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暖气怎么开_上海大众汽车抱团取暖
1.法国汽车的进入东方市场之前
2.联手大众,福特如何成为下一个克莱斯勒?
3.年度观察丨车企抱团取暖成常态,2019年这些事或影响全球汽车格局
4.风风雨雨一处栖!2019汽车圈十大最强联姻
5.2019车市风云激荡 从凛冬中看未来方向
近日,网曝10月25日晚,上海一家特斯拉店销量超80辆,是正常情况下的4倍之多。销量暴涨原因为限行升级,10月24日下午,“上海发布”发出市公安局的最新交通管理措施,从11月2日起,内环高架上外牌限行时间加长,另一方面,明年五一期之后,内环地面道路也将开始限时开放。
在这之前,还有一则相关新能源车方面的新闻,10月中旬,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丰田汽车已决定向“广汽集团”提供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系统。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两则新闻,其实指向一件事:政策带动新能源车需求的增长,而能够充分认识发展趋势的企业,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
政策推动,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丰田将向广汽提供整套THS混动系统,尚未得到官宣。但如果消息属实的话,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合作将提高丰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今年6月,工信部已审议通过新版《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决定自2021年1月起将混合动力车(HV)定位为“低油耗汽车”并给以优惠政策,丰田可以借着“东风”而上。
目前,丰田在中国的HEV油电混合动力车型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根据LMC?Automotive提供的数据,混合动力汽车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例,预计将从2020年的7%提高到2030年的26%。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今年6月,丰田与比亚迪宣布成立一家研究和开发电池电动汽车的合资公司,亦是看到了政策背后的,在政策推动之下,新能源汽车势必会持续升温。
其实不仅于丰田,豪华品牌方面,为了更好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宝马选择了与长城进行合作。奥迪与一汽成立一家生产PPE平台纯电动汽车的合资公司,此次新合资公司规划引入的PPE平台,将作为奥迪与保时捷共同为大型电动车开发的高端电动车平台,根据初步,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投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车企之间合作,可以集两家技术之长,跟着政策趋势走,创造双赢。
投建工厂,布局市场抢占先机
如何更快抢占新能源市场,特斯拉堪称行业优秀样本。自从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以来,产能迅速扩张,能够持续满足攀高的销量,旗下Model?3论销量数据,几乎已经没有对手,月销过万已成常态。
颇具争议性的多次官降,其中一部分原因也被解读为,降至30万以内,是为了享受国家新能源补贴,特斯拉作为中国第一家拥有百分百外资工厂的车企,可谓是吃尽各种政策红利。
当然,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想要长远发展,要先打好基石。一汽丰田投入85亿,在天津建新能源车工厂,今年6月,项目已经正式启动,未来工厂将生产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年产能20万辆,其中作为重点的新能源车型,年产能为12万辆。
中国市场作为大众在全球范围内的主战场之一,大众自然不会松懈,其与合资方上汽集团投入超170亿元建立上海智能工厂,这座被誉为大众汽车集团全球范围内的“智慧标杆工厂”,近日正式投产,ID.4?X是新能源汽车工厂的首款量产车型,工厂规划年产30万辆整车。
按照,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汽车市场实现大规模电动化,并于2025年前实现15款新能源车型的本土化生产,上海安亭工厂的投产将加快大众在华新能源投放速度,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专为MEB(模块化纯电动车)平台车型生产,基于平台的灵活性,可以打造不同级别的车型,对用户群产生更大的覆盖。
知行有话说
新能源已成大势所趋,中国汽车市场表现更明显。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产销第一。未来,将持续推动落实新能源汽车免限购、免限行、路权等支持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优势。而一个企业,只有顺势而为,跟着政策走方能踩稳前行的步伐。
在车企方面,特斯拉、丰田、大众等本身技术优势明显,与自主品牌合作以及投建工厂,都将拉动集团新能源销量的增长;而对于自主品牌,在经历补贴退坡的阵痛后,面对海外车企的正面竞争,可以通过合作技术引进,提高整体竞争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法国汽车的进入东方市场之前
2019年是中国车市销量的凛冬之年,更是长达二十八年增量时代终结后,又一次迎来下滑的转型之年。而伴随着“不景气”核心一词,贯穿2019年汽车圈一整年的是“冷”、“难”、“省”、“合”四字。
文/蜡笔新?图/来源网络
如今,2019终于在寒冬的唏嘘中落下帷幕。挥手告别2019,迎来了2020,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回望2019年汽车圈,如果非要找一个词语来概括,或许“不景气”才是最贴切的那一个。
有人说,2018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拐点,但现在看来,2019年似乎更加合适。2019年是中国车市销量的凛冬之年,更是长达二十八年增量时代终结后,又一次迎来下滑的转型之年。而伴随着“不景气”核心一词,贯穿2019年汽车圈一整年的是“冷”、“难”、“省”、“合”四字。
冷——销量之冷,带来行业之冷
首先,2019年汽车圈的不景气就直接体现在销量上的不景气。以国内汽车市场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降9.1%。其中,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923.1万辆,同比下降10.5%。同时截止今年11月,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17个月销量同比下滑,今年车市销量实现正增长已然无望。
