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2023年支持新能源车消费/将出台二手车外迁奖励政策等

2.北京会放开新能源车牌指标吗?

3.2023年最值得买的新能源汽车

4.汽车人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新变化与老套路

北京新能源汽车目录2023公布_北京新能源汽车目录2023

2023年北京小客车新能源指标是:纯电动汽车指标增加、混合动力汽车指标下降、氢燃料电池汽车指标提升、充电设施配额指标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指标逐步出现。

一、纯电动汽车指标增加

预计到2023年,北京小客车的新能源指标中,纯电动汽车所占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这也意味着购买纯电动汽车将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提高的指标额度。同时,纯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也将进一步完善,用户的用车体验将有所提升。

二、混合动力汽车指标下降

相比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市场份额已经明显落后。预计到2023年,北京小客车的新能源指标中,混合动力汽车所占比例将进一步下降,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难度也将逐渐增加。

三、氢燃料电池汽车指标提升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新能源车型,它具有零排放、长续航里程等优点。预计到2023年,北京小客车的新能源指标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指标将有所提升,这也将有利于氢能源的发展。

四、充电设施配额指标提高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设施的支持。预计到2023年,北京小客车的新能源指标中,充电设施配额指标将进一步提高,这也将有利于加快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五、智能网联汽车指标逐步出现

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之一,对于城市交通管理和出行体验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预计到2023年,北京小客车的新能源指标中,智能网联汽车的指标将逐步出现,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北京:2023年支持新能源车消费/将出台二手车外迁奖励政策等

2023年北京新能源家庭积分为60分即可入围。

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关于2023年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审核结果和配置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

根据通告,家庭积分排序入围的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共计612,8个,家庭申请人积分由高到低排序,按家庭总积分从高分到低分向符合条件的家庭配置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按照现行规则分配,2023年个人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额度为14.52万个,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额度为43.18万个。这意味着,只要您的家庭积分达到60分,就有机会获得一个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此外,通告还提到了关于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审核结果和配置工作有关事项。如果您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查阅相关文件。

设立新能源家庭积分的意义

设立新能源家庭积分制度的意义在于鼓励更多的家庭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的通告,2023年北京新能源家庭积分为60分即可入围。这意味着只要您的家庭积分达到60分,就有机会获得一个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此外,设立新能源家庭积分制度还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新能源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总之,设立新能源家庭积分制度既有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又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因此,这一举措对于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人民网-关于2023年第2期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审核结果和配置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

北京会放开新能源车牌指标吗?

易车讯 日前,北京市印发《2023年市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提出要坚持规划引领,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着力扩大内需,积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等。

有关汽车及出行方面,《重点任务清单》里提到要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在公交/出租等重点行业推广新能源车1.1万辆以上、出台二手车外迁奖励政策、将机动车油换电等低碳出行情景纳入碳普惠激励范围等。

具体如下:

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在津冀两地转化应用。落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发展。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布局重大科技项目群,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外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四大主导产业,承接15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高端制剂研发生产等平台建设,做优做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细分关键领域。顺义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加快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推动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建设

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用好雪场和室内冰雪场馆,大力发展冰雪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大力培育在线医疗、智慧体育等,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落实乘用车置换新能源车政策,出台二手车外迁奖励政策,提振汽车消费。用好绿色节能消费券政策,激活绿色消费。

落实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汽车优质项目建设,推动北京奔驰系列产品技改

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建设,深化车路云网图融合发展,以100平方公里左右为实施单元,探索不同区域不同基础条件下的多种推广模式,支持超高速无线通信技术(EUHT)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

大力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加快“双枢纽”设施建设,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期续建(卫星厅)工程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加快免税店和离境退税商店建设,推动跨境电商医药零售和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

抓好文明城区创建三年行动收官,做深做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夏季空调调高一度”等专项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汇集全市各区停车场动静态数据并开放共享,推动停车供需有效匹配。利用错时共享、人防工程等新增停车位1.5万个,进一步盘活居住区周边公共建筑停车。

逐步淘汰国四重型柴油营运货车,在公交、出租等重点行业推广新能源车1.1万辆以上,继续提高环卫行业新能源车使用比例。

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完善碳普惠激励机制,将机动车油换电等低碳出行情景纳入碳普惠激励范围

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看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

2023年最值得买的新能源汽车

昨天召开的院常务会议上,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关政策出台,其中为了促进汽车消费,会议确定,一是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既然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支持力度不减,那么对于新能源汽车还限牌的北京,会放开新能源绿牌指标吗?小编觉得,短期内,北京应该不会取消新能源车的限购,具体原因如下。

