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终盘点| 这些车企在“寒冬”瑟瑟发抖,有的再也爬不起来

2.展望未来回首过去,十年前的2010年,中国汽车发生了哪些大新闻?

3.总销量同比下降超50%!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出炉

4.从增速下滑到销量下跌,SUV面临的市场情况有多严峻?

5.一季度汽车销量下滑42.4% 中汽协担忧需求端受损

6.商用车领跑,东风公司5月增销16.6%

7.长城、广汽调整年销量目标,谁会跟进?

东风汽车销量下降_东风汽车2021年销量

文?|?Autodealer综合

欢迎供稿 | Autodealer@163

进入2023年,日系车企依然未能扭转在华销量低迷局面。从日系厂商2023年3月和第一季度销量榜来看,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季度销量,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汽车及马自达在华销量同比均处于下滑趋势,其中马自达跌幅最高,2023年第一季度跌幅为66.11%,3月跌幅为46.17%。

据日本共同社最新报道,丰田汽车3月在华新车销量为13.64万辆,同比下滑18.5%,细分品牌来看,一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7.2%,相比之下,广汽丰田表现则相对差劲一些,同比下滑31.1%,雷克萨斯同比下滑44.1%。丰田汽车表示原因是受期待今后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观望等因素的影响。

另据此前数据显示,1月和2月丰田在华销量分别为11.38万辆和12.96万辆,分别同比下滑23.5%和0.9%,这也意味着2023年第一季度丰田在华累计销量为37.98万辆,同比14.57%。虽然同比跌幅在上述四家车企中为最低,但实际上近一年丰田在华市场表现同样不佳,数据显示,2022年丰田中国新车销量为194.06万辆,同比下滑0.2%,为丰田在华十年来首次同比下滑,其中雷克萨斯在华终端销量18.40万辆,同比下滑16.06%,为雷克萨斯入华16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4月7日,丰田汽车宣布到2026年将推出10款新的纯电动车,丰田汽车公司首席技术官中岛博树称丰田将成立一个新的专门部门,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目标是到2026年年产150万辆电池动力车。同时,丰田新任社长佐藤恒治表示,丰田将加快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未来几年将扩大在重要的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产品线。至于届时丰田汽车能否奋起直追提高市场占有率,答案还是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相比于丰田,本田汽车在华销量更是节节下滑。官方数据显示,3月本田在华终端汽车销量为82041辆,同比下滑18.8%,是其连续第7个月同比下滑。细分品牌中,广汽本田同比下滑28.4%至41813辆,东风本田同比下滑15.1%至40228辆。需要注意的是,3月初湖北地区推出大幅度的政企联合购车补贴,其中东风本田补贴车型基本涵盖旗下所有车型,全系车型含补贴至高可优惠6.8万元,但这一举措并没有为东风本田带来明显的销量收益。

今年1-3月,本田在华销量分别同比下滑56.2%、30.1%和18.8%,从销量同比走势来看,本田在华销量跌幅正不断收窄,不过第一季度本田在华累计销量仅有22.04万辆,同比下滑37.7%,这也意味着本田在华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其中,广汽本田一季度同比下滑销量36.2%至117926辆,东风本田同比下滑39.4%至41辆。行业普遍认为,本田在华销量节节下滑主要的原因在于焕新后的产品力不足及国内车市竞争激烈,与此同时,电动化进展缓慢也是影响本田在华销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丰田、本田有所不同的是,日产中国销量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1-3月日产中国(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销量分别为47521辆、599辆、54443辆,分别同比下滑64.4%、22.6%、25.3%。2023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为161961辆,同比下降36.8%,其中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151467辆,同比下滑37.7%;轻型商用车事业板块(郑州日产)销量为10494辆,同比增长7.6%。

目前东风日产是日产汽车目前在华主要销量来源,东风日产乘用车主要由日产、英菲尼迪、启辰三大品牌组成,在售车型包括轩逸、天籁、奇骏、逍客、蓝鸟、途达、劲客、楼兰等,不过主销车型仅有轩逸、天籁、逍客,但当下这几款传统燃油车在中国市场已失去优势。行业认为,日产中国销量差强人意,除了与大环境因素影响外,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与东风日产传统燃油车型市场表现有所下滑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推进缓慢有关,截至目前,日产在华仅有Ariya一款纯电SUV车型,该车于去年上市,当时售价区间为27.28-34.28万元,不过该车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新车交强险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艾睿雅销量为111辆,其中2月仅52辆,与市面同级产品销量有较大差距。

至于马自达,虽然其在中国市场的体量无法与丰田、本田相比,但其跌幅尤为明显。官方数据显示,3月长安马自达销量为0.60万辆,同比下滑46.17%;2023年第一季度销量为1.39万辆,同比下滑66.11%。从榜单中四家车企销量表现来看,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季度销量,马自达的跌幅均为最高。

显示,长安马自达旗下在售车型包括昂克赛拉、阿特兹、CX-30/CX-30 EV、CX-4、CX-5、CX-8等车型,但销量比较好的仅有昂克赛拉一款车型,以2022年销量为例,上险数显示,2022年长安马自达全年累计销量为107602辆,其中中昂克赛拉为62478辆,占总销量的58.06%左右,CX-5为17511辆,CX-30为11708辆,阿特兹为7314辆,CX-4为6580辆,CX-8为1276辆。除上述车企外,长安马自达将于4月18日公布CX-50车型中文名,并在2023上海国际车展上亮相CX-90车型。

除上述车型外,同为日系车企的广汽三菱也对外公布了第一季度销量数据。官方数据显示,广汽三菱2023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为3969辆,同比下滑57.95%。此前市场有消息称“广汽三菱将退出中国市场”,不过这一消息很快被广汽三菱官方否认,广汽三菱表示,广汽三菱正常经营,三菱没有退出,工厂也在正常运转。从一季度销量来分析,尽管广汽三菱官方已否认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但其低迷的销量表现依然难掩其在国内市场面临的尴尬境遇。截至2022年12月底,广汽三菱年产能利用率仅为17.75%,总资产为59.61亿元,资产负债总额为59.54亿元。

针对日系车企2023年一季度销量下滑原因,日媒指出,主要原因与国内市场在2022年年底终止了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及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补贴有关。另外,本田表示,购置税减半政策结束是主要影响因素,而日产则表示依然存在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

日系车企曾一度碾压自主品牌,如今已今非昔比,“不愁卖”、“躺赢”也不再是日系车企的关键词。此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日系车销量下滑与车市的发展趋势有关,燃油车市场份额面临剧烈萎缩,自主品牌依靠新能源车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作为参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品牌销量为917.66万辆,市场份额为45%,占比最高;而日系品牌销量为436.05万辆,市场份额仅21%。

乘联会最新预估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预计达159.6万辆,同比持平,今年以来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预计将达到427.5万辆,同比下降13%,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4.9万辆,同比增长5%,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31.9万辆,同比增长15%。目前日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依然处于弱势地位,显然,日系车企想要提升在华销量及市占率,急需花费更多和精力加速投放高性价比以及更有吸引力的电动车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dealer汽车经销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年终盘点| 这些车企在“寒冬”瑟瑟发抖,有的再也爬不起来

新能源汽车 谁主沉浮?