正增长已不再奢求,但就是才刚刚到来的2020年也被提前定性为依旧不景气。根据国家信息中心2019年度最新预测:即将到来的2020也将继续延续“下跌”的节奏,国内乘用车需求量,将探底2000万辆。乐观情况下,2021年才能迎来触底反弹,随后几年将迎来新的“春天”。
自2018年开始的销量断崖,新车销量的急转而下也让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变得更低。根据相关机构对今年前三季度各行业利润增速数据的统计,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拔得头筹”,垫底全行业,-33.25%的行业利润增速也揭下了行业之冷的“遮羞布”。
销量之冷带来的行业之冷表现在汽车圈的方方面面,以往作为汽车行业风向标的各大车展如今光芒也不断消散,变得暗淡下来。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东京车展虽然参展企业和团体数量达到187家,但海外品牌参展商也仅有奔驰和雷诺等4家厂商,大众、保时捷、奥迪等品牌更是自2009年以来首次决定不参展,沦为了世界五大车展中“最不国际化”的车展。
除了东京车展的“囧”状,全球范围内的车展越来越“冷清”也成为了一大趋势: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也是其百年来最冷的一届车展,虽然有来自中国的一汽红旗、长城、拜腾等品牌去秀肌肉,但也有22个知名汽车品牌宣布退出法兰克福车展。除此之外,底特律车展和日内瓦车展也显得大不如从前。
回到中国国内,除了上海车展、广州车展相对火热,今年的成都车展也稍显偏冷。除此之外,此前有消息称,原定于(201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举办的上海新能源汽车自动化技术展因行业不好致使部分车企有变,为了保证展会效果将会延期至2020年8月7日至9日继续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虽然后来证实延期的原因不是先前传出的参展30多家企业已经倒闭,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能源车企的补贴弱化,导致新能源车企的参展意愿减弱,但是也能从中看出,在销量遇冷的前提下,汽车厂商参展的意愿也减弱不少。
而这个冷字也引出了另外贯穿汽车圈整年的三个字。
难——难以为继,淘汰赛还未结束
车市寒冬的持续,不光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考验,更是对关系到汽车产业中的每个个体的一场淘汰赛。一方面,淘汰赛给行业带来压力,压力触发向上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一些本就难以为继的车企,在寒冬中只能面临死亡。
2019年,很多车企在“难”字之中退出了历史舞台。11月18日,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已经破产。而在之前的10月份,一份某银行内部邮件在网上传开,称“猎豹汽车、力帆汽车、华泰汽车、众泰汽车,四家车企将在年底进入破产程序,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坏账,要求排查”。
虽说,随后“被破产”的厂家紧急辟谣,最终不了了之,成为一场乌龙闹剧。但空穴来风的背后,却是多家车企深陷泥潭的事实。
以力帆为例,自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乘用车月度产量只有几百台。从其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前8个月累计产量同比下滑超7成,累计销量同比下滑近7成,同时上半年已巨亏9.47亿,处于退市边缘。
而华泰汽车今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仅3.9万辆,同比暴跌63.7%。目前,华泰汽车旗下大部分子公司股权已被融资质押,并和数家子公司一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总负债近300亿元。
除此之外,今年前11个月,中国累销下滑的车企达六成以上,像海马汽车、云度汽车、东风雷诺这样跌幅超过50%的车企有数十家之多。
这样的前提之下,2019年中难以为继、面临生存危机的车企可是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力帆、华泰,北汽银翔、君马汽车也是这场淘汰赛的落后者。新能源造车势力方面显得更“难”:前途汽车、天际汽车、博郡汽车、绿驰汽车、游侠汽车等10余家造车新势力被曝出欠薪、欠款现象。而知豆汽车的全部股权已被拍卖。
随着年底长安PSA走向终点,汽车圈2019年的“难”算是告一段落,但这场汽车产业的淘汰赛远没有结束。
省——把钱花在刀刃上
虽说在“冷”的影响下,被“难”倒的只是一部分落后车企,但是整个汽车行业在寒冬之下都清楚认识到了“紧衣缩食”的重要性。进入2019年,各大汽车集团都在大幅缩减成本,最直观的就是裁员成了汽车行业的主流新闻。
2019年即将进入尾声的最后一个月内,几大跨国车企又用一份“裁员清单”为2019年的凄凉再添一笔,将波及到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就连中国和印度也未幸免。
首先是有着汽车风向标之称的BBA,组团拉开了新一轮裁员的大幕:11月26日,奥迪发布声明,将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这将为奥迪在未来十年节省60亿欧元成本,以支持企业加快向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
很快,3天后(11月29日)戴姆勒集团也对外宣布,到2022年底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至少10000人,此次裁员规模至少占全球员工的3.3%,公司希望通过裁员以节省大约14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填补汽车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拉升以及市场销量疲软所带来的利润下滑。
宝马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裁员,但也在11月27日宣布其管理层已与工会达成协议,将通过减少员工奖励和其他薪酬方案的方式,来支持公司发展电动汽车业务。据悉,宝马预计将在2022年之前节省120多亿欧元(约合132.3亿美元)的成本,以应对电气化转型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成本支出,为此宝马将大幅削减奖金并延长部分员工的工作时长,这项协议将于2020年起生效。
除了近期奥迪和戴姆勒公布的近两万人的裁员,过去的一年里以大众、通用、福特、日产等主机厂为代表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多家企业都先后宣布裁员、缩减成本。