新能源指标政策已经施行多年,短期内想要调整,实施难度较大。2019年,北京新能源汽车指标为6万个,其中个人新能源汽车指标为5.4万个,占比90%。相比燃油车,虽然北京市给予了新能源小客车更多的指标额度。根据网上查询到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2月底,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已超过44万,共有443636个有效编码。以此推算,北京个人新能源指标的队伍已经排至2027年。也就是说,新申请者需要至少等待8年,才有可能获得新能源小客车指标。该政策已经施行多年,如果短期内就进行调整,对于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管控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节能环保和交通拥堵之间需要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新能源汽车固然是很节能与环保的,但如果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了,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重量如果把控不到位,交通拥堵问题如何解决?这是不是也需要相关部分重点考虑的呢?如何有效调控燃油车指标和新能源汽车指标,在控制乘用车总量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车型的保有量占比,从而在节能环保和交通拥堵之间需要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

小结

北京的新能源指标政策已经施行多年,短期内想要调整,实施难度较大。同时想要在节能环保和交通拥堵之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需要时间,如果操之过急,可能会带来负面的作用。所以,短期内,北京大概率不会放开新能源车绿牌指标。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人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新变化与老套路

2023年最值得买的新能源汽车有比亚迪海豚、比亚迪元PLUS、埃安AION S等。

1、比亚迪海豚

海豚定位小型纯电动车,颜值和实用性超过本田飞度,全系车型提供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组,百公里耗电量低至10.3度电,拥有301km、401km和405km三种续航可选。同时,新车还支持40kW和60kW直流快充,30分钟可将电量由30%充至80%。

2、比亚迪元PLUS

元PLUS在市场上已经获得了一批数量庞大的忠实粉丝,销量正在追赶海豚,11月获得了2万辆的销量好成绩,2022年累计销量达126156辆,这就足以证明了它的实力。元PLUS新车定位紧凑型SUV,外观和内饰均用了时尚的设计风格。

3、埃安AION S

广汽埃安品牌2022年前11月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24.1万辆,这还要得益于AION S 立下了最大的功劳。目前在售的2022款配置车型就有9款之多,颜值方面也很符合多数消费者的审美,配备埃安最新研发的弹匣电池,NEDC工况最大续航里程460km。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1、环保: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

2、噪音小: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在运行中的噪音和振动水平都要小于传统内燃机。

3、节能:纯电动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小于传统汽车的百公里耗油量。

4、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纯电动汽车不需要复杂的传动机构和占据了大量空间的排气系统,维护起来很方便。

5、加速快: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在全部转速范围内都可以输出最大扭矩,因此起步加速非常迅猛。

车企对于新能源车的产品布局和市场的配置,将成为它们商业回报的决定性因素。

文 /《汽车人》黄耀鹏

无论取什么统计口径、使用什么措辞,2023年“开门黑”已是确凿无疑了。

鉴于2023年1月的上线数据处于历史性的低位,一季度内就出现反弹,是大概率的事。但是反弹高度,不能过于奢望,因为市场当前基调是偏于谨慎和保守的。

截至发稿,2月份数据尚未被完整统计。乘联会根据2月前3周的走势,预测全月零售135万辆,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4.3%。这和业内预期基本相符。

PHEV增长将快于EV

新能源车从2022年的全年高歌猛进,转换到速度稍慢的发展轨道。很多厂商对此虽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降速这么多。

这表明,整条产业链为2022年的高增速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调整现在就到来,也许并不太坏,眼下积累的负面因素还不够多。

根据乘联会口径,1月新能源车(EV、PHEV)渗透率为25.7%,同比增8.7%,但环比降了19%。而2月新能源(预测值)则为40.0万辆,同比增长46.6%,环比增长20.3%,渗透率29.6%。

对比两个月的数据,新能源增长与渗透率增长几乎同步,即新能源车靠从燃油车那里抢地盘,是维系增长的主要手段。而整个大盘增长,是非常有限的。即全年不可能实现7%的增长,2月只是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反弹。

这是意料之中的。其中,1月PHEV对EV的零售比例为1:1.8。而2022年全年PHEV销量151.8万辆,EV销量536.5万辆,两者之间的比例为1:3.53。显然,两者的市场份额在快速接近中,PHEV增长更猛的趋势,将在2023年延续下去。