在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开始挤在一条赛道拼硬实力。经过五年时间的高速发展,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大战中,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风起云涌的新势力们的各种理念、各种营销、各种话题,仿佛在这个领域,它们已然成为了新能源界的代言人和全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近日,网通社根据保监会公布2017年-2022年上半年,5年半的上险量数据,对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希望消费者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一个客观、理性的看待。新能源汽车谁主沉浮,一目了然。

新能源汽车有超越燃油车之势

五年间燃油车销量下降23% 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434%2022年已过半,受制于疫情多点散发、芯片供应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燃油价格持续走高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中国车市依旧承压下行。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新车上险量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共计销售乘用车915.3万辆,同比减少126.5万辆,同比下降12.1%。其中,燃油车大幅下滑,上半年销量仅为705万辆,同比减少236.8万辆,同比下降25.1%,市占率为77%;新能源车继续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销量达210.3万辆,同比增加110.3万辆,增长超1.1倍,并且相比于2017年同期,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由原先的1%提升至23%,涨幅23倍。

通过2017-2021年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上险量对比表,我们不难看出,从2018年开始,中国车市在连续28年上涨后迎来首次下滑,加之疫情等影响,损失销量均在200万辆左右,其中燃油车的销量更是从2017年开始一路下降。而反观新能源车板块,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增牌不限行等有利条件影响,除2019年以外(同比微降1.2%),新能源车的销量始终处于“上升期”,尤其是随着近两年来,技术成熟度与补能便利性的提升,新能源车的销量更是呈现出越级式增长,5年增长超4倍之多。另外,从走势图我们不难看出,在2021年,正是由于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才使得该年的整体车市走出波谷。对于新能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网通社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价格上基本持平,但与燃油车较高的油价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更低。”

汽车分析师凌然则认为,疫情造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波动。销量增加主要是受政策的影响,第一购置税减半、地方补贴、企业补贴,疫情过后消费者购买更理性。此外,里程的提高、补能便捷、技术的提升也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新势力造车能否代表新能源汽车?

说到新能源汽车,大家可能最容易先到的就是造车新势力。全球市场上,特斯拉的热销,不仅市值一跃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大车企。在国内,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接连上市,在资本及营销方面,他们赢得的目光和喝彩要比传统车企高得多。 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新势力造车,新势力造车就等于“蔚小理”,但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网通社根据保监会公布近五年的数据,整理出来2017-2021年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销量对比图。

就具体销量来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始终高于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从2018、2019到2020年,这三年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较为平稳,保持在80万辆左右。然而,从2021年开始,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直线上升,大幅拉开了与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传统车企同年累计销售新能源车突破200万辆,为2,158,460辆。

因此,可以看到在整个中国汽车新能源市场中,传统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才是销量担当和主力军,新势力造车的市占率比重较小。

传统车企处于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列

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上半年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在企业的积极应对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不错的表现。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网通社统计了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前二十名销量排行榜。其中,老牌的传统车企、专注研发电动车的比亚迪位居冠军位置。比亚迪率先拿下2022年上半年“销冠”,凭借568,376辆的表现,坐实了“全球新能源车领导者”的称号。紧随其后的上汽通用五菱则继续凭借宏光MINIEV,在A00级纯电小车市场的统治级表现,坐稳第二名的位置,2022年前六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二十万辆。作为全球电动汽车的开拓者特斯拉,2022年上半年仅排在第三位。或许是受4月份上海工厂疫情严重冲击,其销量直接受到影响,1-6月国内累计销售198,209辆。从数据上来看,与第一名的比亚迪差距较大。

接下来的奇瑞、埃安、大众、长安等传统车企,稳坐榜单前十名的位置,能够看到它们正在积极的拥抱电动化,且发展势头迅猛。相比之下,被视为新能源汽车代言人的小鹏、哪吒、理想、蔚来等国内新势力造车则表现平平。其中,销量最高的小鹏仅排在第七位;蔚来作为“老大哥”的角色已经在动摇,排在第十二名,累计上半年销量为49,485辆。可以看出,在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排行榜中,传统车企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主要力量。虽然以特斯拉、“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成长迅速,但在整个新能源市场中,仍处于上升期阶段,无法支撑起中国的新能源市场。

国际品牌真的没戏吗?

如按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上险量进行划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上险量在这5年间,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市场占有率也有很大提升,而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的退坡,顺理成章。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由2017年的2.16%跃升至18.8%,国际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从0.11%扩张至4.2%。二者在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增幅都很显著。本土作战的中国品牌在传统汽车厂商与新势力的共同推动下,一路高歌猛进,抢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国际品牌方面则稳扎稳打,虽然市场份额仍与中国品牌有着较大差异,但增长势头不容小觑。从2017-2021年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上险量对比来看,受补贴退坡、市场环境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同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品牌在前4年的表现有些动荡,但在2021年终于迎来了大爆发。反观国际品牌,虽没有出现中国品牌那样的爆发,但其新能源车的上险量在5年间走的更为扎实,一步一个脚印,稳中有升。当然,汽车作为一个研发周期较长的品类,无论中国品牌还是国际品牌,从“油改电”到全新电动架构的诞生需要时间,特别是对于研发能力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品牌来说,市场表现出现波动,可以理解。而随着研发成果的“释出”,中国品牌也在产品爆发期取得了长足进步,造车经验更为丰富的国际品牌也在着手推动自己的新能源产品路径,稳步向前。

起火事故是否会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增长,消费者对于其安全性愈发关注,特别是可直接导致起火事故的电池安全问题,极为重要。 由于没有官方统计的数据,也没有燃油车起火事故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对比,网通社只能通过目前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媒体记录小组”整理国内起火事故数据中,汇总统计一下各品牌的起火概率(起火次数/同期销售新车数据),供消费者们参考。以起火事故率来看,无论是国际品牌和中国品牌的传统车企,或是初出茅庐的“造车新势力”,它们都将起火事故率控制在了1‰以下,可见不同车企对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安全问题,没有出现太大的“差异化”。但车辆的起火事故关乎用户的人身安全,即使是很低的水平,也仍需要杜绝与消除。尽管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将起火事故率控制在了1‰以下,但不同品牌间还是会存在一些差异,为此网通社也以年度划分,罗列了2020-2022年间新能源车起火事故率的前10名。当然,并不是所有销售新能源车的品牌都发生过起火事故。从传统国际品牌到本土造车新势力,时间跨度从2020年初到该记录截至日期(2022年6月24日),没有出现起火事故的,有如下品牌:

它们分别是丰田、本田、日产、保时捷、奥迪、奔驰、宝马、一汽-大众、极狐、爱驰、别克、标致、五菱、宝骏、欧尚、创维、东风汽车、东风风神、东风风光、DS、福特、高合、国机智骏、红旗、海马、合创、极氪、几何、捷途、凯翼、雷克萨斯、零跑、岚图、马自达、Polestar、起亚、smart、思皓、天际、沃尔沃、现代、雪佛兰、云度、智己。

※统计数据未指出具体合资厂商表明为整个品牌;统计数据为销售纯电动产品的品牌/车型

对于电动车自燃、起火的问题,汽车分析师凌然对网通社表示:“新能源汽车自燃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辅相成。有自燃问题也属于正常现象,自燃不可怕,真正的问题在于企业要有担当,找到自燃的原因。”

乘联会崔东树认为:“(新能源起火)与数量上升有关,销量提升,自燃问题也就变多了。”

写到最后:从目前形势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战争”将会愈演愈烈,体现在资本、、技术、营销等多方面的竞备。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势力造车,虽然底蕴不如传统车企,但在售后服务理念以及营销层面,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反观以大众、长安、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车企,除了依托自身体量占据市场主体之外,正在加快转型速度。以深厚技术底蕴依托、以强大的“朋友圈”做背书,面向智能化的优势面也被进一步放大。

未来究竟是新势力造车的天下,还是传统车企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更胜一筹,目前还不能下结论。然而,从以上述数据看,新能源车远不只有受资本眷顾的那些“新势力”,其实这个市场上,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才是压舱石和中流砥柱。在这里,我们真切提醒广大消费者,切莫被热闹的各种营销、故事蒙蔽双眼,在选择或考虑新能源产品的时候,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同样值得您去关注。

展望未来回首过去,十年前的2010年,中国汽车发生了哪些大新闻?

今年疫情当中,汽车是复苏最快的行业之一,整体销量在下半年迎来明显反弹,资本市场上更是红旗飘飘,长城、长安、比亚迪等汽车龙头股及产业链相关的股票在年内连创新高。不过,汽车大盘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爆雷”也是频频出现,举步维艰的企业不在少数。目前,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但对于一些车企,内困外患双重作用下,2020年是它们的至暗时刻。

昔日王者成为“拖油瓶”

今年上汽大众的销量连续11个月同比下滑,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11月上汽大众累计售出1,347,985辆新车,同比下滑23.74%,跌幅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尽管目前上汽大众仍位列车企销量TOP?10的前三,但在市场进入持续复苏增长的快车道,上汽大众却明显失速,每个月的销量汇报对上汽大众都是一次打击,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10月、11月三个月国内乘用车销量整体大涨的情况下,上汽大众仍然跌跌不休。

此外,上汽大众旗下斯柯达品牌今年前10个月的销量,和去年相比基本上是“对半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汽大众的销量水平。

上汽大众销量下滑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而导火线是去年帕萨特在中保研碰撞测试“翻车”,对上汽大众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信任危机的余震仍在持续,内部降薪的实施,也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再加上,上汽大众的产品规划乏善可陈,朗逸、途观、途昂、POLO等主力车型的竞争力大不如前。

跑输大市之余,上汽大众从原来的“火车头”,倒变成“拖油瓶”的角色。首先,南北大众差距越来越大,形成“北强南弱”的局面,一汽大众在今年继续突破200万的销量并无压力,但是上汽大众就很难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目前的市场排名来看,上汽大众甚至保不住第二名的位置;在上汽集团旗下主流品牌中,上汽大众是唯一出现下滑的品牌,从销量来看,上汽通用销量略高于上汽大众,上汽大众失速,直接拉低了上汽集团整体销量和利润表现。

一直以来,上汽大众犹如庞然巨轮,领跑于乘用车市场,即便如此,在时代大潮面前,仍被颠得七荤八素,这给了全行业一个警示,敬畏市场,尊重消费者,是企业应有的觉悟,上汽大众尚且踏空,其他同行更需战战兢兢。

仍在生死线挣扎的法系车

神龙汽车过去有多光辉,现在就有多落寞,它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一起,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三大合资汽车企业之一;另一方面,它还是东风汽车乘用车事业的起点。上世纪90年代,神龙汽车旗下的富康,一度和大众捷达、桑塔纳一道,被誉为家轿领域的“老三样”。

但这几年,神龙汽车的日子却愈发艰难。继2015年以71万辆的好成绩达到顶峰后,神龙汽车的销量陷入了年年衰败的局面。2018年和2019年,神龙汽车的销量分别为25万辆和11.7万辆,同别下滑30%和55%。

去年9月,神龙推出“元”复兴,包括品牌推广、商务支持、财务支持、管理效率提升等措施,试图改变持续低迷的销量和业绩表现。但是2020年开年后不久袭来的疫情,让身处武汉的神龙,乱了节奏。最新数据显示,神龙汽车11月汽车销量为5668辆,同比下滑22.10%;1-11月累计汽车销量为43870辆,同比下滑59.40%。目前,神龙汽车的市占率不到0.3%,PSA集团屡屡被质疑是否要放弃中国市场。

好在,从六七月份开始,神龙汽车旗下两品牌在近两三个月的销售势头不错,东风标致9月环比增长44%,10月环比增长33%,11月环比增长14%;东风雪铁龙10月环比增长33%,9、10月份的销量环增长均超过20%。神龙汽车算是回了一口血,但形势依然很严峻。

另一家法系车代表雷诺就实在扛不住了,今年第一季度,雷诺在华总共只卖出663辆,几乎算是无人问津,4月,东风雷诺发布重组,宣告雷诺退出中国燃油乘用车领域,这意味着雷诺汽车在国内乘用车领域几乎“名存实亡”,毕竟雷诺品牌在国内电动乘用车的市场规模也极其有限。日前,雷诺CEO卢卡·德梅奥公开表示,雷诺正在大规模重组,未来将重返中国市场。

“没有一个国际车企能够承受在中国没有市场的后果。”PSA和雷诺高层都表达过同样的看法,这也是法系车溃败之下仍然坚守的原因。

退潮后的裸泳者

存量市场容不下混子,尤其在疫情打击和行业规则的转变期之下,细数今年退市或消失的车企品牌,应该是历年之最。核心技术、产品高附加值、新能源赛道、品牌和市场创新营销等,但凡在其中一个方面缺失或是短板,都有可能被洗牌,更不用说那些“裸泳者”了。

为曾拥有亿万皮尺部网络“自来水”的众泰,现今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出局的行列。2017年-2019年,众泰汽车3年巨额亏损111亿元,到了2020年更是相继遭遇员工集体讨薪、经销商维权、债权人起诉等诸多麻烦。截至目前,众泰汽车已经被裁定破产清算或重整。12月14日晚,众泰汽车发布公告,其母公司铁牛集团也即将重整。

12月15日,*ST夏利(000927)发布公告,公司拟将名称由“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将向深圳证券申请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国铁物”。如果不联系“前后文”的话,这貌似不是什么坏消息。但其实,这代表着征战汽车市场34年的一汽夏利,正式告别整车行业。