一方面是裁员缩减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将省下来的投入到电气化转型之中。尽管车企电气化转型道路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长跑,道阻且长,但是抵不过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可观。
从各家此前已经发布的不惜血本的预算(大众600亿欧元)来看,就能知道他们的转型决心。这一年中,车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把省下来的钱花在刀刃上,毕竟未来前景广阔。
合——合纵连横,报团取暖
“冷”、“难”、“省”之后,则是贯穿今年汽车圈一整年的又一关键字——“合”。在新四化和车市“寒冬”的双重压力之下,车企之间相互抱团、深化合作成为行业的默契之举。
自年初开始,车企行业的“联姻”不断。首先是全球车企巨头之间的合作,1月20日,大众汽车和福特汽车也成立了战略联盟,有利于合作双方在拥有独特功能和技术的车型架构方面分摊成本,从而显著提升业务规模和运营效率。7月12日,大众汽车集团与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双方将全球战略联盟关系扩展至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
3月28日,吉利和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11月7日,丰田与比亚迪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与比亚迪各自出资50%。此次合资公司协议的签订,是双方今年达成电池协议和EV车型协议的延续。
11月29日,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内放开合资车企股比限制之后的首个合资项目,双方各占股50%。
12月18日,标致雪铁龙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签署了合并协议。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年销量将达870万辆汽车,收入近1700亿欧元(不含FCA马瑞利公司和PSA佛吉亚公司来自第三方的收入)。据此计算,新公司将成为仅次于大众、丰田和雷诺日产联盟的全球销量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
国内的车企之间的合作也是不断,先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大车企聚首,与一众企业合作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T3出行公司。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合资合作举行发布仪式,宣布江铃控股混改成立。
12月23日,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2019年的车企合作浪潮画上圆满的句号。按照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共享产业链,聚焦新商业模式,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寒冬之下,抱团取暖无疑是明智之举。就现阶段而言,车企之间相互深化合作、合纵连横,不仅可以通过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技术,还有利于提高合作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总结下来,刚刚过去的2019年的不景气确实表现在汽车圈的方方面面。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寒冬带来凄凉的现实的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如今,回顾完2019,展望崭新的2020,未来可期。或许明年再次回眸时,“喜”可能就是那个贯穿汽车圈2020年的一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联手大众,福特如何成为下一个克莱斯勒?
千疮百孔的标致汽车依靠仅存的设备和人员,艰难复苏。
两年后的巴黎车展上,标致推出了战后最新款的车型203。这款车以整体式车身结构设计以及全新工艺大受欢迎,成为标致首款销量突破50万辆的车型,持续热销12年之久。
1955年面世的DS轿车大大超越了它的时代,汇集的先进技术配置让追求时髦的法国人疯狂痴迷。
带点儿节制的科幻主义造型特立独行,和同时期其他车型相比,DS更像是一件来自未来的艺术品,即使开行在21世纪的公路上,也能让许多时兴的现代车款自愧不如。
14年,雷诺在的帮助下,通过兼并和扩张,后来居上成为法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年产量达一百多万辆。
此时的标致也备感危机,希望通过收购正处于困境的雪铁龙,彼此“抱团取暖”。
合并后的标致“胃口大开”,18年,乘美国克莱斯勒在欧洲经营不佳时,收购了其在欧洲的分公司和工厂,进一步壮大了产品系统和地位。
但是,过快地扩张让标致立即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1985年雪铁龙参加中国首届上海车展,成为从法兰西走进中国市场的第一车,CX超前的未来设计风对80年代基本只有普桑车认知的中国,输入了全新的汽车理解。上海大众成立的第二年,法国标致也进入中国,成立了广州标致。
至此,法国汽车的发展全面铺开,成为现在的这番局面。
年度观察丨车企抱团取暖成常态,2019年这些事或影响全球汽车格局
美国福特在中国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长安福特销量屡屡突破下限,8月份不足2万3千台的量让福特颜面尽失,虽说新款福克斯马上就要上市,但是在中国靠一款车型来支撑一家企业的日子早已经不复存在了。中美贸易战的战火貌似才刚刚开始,川普总统妄图以高关税、贸易战来阻止中国的强势发展,让我们无法威胁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因此福特旗下出口到中国的一众进口车型受到40%关税的制裁,其实它们离开中国市场的时日也已经不遥远了。
至于福特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步履维艰,南美市场一直是福特亏损的主要发源地,因此屡屡传出福特要出售南美市场业务,潜在的买家是在南美风生水起的菲亚特以及大众。在欧洲市场去年刚刚扭亏为盈的局面,如今伴随着英国脱欧而蒙上阴影。福特如今赖以坚守的唯有美国市场而已,中坚力量只有F系列的皮卡。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福特爆出了和大众牵手的传闻。就双方目前达成的协议来看,在欧洲合作开发生产轻型商用车已经成为双方找到互利共赢的切入口。基于这个协议,也留给广大投资者们无限的遐想空间,为什么福特和大众不能通过交叉持股甚至大众收购等方式,更进一步进行融合呢?在小编看来,可能性较小:
