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投资50亿元淮海控股新能源车生产基地落户天津

2.定州将建最大新能源汽车基地建在哪里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_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从引进新能源 汽车 项目到打造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从争夺“小米 汽车 ”到“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各个地方都将新能源 汽车 视作全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打造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的强烈愿望。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到武汉、重庆等传统 汽车 产业重镇,再到合肥等新兴 汽车 产业基地,广袤辽阔的中国城市版图上, 汽车 产业的变革与升级正在加速向前推进,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高地正在形成。

究竟哪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走在前面?各个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优势何在?又面临哪些发展痛点和难点?

以城市为坐标,今年8月以来,21世纪经济报道持续推出了重磅系列报道——《 汽车 新商业地理 | 寻找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地》,分析解读了国内多个城市新能源 汽车 产业。

11月17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1中国 汽车 新创峰会上,21世纪新 汽车 研究院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新能源 汽车 城市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进一步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我国新能源 汽车 城市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面临的发展难题,为推动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集群的形成给出建设性意见。

《报告》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合肥、武汉十个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靠前的城市,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推广应用等5个维度、10个指标,对各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解读。

《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 汽车 进入市场化阶段,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价值链将逐步形成,产业发展重心将发生转移,出现“以主要城市或者城市群为发展中心,形成优质产业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截至2020年底,国内新能源 汽车 总产能达2669万辆,而当年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

21世纪新 汽车 研究院通过查询公开资料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 项目产能建设规划建设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西省,新能源 汽车 规划产能均已超过150万辆。

这五个省份中,只有广东省是传统的 汽车 强省,其余四省并不是传统的主要 汽车 生产基地,不过,毗邻上海的江苏、浙江两省 汽车 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具有一定产业基础,而陕西省和江西省此前的整车制造项目极少。

整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地,招商引资的热情和实际落地效果也明显优于我国传统的 汽车 工业重镇东北地区。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仍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相关条件较为成熟的城市为主。近年来,部分二三线城市虽然有部分产业布局的举措,也引进了相关企业,但以实力薄弱的企业为主,当地产业链布局不善,这些企业的发展往往也会受到一定制约,有可能会造成新能源 汽车 产能过剩的问题。

自2014年以来,国内出现了近百家新造车公司,部分地方提供了土地、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一些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建成了生产基地,但是迟迟造不出来车,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更有一批企业已经倒闭,留下了不少“烂尾”项目。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其实现在的新能源 汽车 的产能已经远超规划和实际需求。再者,某些地方的投资失败后,存在难以归责以及文过饰非等问题。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布局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热度较高的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城市,产业基础雄厚、并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目前,北上广深在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人才储备、市场配套、营商环境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

第二类是传统的 汽车 基地,但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原有的传统车企,暂未培育出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新型互联网造车公司。以武汉、重庆为代表的传统 汽车 生产基地,面临着转型的难题。

第三类城市,在传统 汽车 拥有一定基础,但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当地企业,试图抓住新能源 汽车 的机会,对于引进新造车项目的态度更为积极。以合肥、南京等城市为代表,引进了一批新造车公司,从而打造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

《报告》指出,目前,尽管主流新能源 汽车 城市产业布局已有一定基础,但不同城市面临着不同的产业发展难题亟需解决。

北京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低端制造业正在往外迁,亟需引进 “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的造车项目,补齐北京在智能 汽车 和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短板,推动北京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形成新能源 汽车 “研发+量产”的产业协同效应。

上海的劣势在于,一是对企业端的资金支持有限。相比较而言,上海在政策层面主要以优化行政流程为主,辅以为数不多的补贴,资金方面的支持较少,某造车新势力原本在上海嘉定区建厂生产,但受制于资金链,转而投靠能给它投资入股的另一城市;二是运营成本偏高。尽管上海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人才,但租金高,人力成本也高,更适合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不太适合处于发展初期的、规模偏小的、资金相对紧的企业;三是集成电路、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相对较弱。

广州则缺乏新能源龙头车企,尽管广汽埃安、小鹏 汽车 今年销量捷报频传,但体量仍然相对较小。其次,传统车企的体制机制模式有待激活,要加大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突破,提高话语权,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此外,广州市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 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迫切。

深圳市一方面土地空间紧缺,需要打破行政属地概念,优化深圳各个区域间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联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尽管深圳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但相比于北京、上海等高校林立,深圳在人才方面的表现仍有差距。

对武汉和重庆市而言,一方面,当地的传统车企面临着转型压力。另一方面,在新造车的投资浪潮下,都没有引入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新鲜血液,产业活力有待激活。

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正在提速,将重新塑造产业的格局,新机遇下优胜劣汰的出现,如果转型不顺利,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安全,影响当地多家公司,形成连锁反应。