同样是申请破产重组,力帆的结局貌似比众泰好上那么一些。11月9日,力帆股份发布《*ST力帆管理人关于重整(草案)之出资益调整方案的公告》,吉利正式入股力帆,也为力帆汽车的重整画上了句号。

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华晨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华晨集团表示,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合资公司。

11月13日,经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决,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虽然东风汽车相关人士披露,此次破产清算的是东风裕隆销售公司,目前纳智捷还没有要退出大陆市场,东风裕隆拥有制造基地、生产资质、土地等诸多资产。但2020年前九个月的销量仅有77台,纳智捷已经走向了末路,离退出大陆市场只是时间的问题。

以上只是例举了近期发生的,而且只限于传统车企,其实,造车新势力也是爆雷不断。粗略统计,今年出局的车企或品牌,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30个。总而言之,从整个行业来看,市场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未来几年,淘汰只会加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总销量同比下降超50%!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出炉

新年快乐。21世纪的前两个10年就这样过去了,是什么驱使着我开始新一年的码字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眼看就要实现,我哪敢不努力(谁帮我艾特一下老板)。在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免不了各种各样的盘点和总结,尤其是对于风云变幻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过去的10年挑战和机遇并存,给我们带来的改变也是实实在在的。

站在2020年这个新的起点上,让我们回到十年之前的2010年,看看当时的中国汽车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又是如何影响到现在甚至未来更长远的时间。今天我们网罗了当年的5个大新闻,够我们好好回顾一下了。

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至此吉利集团正式收购沃尔沃轿车,这是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最为爆炸的新闻。

吉利当年的收购涉及金额为18亿美元,据称当时吉利向中国的金融机构和地区申请了21亿美元的,这其中包括了收购所需要的资金,也包含了后期营运的各项费用。这次收购可以说这是李书福一次非常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收购之前,吉利和沃尔沃在在管理层和员工工会、新车研发生产、销售网络和渠道体系等方面是达成了一致,所以在归属了吉利集团之后,沃尔沃轿车仍然保持了其独立性。更关键的是,在中国的资金注入之后,沃尔沃重新焕发了活力。2018年,沃尔沃汽车集团再创全球销量纪录新高。2018年,沃尔沃汽车销量为64.2万辆,较去年同期的571万辆增长12.4%。这是沃尔沃汽车连续第五年创全球销量纪录。现在外界对于沃尔沃的估值大致在几十亿到百亿美金左右,对比起收购时候翻了几倍,这绝对是李书福赚翻了的一次投资。

这次收购涉及了三个车型平台,如果吉利想短时间地刺激新车销量,大可把沃尔沃平台拿来换标成吉利的新车。不过吉利并没有这么做,他们选择和沃尔沃一起学习一起研发,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有理由诞生全新的BMA车型架构和领克品牌。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迄今为止影响力最大的中国汽车企业影响海外并购案。在此之后吉利集团成为了全球性的大型汽车集团;沃尔沃轿车重新焕发生命力,销量利润节节升;而双方共同孕育的领克品牌走出了国际化的一步,WTCR夺冠圆了中国人的赛车梦。我们有理由相信吉利和沃尔沃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丰田章男道歉

2010年3月1日,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来到北京对早前丰田在全球市场进行产品召回的做出解释,并且中国消费者正式道歉。在此之前,丰田已经在北美召回超过十款车型,数量巨大,涉及脚垫设计缺陷、制动踏板问题和油门踏板问题。

在我们身边,自2009年开始,丰田在中国市场也已经召回了多款车型,这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关注。2010年2月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丰田汽车公司部分车型缺陷的风险警示通告,这是2010年第1号风险警示通告,并且还将进一步收集研究有关信息以决定是否取进一步措施。

眼看中国和美国两大市场相继出现质量问题,丰田章男在美国完成听证会之后便立刻来到中国“灭火”。会上丰田章男除了总结问题,向中国消费者道歉之外,还宣布将进一步强化质量和安全体系,通过多方面的举措来保证将来新车的产品质量。

我们直接看结果。在这10年当中,丰田推出了新的TNGA架构,丰田旗下的产品也经历了一次全新的换代。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丰田的全新一代产品不管在美国市场还是在中国市场表现都非常出色,质量方面也是稳定可靠。所以回过头来看,丰田章男实现了自己当初所许下的承诺。

合资自主品牌诞生

2010年,东风日产和上汽通用五菱先后发布了自家的合资自主品牌“启辰”和“宝骏”,至此拉开了中国汽车市场当中合资自主品牌的序幕。合资自主品牌的出现,其实是政策导向的结果。2009年,中国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其中要求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扎根在中国的合资车企,自然有必要推出属于自己的合资自主品牌。

当时大家对待合资自主品牌,就好像“狼来了”的感觉。试想一下,合资车企有成熟的车型技术,可靠的口碑,还有现成的经销商网络。这让自主品牌们怎么应对?经过了这么多年,事实证明是我们多虑了。合资车企根本没有把重心放在所谓的合资自主品牌上,而我们的自主品牌也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来到2019年,合资自主品牌并没有完全消失。这年一汽-大众独立了捷达品牌,同样是以成熟的产品配合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打法还是合资自主品牌的那套打法。捷达VS5在销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主品牌们要如何接招呢?我想到了吉利缤越和长安CS55PLUS这两款SUV,至少它们在技术含量、车联网功能、性价比这些方面不输给捷达VS5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更有优势。这应该就是自主品牌面对合资品牌大打价格战所应有的底气。

中国汽车产销持续增速

2009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364万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在2010年这个数字持续走高,全年销量1806万辆,同比增长32.37%,继续坐稳全球第一的宝座。

当时中国的经济增速,城镇化进程这些都是汽车产销的有力支撑,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是非常风光的。而海外车企大都看中了这里的潜力,向中国市场导入更多元化更优秀的新车产品。自主品牌也在这段时间周期内修炼内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0年之前一片火热,10年之后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来到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下滑的态势依旧没有止住。2019年1-11月,中国汽车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滑9.1%。这已经是中国汽车市场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翻看2019年乘用车企业销量的数据,前10位当中仅有东风本田一家同比增长超过10%,达到了14%;而广汽本田、长城汽车和东风日产三家同比销量微增。剩下的车企同比销量均有下降,销量下降最厉害的是上汽通用五菱,达到了-30.3%。不过有意思的是,销量整体下行,豪华车的销售却是热火朝天。2019年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达到了230万辆,同比增长6.8%。

经济状态低迷,在下一个10年的开头,可预见的是2020年的中国车市至少会持续现在这样两极分化的局面。

新能源补贴入场

2010年开始,中国首批5个城市开始实施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方案。高额的补贴费用刺激了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类似“骗补”等行为的产生。在2013年之后,新能源补贴的门槛实际上是越来越高,譬如行驶里程、车辆批次、电池能量密度、电机参数等等等等都要纳入监管的范畴。正是因为这样,那些恶劣“骗补”的新能源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续航里程更长、使用体验更好的国产新能源车。平心而论,新能源车补贴的确是让我们的消费者受益了。