1. 在乘用车端,福特与大众的产品线重合程度较高,除开福特最为畅销的F系列皮卡外,其余双方产品几乎都有重叠,而大众MQB平台以及相关发动机技术方面整体领先目前福特的平台和同规格发动机,对于大众来说,诉求主要就是F系列皮卡平台技术以及轻型商用车技术。
2. 大众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无法打开的就是北美的市场,而北美市场是福特目前唯一可以带来较大利润的市场,如果让出北美市场,则意味着福特的完全溃败。大众与福特的联合,对于大众来说,最大的诉求就是借助于福特的渠道,去攻陷这个最后的堡垒,以此获取和丰田一争全球霸主的地位。
我们举一个国内汽车收购大户吉利来看,其所买的企业都是与本来自己业务没有冲突,都可以对吉利在技术或者市场方面进行反哺的企业,这也就确保了吉利在收购完成后可以实现快速增长。反观之前大众与铃木的联合,更早的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联合,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内部关系协调处理上的举步维艰。大众想要铃木的小型车技术就如同大众希望获取福特的皮卡技术打开北美市场一样,通过出售自己的一些车型平台,学到人家的看家本领,小编觉得很多企业都不会肯的
由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以及自08年金融危机中之后,全球经济再度显现金融危机迹象,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会如同中国汽车行业一样,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会越来越激烈,合纵连横会越来越多,大企业的联合抱团取暖是一条躲过寒冬的捷径,但这也考验着那些CEO们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魄力,愿意牺牲自己的小我利益,来整合不同文化、不同利益的其他企业,以求取自身最大利益和共赢。例如像马尔乔内那样牺牲菲亚特在中国乃至全球其他市场的利益,来换取集团所有支持克莱斯勒的JEEP获取最大利益。
如果从汽车行业引申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美国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不希望再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对于一个全球老大来说,不牺牲自己的利益,怎么可能让一众小弟对你俯首帖耳,转而通过其他软实力,去获取更大的利益呢。如果只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势必会影响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长远的利益。如果其他国家都对美国失去了信心,那美国将来一旦想重塑自己的影响力,花费的代价更大。连马尔乔内都懂的事情,川普总统没有看透,这才是选票政治最大的悲哀所在。
风风雨雨一处栖!2019汽车圈十大最强联姻
转眼2019年就过去了,面对车市持续下行带来的压力,车企们纷纷取了抱团取暖的方式来应对市场的挑战,尤其是在电动化、共享化、智能化等方面。市场和技术的高要求推动车企发挥各自的优势抱团发展,这也正是汽车市场全球化浪潮的重要体现之一。今天,圈哥就要跟大家盘点一下2019年各大车企抱团取暖的重要,它们或对全球汽车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PSA和FCA合并
对于标致雪铁龙集团(PSA)与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FCA)合并,圈哥其实并不感到意外,毕竟两者的市场境遇大致相同,强强联合对于双方来说,或是一个更好的出路。官宣表示:双方股东各持有50%的股权,未来将在智能网联、电动化、共享化和自动驾驶等方面,协同整合双方的,来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这也就代表着全球第4大汽车集团正式诞生了。
虽然网友们调侃道:“两个在中国市场都吃了败仗,说不定这次还能负负得正!”确实,虽然两者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但二者合并影响最大的就是欧洲以及北美汽车市场了,FCA从PSA学习新能源汽车,而PSA借助FCA加强燃油车,说不定最后就会向网友所说,绽放出不一样的火花。最后,指不定菲亚特会再次进入中国市场也不是一件没有可能的事情。
T3出行成立
今年3月,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三大央企联合腾讯、阿里、苏宁等多方知名企业,在南京共同成立T3出行公司。从官方表述来看,公司以“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出行服务企业”为愿景,将释放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多年的产品技术实力,以及合作伙伴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多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更加网联化、共享化的“智慧出行生态圈”。
从目前来看,T3出行作为一家完全用市场化运作的全新出行企业,以网约车市场为切入点,现已经入驻南京、武汉、重庆、杭州、长春、广州等城市,累计投入车辆超1.5万+,162天累计注册用户突破320万。可以说,T3出行的到来,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国家队”联合社会化资本在全面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长安、一汽、东风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打造竞争优势,有望引领新一轮以新能源、智能网联、共享出行等为引领的产业变革。
丰田与比亚迪牵手
2019年11月,比亚迪宣布,将与丰田汽车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双方各出资50%,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未来将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现已掌握电池、IGBT、电机、电控等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同样,丰田作为电动化车辆开发的先驱,在研发、制造、销售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两者的强强联合,都是基于对未来布局的需求。
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伴随着特斯拉入华、蔚来、威马、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可以说让丰田更加焦虑了,目前对这样一块肥肉,自然不能放弃。而对于比亚迪而言,急于寻求整体的突破,向外扩展,两个便一拍即合。可以说,丰田与比亚迪牵手,这种超越竞争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冲击是巨大的。