两个牵制因素

但是,2023年业内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与销量数字显示的趋势正好相反。即PHEV相对EV提升份额,在2023年存在两个牵制因素。我们的任务,是掂量这两个因素,能起到多大作用。

一个是电池原料价格在往下降,混动小电池的价格优势在削弱。目前碳酸锂从高点的60万元/吨,已经降到42万元/吨。

宁德时代近期向新能源车企提出“锂矿返利”,核心内容是:未来三年,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代价是合作车企需要将约80%的电池购量承诺给宁德时代。

这是宁德时代掌握上游的体现。期货的重点是心理预期。而宁德时代在2024年、2025年落地的全球产能可能高达500G-600GWh,总产能高达1000GWh。宁德时代不但需要给这些产能找客户,还要为眼下产能锁单。

种种迹象表明,2022年EV相对PHEV的巨大成本差距,有拉近的趋势。但我们应该看到,从正极锂盐到电池成品,再到整车,价值沿着供应链传导之后,有明显的缩水效果。原料购价翻倍(其实只是期货价暴涨),电池可能涨价20%;而到了整车端,就只剩7%的涨价牵动力了。

如今新能源品牌打价格战,出手凶狠的,连10%都拿出来。2月份,乘用车整体折扣率13.8%,与1月份持平。原料涨跌对下游的影响,没有炒作的那么大。

另一个,是2023年1月开始,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不再给PHEV、增程“绿牌”。此举直接将理想汽车从上海新能源排行榜上拉下来。

如果2023年只有一线城市这样做,问题还不是很大。但如果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几个大的经济区域都有跟进效仿者,PHEV、增程就会遇到烦,至少理想汽车这种以增程为主要产品线的品牌,将受到打击。

眼下,还未看到北京打算这么做。但人们无法判定地方的容忍底线是什么,即混动越过某一个特定比例,就会刺激祭出“混动不给绿牌”的政策。

有人认为,上海的目的是保特斯拉(全系产品为EV)。但这种“拉偏架”的行为一旦多了,就会引来国家级监管的注意。地方政策与国家监管之间,存在复杂的制约,很难用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去理解。

当然,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对一些部委发布的比较软性的政策(多冠以“办法”、“临时办法”之类的措辞)不买账,比如限行限购、二手车限迁之类的政策。但部委实际上没有直接介入的权力,只能呼吁。一线城市(省级单位)也与前者保持距离,彼此留一线,不公开顶牛。

因此,这两个因素虽然都是发生在2023年开年,但其牵制作用其实是可疑的,市场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汽车人》判断,2023年全年,PHEV比例还将上升,PHEV与EV的比例可能达到1:1.5一线。这预示着,主机厂必须强化PHEV产品的布局。

价格战效果不好

大家认为,2022年新能源竞争已经很激烈了,没想到2023年以更高强度的价格战开打。特斯拉发动价格战,绝大多数新能源品牌参战。

《汽车人》猜测,特斯拉此举和宁德时代的“返利”一样,都是为了安置即将落地的新增产能,还有就是维系产能利用率和订单池(这俩实际上是一回事)。

如果没有订单池,生产将被迫停滞,整体放空的成本是相当高的。特别是直营品牌,没有经销商库存作为缓冲,必须自己维持住订单池。

理论上,价格战的结果,还需要观察。但其实我们都知道,价格战就像蚊香片,开始的时候效力最强。如果开始都没捞到什么,后面其实也不用指望了。何况,主要对手跟上之后,大多数效果已经对冲。

有非官方数据表明,特斯拉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如果特斯拉还有成本空间,发动下一次价格战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是这样的结果,那么2023年无论电池原料涨跌,大家都很难赚钱。结论恐怕是“活着最重要”。

价位市场:完全替代和渐进侵入

和品牌苦乐不均一样,价位市场也同样如此。

从1月份的车型数据来看,10万元以下市场,与前两年一样,短兵相接式的竞争是匮乏的,愿意做的厂商也比较少——只有五菱宏光、奇瑞、长安Lumin等少数几个品牌。

这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因此大家都围绕低成本来做。可以预料,该格局已经连续几年固化,除了长安LUMIN,其它都是老面孔。2023年也不会有像样改变。

10万-15万元、15万-20万元,是最为走量的两个新能源市场,从2022年和2023年初的数据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两者在销量上,前者略多,但没有太大差别;区别是,前者以EV为主,而后者则是PHEV占优。比亚迪和埃安是这两个领域的领先者,长安深蓝正在高速追赶。