2018年中国的新能源补贴总额超过了137亿元,这个数字在2019年应该会有比较大的降幅,因为2019年的新能源补贴综合退坡幅度达到了75%。延续到2020年,新能源补贴预计在年底完全退出,取而代之的“双积分”政策,这对新能源车厂商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销量上来看,2019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销量达104.3万辆,同比上涨1.3%。看起来还过得去,但实际上自从下半年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车的月销量每个月都有所下滑。2020年往后,国产特斯拉整装待发,新能源补贴逐步退出,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将会迎来更加开放更加激烈的竞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增速下滑到销量下跌,SUV面临的市场情况有多严峻?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今年1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数据:1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4.1万辆,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68.4%。1月零售受到春节因素影响最大,春节前有效销售时间仅有20天,理论上带来的零售同比损失近30%左右。但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春节期间的经销商零售基本停止,1月的零售增速低于预期。疫情之下,哪些车型还能登顶排行榜,我们一起来看看。

■?荣威Ei5

排名第一的是荣威Ei5,今年1月共售出3068辆,在如此严重的疫情影响之下还能取得这种销量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

现款的Ei5于去年1月份上市,主要更新项目在于续航的提升,销量巅峰曾达到每月5000多辆。而经历1年之后,2020款的Ei5已经于上周在工信部进行申报,电机功率由现款的?85?kW?提升至135?kW,续航有没有升级暂时还不得而知。

■?宝马5系PHEV

宝马5系一直是中大型轿车的标杆车型,无论是燃油版还是插混车型,在?BBA?中的表现都十分亮眼。从去年3月份开始,5系PHEV的月销量都能稳定在2千-3千台之间,对于一台售价40万元以上的插混车型来说非常优秀了。

此外,宝马530Le?续航升级版正式上市,新车换装宝马第四代?eDrive?系统,纯电续航里程提升至?95?km,而且售价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仍为?49.99?万?~?53.69?万元,非常值得入手。

■?广汽新能源Aion?S

从Aion?S上市以来的销量曲线来看,表现一直都是稳中带增,从?3?位数一路涨到两千、三千、四千、五千,到了去年12月份甚至增长至八千多。而此次受春节以及疫情的双重影响,销量下滑明显。今年的真正表现如何,等疫情结束之后就能揭晓。

■?奔腾B30?EV

可能有同学对奔腾B30?EV会感到陌生,简单介绍一下,奔腾B30?EV?2018?年?8?月上市,定位紧凑级轿车,综合续航里程?205?km,并且在?2019?年曝光了?400?km?续航版本,但一直没宣布上市。有消息称,奔腾B30?EV主要面向大客户销售。

■?北汽EU系列

北汽凭借EU整个系列车型的总销量,继续蝉联销量冠军宝座。EU系列应该包含了?EU260、EU400、EU5?等多款车型。看来“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战略在中国市场还是非常好使的,其他车企可以学学,在上报销量时也来个“王朝系列”、“帝豪系列”……说不定下次冠军的位置就是你们的。

■?宝骏新能源

宝骏新能源的销量一直起伏不定,而且相差悬殊。去年销量高的时候能到1万台左右,低的时候只有几百台,销量可能与机构大批量购有关,具体原因也无从考证。

■?比亚迪全新秦EV

全新秦EV上市后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它是一台外表朴实、价格朴实、表现均衡的家用车。动力也不再像老款秦EV那么激进,毕竟它不是一台特点鲜明的家用车,所以能做到没有短板即可,加上品牌影响力,使其在同价位中还是颇具竞争力的。

■蔚来ES6

不容易,作为一个新造车势力,连续四个月在纯电SUV里取得销量第一名,关键是它的售价并不便宜。蔚来ES6是一台不错的车,蔚来也明明是一个认真造车的企业,只是很多媒体不怀好意地诋毁让人无法理解。

■?欧拉R1

欧拉R1去年曾达到过三四千辆的月销,稳定以后基本在一两千台的样子,1月份的销量算是正常水平。欧拉R1充分领悟了日本K-car的精神,体积很小,但纵向空间基本能越两级,这台小车其实并不便宜。

■?东风风神E70

一会儿300台,一会儿1000台,一会儿3000台,风神E70的销量就是这么飘忽不定。虽然这辆车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它从第一款车开始,续航里程就一直处在同级第一梯队,2018?年广州车展,就有续航?400?km?的新款推出,2019?年成都车展推出了?500?km?的车型。外观内饰虽说不是特别洋气,但胜在朴实无华,目前有?6?款车型可选,跑网约车或者家用都能满足需求。

■?总结

新能源车的主要群体是目前的限购城市群体和网约车出租车群体,此次疫情导致网约车体系受到影响,部分网约车租赁公司面临司机退租车辆空置的致命打击。而在私人用户方面,疫情期间大家基本都处于居家隔离状态,购车等大宗消费得到疫情之后。

目前看2月12日前后的湖北以外地区疫情已经稳定,但居民出行极其谨慎,因此对2月的市场预期可能要更调低一些。乘联会表示,原本预计2月零售正增长的,目前看要下滑30%以上。1-2月累计下滑在25%以上。

此外,随着北京的新能源车放号,巨大的购车需求可能更快释放,这对2月的新能源车生产销售会有促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季度汽车销量下滑42.4% 中汽协担忧需求端受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SUV销量为430.1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13.4%。2017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SUV销量分别为452.7万辆和496.5万辆。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共销售237.9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55.3%。SUV销量排名前两位的是长城汽车(8.500,?0.11,?1.31%)和吉利控股,其中长城销量同比微增1.4%、吉利控股则同比下降18.1%。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一汽-大众销售增速最为显著,为93.1%。此外,上汽大众以17.6%的增速、东风本田以12.3%的增速、奇瑞汽车以11.9%的增速呈较快增长。其他五家企业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上汽股份同比下降高达32.6%,上汽通用降幅也达到了26.9%。

可以看出,SUV销量排名靠前的企业销量增长明显乏力,而销售大幅增长的一汽-大众,主要源于其产品战略的调整,其在SUV领域的积极布局有所成效。从一汽-大众“三年五款SUV”的规划来看,未来一汽-大众将推出小型SUV、紧凑型SUV、中型高端SUV、以及中大型SUV等在内的五款产品序列。爆款车型仍在榜 销量已走低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从排名上来看,2019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的爆款车型分别为长城哈弗H6、上汽大众途观、吉利博越、东风日产奇骏、东风本田CR-V、东风日产逍客、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510、北京现代IX35、一汽丰田RAV4和长城哈弗F7。

被称为“国民神车”的哈弗H6,一直是活跃在销量榜首的车型,今年也不例外。但相比过去动辄3、4万辆的月销量来说,现在哈弗H6的销量同样有所回落。2019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82513辆,同比下滑16.53%。而2018年上半年销量数据为218653辆,同比下滑3.47%。不过,哈弗H6一直遥遥领先的销量,也说明了其丰富的车型和超高的性价比,在这个细分市场仍然具有领军者的号召力。