自动驾驶白皮书发布
今年7月,奥迪、宝马、戴姆勒、安波福、大陆、英特尔、大众集团等主机厂、零部件巨头和互联网大鳄联合发布了“自动驾驶的跨行业白皮书”,积极推进自动驾驶跨行业安全规范的建立。
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巨额金钱与时间的投入,即便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依旧有些难以接受。尤其是在车市大环境普遍不好的情况下,巨额研发成本以及漫长的研发周期和回报期,越来越难以让车企们接受。相反,联合研发可以分摊成本,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因此,在自动驾驶方面“抱团取暖”已当下最明智的选择,由自动驾驶引发的技术革命,也许才刚刚开始。
《车壹圈》认为,PSA和FCA合并,引发了传统燃油车格局的变化;T3出行成立,引领新一轮以共享出行等为引领的产业变革;丰田与比亚迪牵手以及自动驾驶白皮书发布,反映了新能源、自动驾驶浪潮来袭下,车企们如何破局。可以说,以上每一件事情对未来世界汽车的格局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9车市风云激荡 从凛冬中看未来方向
站在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合纵连横成为车企迎击变革和竞争的最佳手段。
在智能、网联、电动和共享新四化的过程中,任何一家企业都无力独自承担如此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输出。也无法保证在独自发展的情况下,能够在未来的变革中保持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近两年的国内汽车消费持续下滑,车企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在存量市场中寻求生存,谋求更高的市场份额,成为车企面临的重要难题。
在新四化和车市“寒冬”的双重压力之下,车企之间相互抱团、深化合作成为行业的默契之举。
“产业变革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巨大,对单个车企来说负担较重。通过合作,可以降低投入,缩短研发周期,这是企业自主选择的道路。”12月29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向我们表示。
今年以来,车企之间“联姻”的戏码不断上演。我们梳理了2019年十大车企“联姻”案例,借此呈现风云变化中的汽车产业,如何通过变革和发展,走向未来之地。
携手戴姆勒?吉利欲打造高端电动smart品牌
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smart品牌。
:3月28日,吉利和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相比吉利的全球“买买买”扩张版图,此番接手smart,在外界看来,有些“迎难而上”的意味。
据悉,该品牌在近几年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并大幅拖累公司业绩。据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累计损失约303亿元,年损失在15亿元左右。
不过,吉利集团对此却抱有十足的信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和核心价值,发展势头良好。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
由于销量颓势,smart在今年已宣布退出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在国内,小型车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份额也没有明显优势,吉利欲借smart打造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将会面临不少困难。
对此,全联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认为,吉利欲借助smart的品牌优势、技术,要的是国内的微型车市场。但本身smart品牌并不算成功,所以合资公司将来的发展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汽夏利携资质“出嫁”博郡?
方式:?成立合资企业,一汽夏利向造车新势力博郡转让生产资质等。
:4月29日,一汽夏利发布公告称,拟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负债出资,南京博郡汽车以现金出资,在公司所在地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车型。同时,一汽夏利将帮助博郡正式获得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博郡汽车副总裁李瑛向我们表示,博郡汽车以超10亿元入股并拥有绝对控股权,一汽夏利则主要提供工厂、工作人员、生产资质。
事实上,一汽夏利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已是节节败退,此番和博郡汽车合作,也只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艰难求生而已。
12月22日,一汽夏利正式被一汽股份转让至铁物股份,一汽夏利最后的“壳”也悉数用尽。外界都在猜测,一汽夏利和博郡汽车的合资公司将何去何从。
一汽夏利董秘孟君奎向我们回应称,一汽夏利的生产资质转让给了博郡,目前正在按照程序给国家提交申请,至于博郡车型生产要按其后续生产来定。由此看来,二者的合作似乎并未受到一汽夏利控股权转让的影响。
据悉,博郡首款产品博郡iV6预计在2020年实现量产交付。不过,近两年,造车新势力过得并不如意,至今未能实现量产和交付的博郡汽车,也将面临诸多变数。
长安铃木牵手绿驰汽车?“盘活”闲置产能方式:签署合作协议,长安铃木为绿驰新车型代工生产。
:5月24日,绿驰汽车和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绿驰汽车还和长安铃木完成联合制造签约,这是造车新势力又一起寻求生产资质的合作案例。
自长安铃木遭遇经营危机以后,一直未有起色,铃木也在2018年退出国内市场。几乎中断生产的长安铃木面临着高闲置率的产能问题,与绿驰汽车展开合作,有利于长安铃木解决部分产能闲置难题。
根据协议内容,长安铃木将用其2013年建造完工的第二工厂为绿驰汽车生产旗下车型。
成立于2016年8月的绿驰汽车一直以来都非常低调,不为行业所熟知。此番走到台前,除了与长安铃木合作以外,还宣布了旗下首款产品M500(内部代号)的投产。
据悉,这款定位于纯电动SUV的绿驰?M500,将于明年正式上市。长安铃木与绿驰两者的合作能否经受住考验,相信市场很快可以给出答案。
大众、一汽、江淮、星星充电合作?布局充电设备行业?