所有20万元以下车型,都是中企占优。这是走量的基本盘,新势力对此涉足的较少(蔚来将来可能做点尝试)。华为余承东也说,不做20万元以下车型,是要毛利率,但更大的可能是,垂直整合的功力不足。

在20万元以下,新能源的毛利率问题非常考验主机厂对上游的把控。零跑是新势力中的异类,主力产品C11价格在18万-23万元,骑在两个区间中间。不过,零跑最近推出C11增程版,价格16万元起。

这又印证本文所说的,小电池新能源车的相对份额仍然要上升,原因很简单,市场需要。只有顺应市场需求,才有前途。

20万-25万元车型,是特斯拉、比亚迪的天下。前者的大幅降价,是二线以上的宠儿。很多舆论都指出,特斯拉、新势力等“下沉不够”。实际上,如果坚持目前的产品序列,下沉到三线及以下,只会涣散注意力和,收效抵不过扩张渠道的成本。

2023年,这一趋势将延续。这意味着新势力可能对扩张产能,不会有太大的举措。

25万-40万元产品区间,是特斯拉、“蔚小理”的天下。宝马和奔驰凭借这一波降价,也进入这一区域。

中高端车型(30万元以上)区域,燃油车的地盘虽遭侵蚀,但仍能保持大体稳定。这一价位区间,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不会在2023年就取得优势。

区位市场:与价位和品类有强联系

30万元以上区间的产品,主要瞄准一线、强二线(即所谓的新一线)市场。而这些区域市场,地方的行政许可,对市场起到定调作用。

偌大北京市场,2023年1月、2月新能源车销量,居然不及深圳的一半。上海因为直给绿牌的政策,所以情况稍好,和深圳差不多,月销也就刚过万辆。

倒退几年,一线城市就已经主要是换购市场了。这导致新势力和国企孵化企业,除了总部所在地(也包括辐射临近城市),把新增渠道的注意力都放在强二线的地盘上。

二线名单我们有必要列一下(按照经济实力排序):成都、天津、南京、杭州、重庆、武汉、长沙、厦门、郑州、沈阳、西安、大连、济南。

对于新能源市场而言,一些较小但经济实力很强的珠三角、长三角城市,也受到相当重视,譬如珠海、苏州等。

而前面名单中,郑州及以后的城市,注意力就会削弱很多。原因有两条:一个是越往北走,新能源车短板越突出,以至于到了东北就毫无存在感;另一个是北方城市GDP很高,但居民收入占比相对较低,GDP排名并未反映真正的购买力。

这两年,新能源最夺人眼球的竞争,是在以上城市展开的。而三线以下,是沉默的大多数。它们吸收了大部分市场量能,但新能源板块消费大多在20万元以下。

从销量角度讲,2023年的中小城市,得南方乡镇者得天下。但从市场关注度、品牌声望和企业利润的角度,更应该关注二线以上城市。否则凭借新势力每月万把辆的销量,本不应该获得这么大流量。

2023年,高端EV参与价格战将是象征性的、克制的。它们将努力维系品牌定位和毛利率。在高端EV普遍搭载100度上下的电池后,PHEV实际上成了BBA换购的新宠。而BBA则努力通过自己的新能源转型,留住老客户。

2022年,25万-40万元区间的产品,新能源车尚未彻底压制燃油车,但这一局面,有望在2023年达成。新能源拿份额最猛烈的价格段,仍然是20万元之内;而10万元以内,EV已经占据压倒性优势了。

在PHEV的热潮中,一线市场保持了对中大型车辆的热情。而PHEV和增程的贡献,就在于以较低代价、较新鲜的体验,给消费者提供了新选项。

由此带动,就连MPV和大型SUV,也受到消费转型的刺激,开始走出独立行情。很多人都对一些创业企业发布新能源MPV感到不理解,在产品线还远未覆盖主流需求的时候,突然跑去做一款小众车型。这其实是打差异化竞争。

此外,这一市场在扩张,而且很好地排斥了燃油车的反击,属于走得比较稳且持续向好的市场。这一块投资,反而不会吃亏。至少比见红的细分市场(譬如紧凑型SUV),压力要小得多,何况还能走一波集团客户需求。

有些车企属于表面上包打天下的全系布局,但实际上产品密度仍然从低向高:低端重兵把守,高端刷个存在感。目前,还没有出现燃油车时代的丰田、大众汽车这种真正地全面部署的车企。当然,有些车企是正在往这个方向走。

2023年,新能源车的产品布局和市场的配置,将需要车企多花一些心思。如何使用这些,将成为它们商业回报的决定性因素。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