排名第二的上汽大众途观销量为113334辆,比去年同比下滑了23.39%,降幅更大。排名第三的吉利博越销量为1014辆,比去年同比下滑了21.12%。不过,宝骏510的下滑幅度最大,2019年上半年销量为78584辆,相比2018年上半年216742辆的好成绩,同比下滑了63.74%。东风日产逍客和一汽丰田RAV4的销量分别为80165辆和71742辆,同比下滑了2.49%和3.93%。

商用车领跑,东风公司5月增销16.6%

经济观察报?记者?王海宣?4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3月份汽车产销数据。3月,中国市场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2.2万辆和143万辆,环比增长399.2%和361.4%,同别下降44.5%和43.3%,降幅较2月分别收窄35.3和35.8个百分点。1-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7.4万辆和367.2万辆,产销量同别下降45.2%和42.4%。

乘用车领域,3月乘用车销量104.3万辆,下降48.4%;1-3月销量287.7万辆,下降45.4%。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3月销量43.3万辆,下降48.2%;1-3月销量115.5万辆,下降47.3%,跌幅较整体乘用车市场更大。

针对销量下滑原因以及市场前景,中汽协表示,“由于疫情并没有完全结束,因此仍有部分市场需求被抑制,但3月的企业销售情况已明显好于2月。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各地接连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汽车市场将加快恢复。”

在中汽协公布整体销量之前,部分车企已经官方发布了3月份销量。其中主要包括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几家日系车企,通用旗下别克、雪佛兰两大美系品牌,韩系车企现代汽车以及德系品牌一汽-大众。豪华品牌中,宝马、奔驰、奥迪、沃尔沃、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公布了最新的销量数据。自主品牌中,吉利、长城、长安、红旗、奔腾、江铃、海马、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公布了3月销量数据。

一季度各车企销量情况统计

整体来看,第一季度各品牌销量下滑幅度为30%-55%。日系车销量跌幅小于美系、韩系汽车企业,一汽-大众销量下滑30%左右,跌幅小于多数合资品牌,豪华品牌的市场表现也要好于主流合资品牌。吉利、长城、比亚迪多个自主品牌的跌幅则超过40%,市场表现不及合资品牌,这与中汽协公布的数据相符。

合资品牌跑赢大盘

具体来看,丰田等日系品牌延续了近两年的强势表现。丰田一季度在华销量超过27万辆,同比下滑22.2%,是跌幅最小的汽车品牌之一。一季度,另外两大日系品牌本田、日产的销量下滑幅度要大于丰田。本田在华合资公司之一的东风本田因为总部位于武汉市,因而产量受影响较大。不过,东风本田销量跌幅甚至要小于广汽本田。本田一季度销量为22.2万辆,同比下滑33.8%,东风本田销量则同比下滑31.5%。

东风日产(含东风启辰销量)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40.4%,3月销量55424辆,同比下滑46.7%。但马自达一季度的市场表现颇令人意外。马自达1-3月在华销量为3.6万辆,同比下滑30.7%,跌幅要小于本田以及日产两大品牌。

相比于日系、德系品牌,美系车以及韩系车销量下滑更为严重,跌幅均超过40%。通用汽车旗下别克、雪佛兰两大品牌第一季度销量分别同比下滑42.5%、54.7%。同期,现代汽车全球销量为901000辆,同比下降12.5%,其中中国市场同比下滑51.1%。

上汽通用的销量早在2018年下半年便出现下滑。按照其去年发布的产品规划,2019-2023年,上汽通用将推出总计60款以上全新或改款车型,其中包括9款国产插电混动或纯电动车,覆盖轿车、SUV和豪华车等主流细分市场。2019年,新车型的上市暂未能扭转上汽通用的下滑趋势。

豪华品牌中,德系豪华车三强BBA(奔驰、宝马、奥迪)正在加快市场恢复。奔驰1-3销量为13.9万辆,同比下滑20.3%。同期,宝马销量为11.6万辆,同比下滑31%。一汽-大众奥迪3月销量40488辆,同比下滑月20%,其一季度销量为113033辆。

“在中国和韩国,我们的经销商完全开业,我们看到那里的需求在大幅增长,这给了我们信心。”戴姆勒集团在公布一季度业绩时表示。中国是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大豪华品牌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

豪华品牌第二梯队中,雷克萨斯一季度售出2.8万辆,同比下滑27.5%。雷克萨斯的混动车型依旧受到市场追捧,1-3月销量为10351辆,占总销量的36.9%。另外,雷克萨斯3月销量占去年同期的92%,整体销售已逐步恢复正常。

去年,凯迪拉克是国内销量仅次于宝马、奔驰、奥迪的第四大豪华汽车厂商。今年一季度,凯迪拉克的销量为2.7万辆,跌幅则达到40%。沃尔沃销量虽不及另外两家竞争对手,但其跌幅比大多数品牌表现更优秀。沃尔沃3月销量9560辆,同比跌16.2%,一季度20780辆,同比跌30.5%。

此外,由于国产Model?3等车型的推动,特斯拉一季度市场超出预期。4月3日,特斯拉宣布2020年第一季度生产了近10.3万辆电动车,交付了约8.84万辆,这是特斯拉有史以来数据最亮眼的第一季度。乘联会数据显示,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已经超过1.8万辆。

多家自主品牌销量腰斩

相对于合资品牌与豪华品牌,自主品牌的情况较为严峻。吉利汽车在4月7日公布2020年3月及第一季度销量数据。吉利汽车3月总销量为73021辆,环比增长245%,同比下滑41.4%;今年第一季度总销量为206027辆,同比下滑43.8%。2020年年初,吉利将2020年销量目标定为141万辆,目前已完成15%。

长城汽车也于4月9日公布了旗下哈弗、WEY、长城、欧拉四大品牌的具体销量,情况同样不乐观。销量主力哈弗品牌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48.45%,高端品牌WEY则下滑62.8%。整体来看,长城汽车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47.04%。

第一梯队的三家自主中,长安汽车的市场恢复不错。3月长安中国品牌汽车销量为11.4万辆,同比下滑26.2%。

海马、比亚迪汽车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近50%。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比亚迪的总销量大幅下滑,但得益于宋Pro等新车型的上市,比亚迪燃油车SUV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77%。海马汽车车型较为单一,一季度销量为2591辆,同比下滑49.12%。

与上述几大品牌相比,江铃汽车一季度销量下滑31%。据了解,江铃是国内最大的救护车生产商,疫情期间,江铃收到大量救护车订单,带动了整体销量。截至3月底,江铃汽车累计收到4500辆救护车订单,这些救护车主要基于江铃旗下车型福特全顺打造。

在大多数品牌销量大幅下滑的同时,一汽集团两大自主品牌均实现增长,其中红旗品牌一季度销售整车25001辆,同比增长87.4%;奔腾品牌终端零售22006辆,同比提升12%,而两者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去年基数较低。