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实现充电服务自产自销,并谋求充电设备行业市场份额。
:7月11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星星充电,在江苏常州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意在发力充电基础设施行业。
在新公司中,大众、一汽、星星充电及其兄弟公司各占30%股份,江淮汽车占10%股份。
就在12月3日,工信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意见指出,中国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的目标。由此可见,充电领域市场蓝海潜力巨大,车企在这个行业的竞争布局将呈愈发激烈的态势。
CAMS董事长,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苏伟铭曾表示,“2025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我们估计绝对超过25%,肯定必须要在充电领域来维护我们的市场。”
随着大众和一汽等巨头在纯电动车的布局逐渐深化,开迈斯新能源的发展也将紧跟它们的脚步。
事实上,开迈斯的成立就已经拥有先发优势。星星充电和一汽、大众等国内车企巨头进行合作,与之而来的充电服务大单自然花落开迈斯新能源,其在充电设备业的竞争力不言而喻。
大众与福特联手发力“新四化”
方式:在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相互合作,实现强强联合。
:7月12日,大众汽车集团与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双方将全球战略联盟关系扩展至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福特将使用大众旗下电动汽车架构和模块化MEB电动平台,双方还将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与福特持股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平台公司Argo?AI展开深入合作。
事实上,众多车企都在进行纯电化的转型,福特由于步伐迟缓,“大象”转身较为困难,此番直接选择和大众合作,用大众旗下MEB架构研发纯电车型,对于福特而言,有望加速自身在纯电化领域的发展。
同时,在自动驾驶领域,大众将向福特的自动驾驶公司Argo?AI?投资26亿美元,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大众还将在持续从福特手中购买价值5亿美元的Argo?AI股份,届时,二者所占Argo?AI公司的股份相同。
大众投资福特的自动驾驶公司,有利于大众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深入布局,同时,出借MEB平台,双方在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等环节的实力也将得到加强。
二者作为全球汽车巨头型企业,在新四化的推动下,强强联合已成为常态,未来,车企间合作界限将进一步缩小,合作领域将更加开放。
江铃、长安、爱驰三方实现合资合作
方式:引入民营资本实现国企混改。
: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合资合作举行发布仪式,宣布江铃控股混改成立。据悉,新江铃控股由爱驰汽车、江铃集团、长安汽车以?50%?:?25%?:?25%?的股比重组而成,也成为了国内汽车行业首个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
从外界来看,三者结合形成三赢局面。江铃和长安汽车都在近两年遭遇经营困境,爱驰汽车入局,有利于引入新的资本、思维和市场战略等。
对于爱驰汽车而言,生产资质是其必须要跨过的槛。不过,由于当前的汽车消费下滑明显以及竞争淘汰加剧,三者更像是抱团取暖,共同抵御外部市场的冲击。
据了解,三者将在品牌、市场以及电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核心技术上展开创新合作,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对于新公司运营发展的重点,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向我们表示,“当前的爱驰的核心工作主要有三点,集成社会、集成资本、集成人力。简单来说,就是整合三方的人才、资金和合作伙伴。”
混改完成之后,新江铃控股能否以全新的企业形象和品牌竞争力获得市场的认可,还需要时间检验。
过往报道猛戳这里
由竞争转向合作?比亚迪与丰田联手
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在国内市场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11月7日,丰田与比亚迪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与比亚迪各自出资50%。此次合资公司协议的签订,是双方今年达成电池协议和EV车型协议的延续。
早在今年7月19日,比亚迪和丰田汽车就已宣布,将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车型使用丰田品牌,并于2025年前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以上的EV车型。
丰田的寺师茂树副社长表示“对于推进电动化发展这一共同目标,很高兴能够与比亚迪超越竞争关系成为‘合作伙伴’。希望通过与比亚迪成立的新公司开展的相关业务,让双方的合作得到深化、发展。”
在混动领域一直占据优势地位的丰田,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显得有些迟缓,尤其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比亚迪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头羊之一,对国内消费者,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和口碑效应,并且在纯电技术上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
二者从竞争转向合作,研发纯电动汽车,将是集各家所长,把原本拥有的技术、市场等优势继续放大化,外界对此也一致看好。
过往报道猛戳这里
各取所需?长城、宝马合资公司光束汽车
方式:成立合资公司,产品共同生产,销售渠道各自独立。
:11月29日,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内放开合资车企股比限制之后的首个合资项目,双方各占股50%。
