氪一样成为又一个爆款系列,尤其是银河L7所以市场需求量巨大,目前比亚迪和特斯拉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相信只要价格合适,吉利银河的表现也不会差。

三个司机观点:

坦率地说,吉利的迅速崛起,和沃尔沃技术转移密不可分。但是,进入新能源时代,沃尔沃并没有优势。所以,后沃尔沃时代,吉利只能靠自己。虽然自主品牌冠军宝座让位于比亚迪,但吉利的新能源板块增长之迅猛也是有目共睹,这背后是吉利的体系实力。在完成了产品线和技术布局后,相信2023年吉利将在新能源赛道上有出色表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三个司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