同样因去年基数较低而保持销量增长的还有新造车企业蔚来汽车。3月份,蔚来品牌整体交付量达1533辆,同比增长11.7%;一季度总计交付3838辆,超出其2019第四季度财报定下的3400~3600辆的目标。

更多的自主品牌如奇瑞、广汽传祺等,暂未公布3月份销量。此前,考虑到疫情影响,不少车企已经下调了今年的销量目标。3月中旬,长城汽车将2020年的目标销量从此前的111万辆下调至不低于102万辆,净利润目标也从此前的47亿元下调至不低于40.5亿元;广汽集团也调整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新能源汽车降幅最大

新能源汽车产销表现也明显好于上月,环比增速迅猛,同比降幅比2月有所收窄,但仍然下降幅度最大。

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含特斯拉)分别完成5.0万辆和5.3万辆,环比增长3.8倍和3.0倍,同比下降56.9%和53.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8万辆和4.0万辆,同别下降58.5%和55.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万辆和1.3万辆,同别下降50.2%和44.1%;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8辆和36辆,其中产量同比增长5.6%,销量与同期持平。

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下降60.2%和56.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降幅继续呈较快下降。

中汽协称,随着复工复产状况的好转,国内汽车市场当前主要矛盾体现在消费市场的需求亟待恢复和提振,消费端恢复还比较困难。据有关消息显示,多个行业发生了中小企业被迫关停的情况,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收入,导致汽车消费能力受损。此外,随着海外疫情的加剧,外向型出口企业面临3个月到半年的停工,员工收入下降,也将影响汽车消费。

中汽协表示,仅仅考虑国内因素影响,下半年汽车行业应该可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但仍难以弥补一季度和上半年的损失,今年汽车销量或成负增长。“下半年汽车行业的销售水平有望恢复或超过去年同期,但仍将受到海外疫情防控进展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中汽协称。

目前,多地出台了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大部分都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另外,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迟两年退出,这些政策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消费产生影响,但效果预计到下半年才能显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城、广汽调整年销量目标,谁会跟进?

东风公司乘用车、商用车板块5月销量再次增长。

6月5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布5月销量数据,数据显示,5月累计销售汽车31.76万辆,同比增长16.6%,环比增长7.7%。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3.8万辆,同比增长8.3%,商用车销量7.96万辆,同比增长51.7%。

合资、自主协力,乘用车销量涨8.3%

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5月国内汽车零售市场呈现以5.1节为中心的零售较强特征,随后的5月下旬逐步降温。另由于5月放时间较长,且适合短途自驾,车辆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同时进入5月,各地刺激汽车消费的信号仍在不断释放。东风旗下合资、自主车企不同程度获得了来自地方补贴。公开资料显示,5月14日,武汉宣布凡是购买武汉本地生产、在本地销售并上牌的新购车用户,燃油车可享受购车价3%的补贴,最高至5,000元,新能源车补贴10,000元/台。5月16日,花都区联手本地企业东风日产、东风启辰对在花都区购车客户专属补贴5,000元。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数据显示,东风公司5月乘用车销量为23.8万辆,同比增长8.3%。其中,东风日产销量突破10万,同比增长10.8%;东风本田销量7.37万,同比增长16.9%,东风悦达起亚销量2.38万,同比增长5%。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李峰调任东风悦达起亚任总经理,并在产品、渠道及营销方面做出一系列变革之举,东风悦达起亚在疫后消费市场呈逐步复苏趋势。据东风悦达起亚介绍,今年5月销量之中,智跑、傲跑、K3和KX5共4款10万元以上战略车型的销售占比,已由去年的55%提升至78%。

在自主品牌之中,东风风神5月销量0.54万辆,同比增长59.4%;东风风行销量0.63万辆,同比增长11.7%;东风启辰销量0.91万辆,同比增长13.1%;东风风光销量1.1万辆。东风旗下自主品牌销量明显回暖。

近年来,东风自主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呈下滑趋势,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风神、风光、风行及启辰品牌年累计销量约为73.5万辆,2019年累计销量为49万辆,2年间终端销量跌幅超30%。东风显然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在消费升级和“新四化”的驱动下,持续投放新品,推动各品牌向上突破。

在今年4月,东风启辰全新一代产品启辰星已投放上市;6月13日,东风风神奕炫GS也将上市。在东风公司看来,新车或有望进一步促进销量增长。

商用车涨幅超50%

在商用车领域,东风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别下降7.5%和8.2%。在基建投资回升、国Ⅲ汽车淘汰、新能源物流车快速发展,治超加严等利好因素促进下,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36万辆和432.4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9%,销量下降1.1%。

据中汽协统计分析,2019年东风公司年累计销售商用车57.1万辆,市占率13.2%,位列行业第一;北汽福田、上汽通用五菱、中国一汽及中国重汽分列2-5位,销量分别为52.7万辆、41.8万辆、35.1万辆和29.6万辆。

进入2020年,因疫情因素,东风公司商用车板块遭受较大影响。据东风公司介绍,今年1-5月累计销售26.64万辆,与去年同期持平,商业车业务已基本追回疫情造成的损失。数据显示,东风公司5月销售商用车7.96万辆,同比增长51.7%。

其中,东风商用车5月销售中重卡2.53万辆,同比增长53%;1-5月累计销售中重卡8.29万辆,同比增长1.8%。东风有限5月销售1.81万辆,同比增长33%;轻卡作为其主营业务,5月份实现销售1.65万辆,同比增长63%。东风柳汽5月销量1.07万辆,同比增长96%。东风小康5月销售微卡1.08万辆,同比增长42%。

日前,因“地摊经济”升温,商用车进入消费者视野,同时五菱汽车股价上涨120%,并引起广泛关注。东风小康、北汽福田等商用车企也顺势推出“移动地摊车型”进行宣传。然而在6月5日,小康股份发布声明表示,公司股票价格于6?月 2?日、6?月 3?日、6?月 4?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 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并提醒,“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相关车型对公司未来营业收入、利润增长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理性决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持续的疫情,令汽车产业蒙受了极大的损失。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5万辆,同比暴跌78.7%,环比更是骤降85.4%,情况不容乐观。再结合1月的惨淡,几乎可以确定,2020年一季度国内所有车企均无法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和业绩目标。

综合目前车市的低迷,部分车企业开始下调2020年销量,一定程度能缓解当前的压力与危机。日前,长城汽车便宣布了调整2020年品牌的销量及净利润目标,而广汽集团在3月16日也提出下调销量目标。

长城:从111万到102万,下调8.1%

近日,长城汽车120多家经销商联名上书长城董事长魏建军,一方面是感谢长城汽车近段时间以来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长城汽车未来的坚定信心。

此信显示出长城汽车经销商的决心,也反映出当前经销商面临的压力。

随后,长城汽车发布《长城汽车2020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实施考核办法(修订稿)》显示,长城汽车将2020年销量目标从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将净利润预期从47亿元下调至40.5亿元,均低于2019年水平,但但2021年和2022年目标不变,显示出长城汽车对中长期增长仍有较强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汽车2020年销量目标从此前的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相当于下降8.1%,这与乘联会预计2020年乘用车整体销量同比下降8%相当。这有利于增强长城汽车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目标的信心。