据了解,宝马未来的MINI纯电动汽车以及长城汽车旗下新产品均将在此投入生产,但各品牌沿用既有渠道分开销售?。
宝马选择光束来生产MINI纯电动汽车的意图也让业内关注,事实上,这和MINI在国内的销量不佳有关,受制于进口车身份,MINI品牌无法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和拥有不错口碑和市场美誉度的长城汽车合作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更是一次学习国际运营经验的好机会。?“通过光束汽车这个合资项目,长城汽车可以更多地向宝马集团学习在技术、国际市场运营、对全球法规理解方面的经验,这些都会给长城汽车带来更多价值。”?长城汽车对我们表示。
随着国内自主车企实力进一步增强,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长城持续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不断投入,还能进一步深化和宝马的平等合作,未来再现福特与大众式的联盟并非完全不可能。
PSA与FCA正式合并?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诞生
方式:双方合并,组建全新的汽车集团,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12月18日,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发表官方声明,标致雪铁龙集团(PSA)与菲克集团(FCA)同意合并。据悉,双方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合并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
在官方声明中,菲亚特克莱斯勒表示,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全球销量排名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年销量为870万辆,合并收入近1700亿欧元(不含FCA马瑞利公司和PSA佛吉亚公司自第三方的收入)。
全国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对我们表示,双方的合并给国际汽车业提供了一个思路,但前途艰难。
近年来,二者在全球的发展脚步十分缓慢,尤其是在亚洲市场遭遇水土不服。其中,PSA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接连败退,除了与东风汽车的合资车企神龙汽车销量不佳以外,另一家合资企业长安PSA也走到了尽头。
目前,PSA正打算出售长安PSA的一半股权。不过,接盘方还尚未浮出水面。
“比较国际汽车业的并购历史,即使合并也要3年的整合时间。如果不成功,可能还要改变,甚至回到原地也不无可能。”曹鹤说道。
过往报道猛戳这里
国企转型承压?广汽、上汽牵手达成深度合作
方式:在核心领域进行深化合作,实现传统车企转型、突破。
:12月23日,广汽、上汽两大国有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共享产业链,聚焦新商业模式,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对于外界关注何时能落实协议,广汽集团方面向我们表示,“本次仅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后续将以市场化的机制推动合作,尽快促成具体合作事项落地。”
二者此番合作,并在众多领域携手布局,是时局所迫,也是大势所趋。
广汽集团也向我们表示,面对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整合,开放、合作、共享,才能实现传统车企的转型和突破。
近两年,国内车市持续下行,广汽和上汽在今年前三季度都面临着营收和业绩下滑的压力。
今年以来,车企抱团、合作的大潮从年头延续至年尾,广汽和上汽也希望深化合作,借助彼此的优势,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广汽和上汽此番闪电合作,并就多个核心领域达成协议,让业内始料未及。
不过,从不少车企合作破裂的案例中就可窥见,抱团合作能否取得实效还是要打一个问号,广汽和上汽作为国有车企,在转型新四化的历史节点下,双方将如何借助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目标,业界对此也十分期待。
过往报道猛戳这里
结语
无论是传统汽车巨头,还是出生不久的造车新势力,在新四化这一历史风口下,如何抓住转型机遇,占领新的高地,实现持续发展,这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车企之间相互深化合作,抱团取暖成为重要手段之一。车企的合纵连横,不仅可以通过共享,产生新的平台,新的技术,还有利于提高合作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赛道将变得更加拥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车企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布局将进一步深化,“联姻”合作或将成为未来业内常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千千万万汽车人的勤勉努力,也没能最终阻挡车市下滑的脚步。2019年,国内汽车市场严峻的局面已不容否认,消费端向理性克制倾斜,车市销量在调整与跌宕中前行。1月10日,乘联会公布了2019年车市“期末考试”成绩单,2019年狭义乘用车全年销量2070万辆,同比下滑7.4%。相比2018年3%的下滑幅度进一步增加。
车市很难,“降薪、裁员、关闭工厂、退出市场……”这些曾经骇人听闻的消息,在过去一年间统统成为现实。但车市并非哀鸿一片,在市场格局颠覆与重塑的过程中,汽车行业进入优胜劣汰的洗牌期,有的品牌在寒冬中瑟瑟发抖,而有的品牌却一路迎着朝阳。
自主品牌?唯有自强不息
数据显示,2019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在乘用车市场销售总量中占比39.2%。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份额十年来首次跌破40%。
当爆发式增长红利释放完成,托底性政策扶植抽离,自主品牌已经到了必须依靠自己成长的时候。从行业现状来看,SUV、新能源细分市场阔别高热增长时代,单一车型布局再难从夹缝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即便是汽车下乡的行业政策感召也没有掀起太大波澜。再看竞争格局,合资品牌通过车型、价格持续下压。面对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困难与矛盾,自主品牌除了正面应对,已经没有其他选择。