因此,车企转型必须提速,同时,当地的产业链公司需要同步升级进步,并引入在新能源 汽车 及智能网联 汽车 领域优质的供应商企业,从而将体系化的竞争优势延续。

对于合肥、南京、杭州等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模正在崛起的城市而言,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扬长去短,以新思路搭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这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还处于成长状态,总量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优势不足,现有产业规模不足以支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以优质整车为代表梳理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协助明星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规模化增长的实现,促进当地产业链体系的全面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第一批头部互联造车新势力,与不同的地方形成深度的合作,各个地方下一个阶段要引入更多优质的产业链企业,从而促进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继续加大鼓励企业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车企通过市场竞争活下去,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生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总投资50亿元淮海控股新能源车生产基地落户天津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汽车工业百废待兴。一汽长春,二汽十堰等汽车制造基地崛起。那个时候的汽车制造基地的选址,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工业基础,像是长春,就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也得到过苏联的工业援助。二是要考虑国家安全,毕竟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要保护还比较脆弱的,刚刚开始崛起的重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之后,情形又发生了变化。东南沿海的上海,广州,等地区率先开放,吸引外资。于是沿海开放城市成为了汽车制造业中心,比如上海大众,广州本田,丰田等等。

最近20年,随着自主品牌崛起,汽车制造业也开始从东南沿海,向内陆逐渐转移。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广西柳州,虽然城市不大,却依靠五菱汽车的大卖,成为全国闻名的汽车城市。另一个是河北保定,依靠长城汽车,迅速发展了起来。

未来,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之后,中国很多的城市开始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最近我就看到很多城市在争相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是合肥。一个是西安。

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方面,有哪些领先的地方?

为什么合肥号称自己是新能源汽车之都呢?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公司最大的是蔚来汽车,蔚来汽车已经与合肥市签署了关于蔚来中国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蔚来汽车的总部落户合肥。

其次,江淮汽车的总部也是在合肥,而江淮汽车也已经与大众汽车合资,今后大众新能源汽车将会在合肥落地。

第三,是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动力电池,在电池方面,国轩高科是合肥企业,是中国实力仅次于宁德时代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而国轩高科也已经与大众汽车展开了合作。今后增长的潜力不小。

此外,长安汽车二期等50多个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也都在合肥。而合肥重点聚焦蔚来、江淮、国轩高科等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还有一个与新能源汽车不太沾边,但是又有点儿联系的是科大讯飞,中国最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目前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燃油车,都开始支持语音识别了。科大讯飞,也是合肥的企业。

西安与合肥争抢新能源汽车一哥?

另一个号称要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城市是西安,其实说到西安的时候,我们脑子里是想不到有什么重要的汽车厂商的,陕汽算一个,但主要是生产商用车,而不是乘用车。

但其实最近几年西安在汽车产业的布局也有不少。还是先说整车企业。2018年,宝能新能源汽车落户西安,总投资达到400亿元。这是宝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大布局。

而传统汽车厂商方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已经建成,吉利汽车西安基地,今后也会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具备30万辆的产能。由于陕汽是西安当地企业,因此可以通过新能源,实现产品在重卡、轻卡、客车及新能源商用车等领域的覆盖。

说完了传统厂商,再说说供应商。最重要的还是在电池方面,三星SDI的电池是全球最知名的电池供应商,也已经落户西安。此外,包括国能、德飞等动力电池,以及捷普电机等电机、电控企业也已经落户西安,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上,也已经是具备了相当不错的基础。

所以合肥,西安,这两个城市都已经把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当时是重中之重。做法也都差不多,就是吸引重量级的企业落户,然后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那么这两个城市,大家更看好谁今后的发展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定州将建最大新能源汽车基地建在哪里

3月29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淮海控股集团签约“淮海、宗申品牌新能源汽车年产100万台”项目,天津子牙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推介会在子牙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中心举行。淮海控股集团在天津子牙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投资50亿元,建成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占地3000亩、年产新能源汽车500万辆、核心零部件年产销2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召集行业品牌前5强企业和2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入驻。项目一期投资8亿元,占地42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购置了装配线、焊装线、喷涂线等主要生产设备,年产宗申、淮海新能源汽车100万台。

近日,定州市和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在定州市举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投资20亿元联手打造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该项目是定州市为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打造绿色清洁城市,推动绿色物流产业发展,与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具有一流技术优势的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500亩,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实验和销售基地。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8.5亿元,建设厂房3.5万平方米,年产各种新能源电动商务车及关键零部件2万台(套)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6.7亿元,年利税2.6亿元,可提供500人的就业岗位。

定州市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建立“一章制”审批、“一费制”收费、“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机制,为各方来定州投资的企业提供方便。此次签约的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就是被定州优质的投资环境吸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