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另一个心脏:电机产业链的东迁之路_电动车电机新能源汽车环保未来石油汽车股票
1.未来开油车就像骑马一样落伍?马斯克说的是王婆卖瓜还是趋势
2.以后的汽车都是电动车了吧!那电动车有发动机吗?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4.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究竟是纯电动、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天下?
5.现在A股有哪些是电动车的股票
1、电动汽车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
2、锂动力电池汽车在中国会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
3、电动汽车将向长续航、智能化、互联化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阶段:油改电阶段。比如2010年推出的比亚迪F3DM、江淮同悦纯电动车、众泰2008EV,这些车型都是基于传统平台打造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势力老势力都参与其中,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进入了第二阶段:按照燃油车的研发流程和项目推进速度,沉下心来用3-4年的时间正向开发自己的纯电动车平台。蔚来的ES8、小鹏P7等就是这种研发思路下的产物。从平台开始纯正向研发的好处就是车企可以完全自主的定义产品性能还有造型。整车架构可以围绕车辆续航里程这个最关键性能展开设计,而整车造型也可以非常具有原创性。这些车企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入了原创正向开发阶段,
新能源电动车已经开始了比燃油车更快的进化速度,电动车整体架构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必然是结构更加紧凑的超级底盘模块。这样的设计,不单单只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重塑整车研发销售以及运营的全部商业模型。
未来开油车就像骑马一样落伍?马斯克说的是王婆卖瓜还是趋势
长期来看,电动汽车是否一定会彻底取代燃油汽车?说这个问题就要先讨论一下动力。首先对于动力系统而言,分为内燃机驱动,电机驱动,和电机内燃机协同驱动三个种类。在动力系统这一点上我认为电气化的趋势是十分明朗的,电机作为动力输出单元,相对内燃机有如下几个优势:成本优势:同一最大输出功率水平下,电机本身的成本非常低,这也是特斯拉性能爆棚但售价相对于性能车较低的原因。
所以用电动机作为峰值功率输出,纯电动力系统是较低的效率优势:电机在输出过程中,单在这个过程中效率变化不大并且非常高(90%左右),非常适合频繁启停的任务要求。保养、寿命优势:优质电机的保养间隔时间在30,000小时左右,与内燃机有数量级上的差别。我们来看看整车结构、体积优势:同样输出功率下,电机体积非常小,并且可以实现轮毂附近布局的形式,将整个传动系统极度简化,换句话说,奥迪花了几十年引以为傲的quattro四驱系统,在电机车中是一个程序升级就能解决的问题。其实能看出来电动系统的平台和传统汽车的平台构建逻辑是非常不同的,电动力系统的结构可以相对简化,所以在传统汽车平台上替换电机,是会牺牲一部分优越性的。
控制、安全优势:首先电机的反应速度极快,电信号能够直接转化到机械信号,而传统汽车的启动加速停止每一环都有一个控制误差的Loop,紧急情况下反应就慢了。还有就是,自动驾驶或者程序驾驶难度更大,在电机动力系统的控制与反馈就非常灵敏,为了达到安全标准和反应速度,汽油车的自动驾驶反应速度不可避免地会收机械系统拖累,现在做自动驾驶的也基本上是电车,所以电动力系统跟自动驾驶是相辅相成的。纯电池电动汽吹了一段特斯拉,但我认为特斯拉整体发展的方向就是有待考量,电机动力系统优势明显,但电池电动车(BEV)市场驱动力低下。
在这个部分,既然是趋势预测,自然有各种不同考虑的方面,个人更偏向于工程和市场驱动力方向来分析这个问题。电动机确实有非常多的好处,但是它有一个极大的命门,就是电池储能的能量密度极低,但是电池的成本下滑已经达到了瓶颈期,很多人疑惑换电池模式为什么不可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贵,哪怕是最大规模优化能力最强的电池厂商,电池的成本也在$300/kwh左右,特斯拉相同配置的型号15kwh的容量增加在终端售价最少提高$8500, 在$567/kwh。
以后的汽车都是电动车了吧!那电动车有发动机吗?