至此,长城汽车也成为今年首家下调全年销量目标和盈利预期的上市车企。

2019年,长城汽车全年累计售出汽车106万辆,同比增长0.69%。而2019年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93亿元,同比下降13.73%。2020年前两月,长城汽车销量同比-55.1%,跌幅比前两月乘用车同比-41%要大。

经过调整后,长城汽车新销量目标比2019年少了4万辆,净利润预期在2019年的基础上则下调了4.4亿元。据悉,长城汽车2021年销量目标为121万辆,净利润50亿元;2022年销量目标135万辆,净利润55亿元。由此可见,长城汽车对车市的中长期发展依然抱有相当的信心。

业内认为,长城汽车修订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提高激励效果。下调2020年目标、保持2021和2022年目标,体现公司对中期增长仍有较强信心,长城汽车全新平台产品、皮卡乘用化和海外市场拓展,是公司保持未来2-3年快速增长的保障。

除了公司的目标下调外,长城汽车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方式也进行了调整,将系数计算公式中销售量和净利润的比重重新进行调整,并大幅提高净利润比重,从此前的65%:35%调整至40%:60%,以此最大程度上保障长城员工的个人收益。

可以看到,长城汽车的此次调整,虽然减少了年度销量目标,却也提高了净利润考核权重,这能够更好地保障利润率和品牌形象,更好地实现有盈利的销量增长。

广汽:员工不降薪,目标增长幅度降至3%

近期,疫情对于车市的负面冲击有目共睹,车企正取多种对策渡过疫情难关。其中,如上汽集团、威马汽车已经开始调整员工薪酬制度,通过缩减开支“弥补”一季度业绩下滑和经营亏损。

而广汽集团已经明确表示,广汽不准备考虑跟进。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说,“广汽旗下各公司均是通过年终考核制来决定奖金,所以上半年不会有降薪的考虑。”

从曾庆洪的“官宣”来看,广汽集团要比其它车企所实施的政策更为人性化。广汽不会降低员工的薪资,此外还将取一些列的措施控制成本支出,包括压缩管理费用,降低出差住宿和交通标准、设计开销等更加务实的举措。同时,在确保员工加班费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生产弥补人员缺乏造成的产能不足,未来员工将加班加点,每周六日工作。

而在年度销量目标上,广汽已经宣布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2019年广汽集团累计销量达到206万辆,原2020年销量目标增长8%(即222万辆),由于疫情导致广汽集团前两月销量大幅下滑,广汽集团将由原来增长8%降至3%(即212万辆)。

目前,广汽集团旗下9家整车生产企业全部复产,总体产能恢复比例约为60%。但由于广汽集团在湖北省的供应商有约180家,令广汽的复工率很难恢复到100%。广汽共有2546家供应商和2562家经销商,为了尽快回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广汽集团延长工厂的工作时间。

根据广汽集团发布2020年2月产销数据显示,?2月广汽集团产销量分别为17313辆和19347辆,同别下滑82.67%和81.08%;1-2月累计销量为195618辆,同比下滑37.30%。

为了促进销量增长,在广州市出台相关的援市政策后,广汽集团也推出相应的购车政策刺激销量。其中,广汽新能源为在广州地区购买Aion?S的用户再补贴一万元,并推出多种金融方案及服务。广汽本田推出了八项购车补贴方案,对包括医护人员、军警人员提出额外的购车补贴等。而广汽本田则推出购车置换补贴政策,品牌旗下多款车型均有参与。

据了解,在广汽集团全面复工后,将为经销商免除第一季度的考核任务,以共渡难关。从上述种种举措不难发现,广汽集团在政策实施方面更为人性化,由此可见一家企业的高度所在。

东风和大众最有可能跟进

随着长城和广汽的官宣,业内认为,如果没有鼓励消费政策推出,调整销量目标的企业将会陆续出现。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应该是深耕中国市场的大众和位于疫情中心的东风汽车。

大众汽车集团公布的2月全球销量数据显示,受中国市场销量锐减影响,2月全球销量同比减少1/4,中国市场跌幅达74%,而据CEO迪斯对中国市场的预测是,2020年下滑3%-15%。

而东风集团旗下有东风风神、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众多品牌,而在未上市的汽车企业中,已经有东风风神在今年2月宣布下调年度销量目标,虽然未有确切数字,但幅度应该不小。

目前来看,受疫情影响,东风汽车市场总体交付不多,虽然湖北工厂已经陆续复工,但由于零部件短缺以及物流的干扰,导致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业内估计,东风集团的销量年内将下降至少5%-6%,导致收入和利润率承压。

为了抵御疫情可能带来的不利冲击,东风集团各公司及时取措施,与产业链伙伴共渡难关。

如东风日产,在此次疫情发生后,立即展开了疫情对企业供应链、生产制造以及营销影响评估,快速调整生产、购、营销节奏,并在第一时间启动对武汉、湖北经销商的关怀服务,帮助解决资金问题。并针对全国经销商推出了“减负释压”、“政策松绑”、“供给保障”、“平台赋能”十六字方针,取消对经销商的一季度总部及第三方考核考核。

“从生产层面,供应链恢复正常生产仍需时日;从营销层面看,不少车企的生产和运营规划都调整或取消。从长期来看,中国汽车消费的刚需仍然存在,在国家整体调控下,疫情将在有效时间内得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也将随之恢复正常。”东风风神在谈及未来的市场时强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相信在各方合力之下,公司定能平稳渡过疫情。

车企背后难题

由于车市寒冬持续影响,车企压力依旧“山大”,多数车企扣净利润并不如意,更是暴露出车企业绩下滑的压力。事实上,无论是长城汽车,还是广汽集团,下调销量的背后是销量的不振、净利润的下滑,更是整体汽车市场的压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半年的完成率45%是一个常规均衡的数值,只有达到这一数值,下半年车企的压力才不会大幅增加,也更有希望完成既定的年销量目标。从客观角度上来说,疫情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到6月底,车企今年大概率不会完成销量数据,上半年的45%更是难上加难,那么主动下调销量目标,更有利于经销商以及运营者从事实出发调整阶段性工作内容。

实际上对车企而言,下调销量目标并不是一件坏事。业内普遍认为,辩证地来看,虽然这意味着销量不佳,但对于车企发展而言,是有利于车企良性、健康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车企调整节奏,不会被市场的压力压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寒冬之下车企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长城汽车和广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的头部企业,其应对或许已经反映出当前汽车市场的严峻形势,主动变通,不失为最好办法。

随着长城和广汽的目标降量,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跟进,在接下来的第二季度,销量可能会有所回升,车企面临的压力或将稍微缓解,但面对并不乐观的市场环境,中国汽车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措施去应对。(文/汽车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