面对日益增大的碳排放压力,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全球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在刚刚结束的特斯拉投资者大会上,马斯克表示,未来所有汽车都将使用纯电动驱动且自动驾驶,届时,开燃油车上路就会像骑马或用翻盖手机一样落伍,虽然这样的观点有些王婆卖瓜,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汽车的最终归宿会如马斯克说的一样是纯电动和自动驾驶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为何汽车要从内燃机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首先制约内燃机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石油储量的稀缺性,根据官方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石油的储量产量比仅为43.2,而几个经济大国的石油储比则普遍低于20,能源紧缺问题严重,同时近几年多个国际影响对石油价格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燃油车的使用成本也因此提升,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角度考虑,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降低石油依赖度都成为了各国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必然选择。
除了石油的紧缺之外,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也成为了制约燃油汽车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因素,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占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也快速提升,若汽车尾气排放质量不能有效提高,这一数据恐将继续变大。针对汽车污染问题,各国都积极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除了取提高发动机相关技术之外,发展新能源汽车则会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由此可见,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各方面问题,在燃油车时代已经成为了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两大障碍,面对这一困境,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汽车厂商、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
不过是否未来汽车的终极形态是纯电动车型呢?我认为也不尽然,首先我们来看看电动车相比燃油车的优点。由于电动车三电系统相比燃油车三大件在技术上具有更低的壁垒,同时在结构上相比内燃机更为简洁,所有更多的车企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同时由于电机结构的优势,在性能上基本都能完虐燃油车,许多车型的零百加速都能做到4秒内,而这一成绩在燃油车中基本能算作性能车型了。
除了性能优势外,电动车的的舒适性也比同级的燃油车表现更好,首先是静音表现,电机在驱动时并没有燃油车的运行噪音,同时电机的输出特性也并不会产生抖动或换挡的顿挫,让车内保持更静谧的乘车环境,同时由于电池结构的问题,能将车辆自身的重心进一步降低,搭配上柔和的悬架设定,在面对连续颠簸或沟坎路段时并不会出现太多的振动。
另外,由于当前新能源车更受政策支持,因此在许多地方,上绿牌的车型都能获得一些“特权”,不限号、不限牌等均对日常用车带来更多便利,部分地区还推出了停车减免的优惠措施。除此之外,在车辆保养时,电动车的支出相比燃油车也更低,这些实打实的优惠确实让许多消费者转向选择电动车型。
那是否说电动车就完虐燃油车呢?至少从当前的发展进程来看,电动车的补能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消费者,由于基础建设进度尚未跟上,许多较为偏远的地区均没有配置充电桩等补能设施,致使许多消费者产生了里程焦虑,同时在充电时,即使应用当前最前沿的800V平台,其补能用时相对于加油都要更长。
另外,关于电动车型的安全问题也是当下讨论更多的点,无论是之前电动车的自燃还是因为自动驾驶系统出问题导致的车辆失灵,都向人们敲响了许多警钟,因此对于电动车而言,如果迟迟不解决电池安全及自动驾驶功能的问题,要想完全替代燃油车还有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这些问题也给二手车保值率带来了影响,同样年限相同里程的情况下,燃油版车型的保值率要远高于纯电车型。
总结: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虽然石油越发紧缺,同时各国环保标准日益严苛,新能源车逐步替代燃油车是大势所趋,同时相比燃油车,电动车在经济性、性能表现和舒适性上都要优于燃油车,但电池安全和自动驾驶的问题如果没有不断优化升级,并在补能方面得到提升的化,电动车的发展也将遇上瓶颈,另外除了纯电路线外,氢能源也是新的方案,未来乾坤未定,当下判定纯电车型是汽车工业的最终归宿为时过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火星说车新媒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哈哈,以后的车不一定都是电动车,只要是能够做到低排放低污染的车都会一直活跃在市场上,比如氢能源、甲醇能源、太阳能等等。抛开其他不谈只说纯电动车的话严格来说那台驱动电动车行驶的机器不叫发动机叫做电动机。不同的是发动机(严格来说叫做内燃机)是要烧油,会排放有毒气体,而电动机是通过磁场推动电流来工作,只耗电。但电动车分为许多不同型号,如果是插电混动电动车的话就有发动机,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组成一套动力系统。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究竟是纯电动、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天下?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现在A股有哪些是电动车的股票
你好,混合动力还是好一些,新能源汽车是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以下为详细分类: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2、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纯电动汽车的一种,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用氢气,氧化剂则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4、氢发动机汽车 氢发动机汽车是以氢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一般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或汽油,氢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气体氢。氢发动机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5、 其他新能源汽车 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使用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的汽车。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被划分为节能汽车。谢谢,望纳!
“股神”巴菲特18亿港元投资生产电动车的比亚迪10%股份,比亚迪股价由收购前的每股8元创新高涨至17元,而a股市场生产动力电池的德赛电池(000049,股吧)和科力远,主攻电动车产业的澳柯玛(600336,股吧)也连拉涨停,电动车概念成为近日市场瞩目的焦点,市场把德赛电池、澳柯玛当成a股的“比亚迪”来炒了。电动汽车最大优势在于环保和省钱,电动车行使100公里仅消耗电力15度,以现行0.6元/度电计算,成本约9元钱,而普通汽车行驶100公里至少要7升汽油,即使按每升汽油5元计算,每百公里成本为35元,而且电动车无排放,无污染,将是“划时代意义的变革”,电动车最终替代汽油车将不再是梦想,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屡屡点石成金的“股神”巴菲特又欲再创中石油式的奇迹,电动车行业将掀起高速发展的新高潮。
电源技术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动力电池在高功率输出、快速充电、使用寿命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而超级电容器用特殊电极结构,使电极表面积成万倍地增加,从而产生极大的电容量,电容器的这种极化作用可以储存电能,并能够实现电荷的快速贮存和释放,输出功率密度高达数kw/kg,是一般蓄电池的数十倍。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超级储电能力、可提供强大脉冲功率的物理二次电源,甚至可作为电动汽车的唯一能源,由于超级电容器具有非常高的功率密度,可在电动汽车起动、加速时提供强大的动力,并能及时回收制动时反馈的能量。超级电容器在电动汽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电动汽车开发的重要方向,我国“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攻关中已将电动车用超级电容器的开发列入发展,而龙头企业是铜峰电子(600237,股吧)(600237),公司已经开发成功混合动力汽车系列电容器,正形成规模化生产,通过了欧洲alstom的工厂现场审查,取得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全球电力机车跨国公司庞巴迪、阿尔斯通经过试用,已与铜峰电子签订三年供货协议。铜峰电子在年报表示,“公司机车电力电容器发展势头较好,潜力很大”。机车电力电容器就是超级电容器,主要应用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再生系统、电源系统,可作为唯一能源驱动电动公交车等,市场前景广阔。
超级电容器可以解决电动汽车起动、加速性能不足等问题,若单纯用超级电容器来驱动电动汽车,这个方法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而且实现了车辆尾气的零排放。超级电容器掀起电动车技术革命,铜峰电子开发的超级电容器在电动车电源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品出口欧洲,在电动车超级电容领域的地位如同“比亚迪”,这只2元潜在预增个股有望成为电动车板块的后起之秀,值得重点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