事实也是如此,懂得敬畏市场敢于突破桎梏,终会得到市场的犒劳。
2019年,吉利累计销量1361560辆,连续三年夺得自主第一,这并非偶然。从2002年发展至今,吉利格外重视产品布局,在轿车市场、SUV市场、MPV市场无孔不入。完善的产品矩阵,健全的产品架构,以及突出的产品力,保证了吉利的市场竞争力。在2019年,吉利新车攻势猛烈,全面升级的SUV博越Pro,网红车吉利icon,跨界SUV星越,“全家头等舱”MPV嘉际,具有弹射起步功能的领克03+,同时新能源车型成为新增点。
一边是兵强马壮的产品矩阵,一边是别出心裁的营销,还有来自沃尔沃技术、品牌的赋能。吉利独占鳌头的原因看似复杂,但其实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相比吉利的广泛布局,长城通过产品升级向上的效果更为直观。虽然长城汽车在2019年新车投放有限,但全年销量仍达到1060298辆,并连续第十次夺得中国SUV市场的销量冠军。相比依靠H6爆款拉动销量,长城更侧重于追求产品技术的升级。哈弗H6、M6到新产品序列哈弗F系均在动力、智能化方面有所提升,其中,调整后的M6相较之前更具性价比,销量同比增幅高达63%,年销量接近12万台。另外,专门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出的哈弗F7同样实力不俗。
同样,在自主品牌头部阵营,长安面对SUV寒潮,依靠自身实力推出更高品质的CS75和CS75plus等车型扭转了局面;比亚迪在电池、电机、IGBT模块上都做到了自给自足,其纯电动车型销量增幅达到42.5%。
“自主品牌阵营洗牌加速,但体系力强大、向上战略更快的头部车企已经出现回暖迹象。”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未来自主品牌两极分化将逐渐形成,只有踏踏实实地把产品做好,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实力,才可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反观部分自主品牌在2019年已触探到市场边缘。海马汽车“卖房求生”,力帆汽车“论斤卖”、华泰被曝资产危机,如果不能通过技术、产品转型,这类品牌已很难激起消费者或者投资者的欲望。
其实,2019年初的一场诉讼已预示了接下来自主品牌的发展命运。
2019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判决裁定,江铃控股生产的陆风X7直接抄袭路虎揽胜极光的5项车型设计,要求江铃汽车必须立即停止陆风X7的所有销售、制造和营销,并向捷豹路虎支付赔偿金。对此结果,江铃控股曾表示不服,并提出上诉。就在近期,该申请遭到最高法驳回。
尘埃落定,这是外资车企在国内设计专利维权胜利的“第一案”。这相当于释放出一个信号,自主品牌逆向研发时代已然终结,自主品牌当自立自强,秉持打造百年品牌的决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外形设计,造车企业都需要集中精力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潜心树立品牌形象,这是最基本的要素;如若不然,面对市场的竞争肯定会首先被淘汰。”
应该说,自主品牌的分化,实则是企业战略格局眼光的分化。短视的发展格局,注定只能得到片刻的欢愉。
合资品牌拼体系?日系车赢在了哪里?
在合资品牌方面,德系品牌仍占领王者地位,日系品牌成为大赢家。
在补足了SUV市场短板后,2019年一汽-大众以累计销量约213万辆,排在销量排行榜首位,同比增长3.8%。同时,也成为国内有史以来首家突破210万辆销量大关的车企。上汽大众,以年销200.1万辆的成绩排在第二,同比下滑了3.07%。
相比大众的此消彼长,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日系品牌的齐头并进更引人关注。
根据丰田中国、本田中国公布的数据,二者在华销量均取得历史最佳成绩。其中,2019年丰田在华销量约达162万辆,同比增长9%,广汽丰田销量达到68.2万辆,同比激增18%,超额完成年度销量任务。一汽丰田销量为73.8万辆,同比增长2%。
本田在华销量约达155.4万辆,同比增长8.53%。其中,东风本田销量约为78.9万辆,同比增长13.2%。广汽本田76.5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4.1%。
东风日产全年在华销量为117万辆,同比微增0.3%,虽然增幅不如本田、丰田,但市占率指标得到提升。
不得不说,日系车的成绩在车市整体下滑9%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亮眼。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企业自身体系能力的培养与建设。
从产品、技术导入的层面来看。2017年丰田正式导入TNGA丰巢,涉及汽车研发、设计、生产、购等全产业链价值在内的造车体系。分析认为,广汽丰田在华销量的增长与此两款基于TNGA架构打造的第八代凯美瑞和C-HR车型密不可分。对消费者来说,仅从TNGA带来影响外观设计的变化就可窥见一斑。外观既不中庸也不激进,吸纳了更多年轻消费人群。
而本田作为日系车企中的“技术派”,其“FUNTEC技术品牌”被当作是继大众“TSI+DSG”技术品牌之后最为成功的企业技术品牌之一。该项技术已陆续搭载到思域(CIVIC)、雅阁(Accord)、冠道(AVANCIER)、CR-V等车型,而且这些技术正由中级以上的车型向紧凑车型延伸。
从产销体系来看,以东风本田的“产销联动型生产体制”为例。在2019年4月以前,东风本田在中国的两座工厂合并产能仅为51.2万辆,但是,通过生产模式调整,使得产能利用率超过130%,分别在2017年、2018年实现了72.7万辆、72万辆的销量任务。2019年4月12日,东风本田第三工厂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投产,初期产能为12万辆,合并一厂和二厂的年产能,也仅为63.2万辆。
相比之下,2019年部分合资企业产能利用率已不足30%,也就是说,2/3的产能处于闲置。为了节约维护和运营成本,不得不取卖厂、裁员等手段来维持经营。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早前,在国内汽车爆发式增长的年代,部分合资公司通过强化供给,抢占了大片市场。然而,如今市场环境低迷,日系谨慎扩张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保全了自身。三大日系品牌从研发到生产制造、从价格到销售的体制、体系特点,天然的决定了其在低迷市场环境下会显得格外健康。
豪华品牌比诚意?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是核心
在车市寒冬之中,各细分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以“BBA”(宝马、奔驰、奥迪)为代表的豪华汽车市场的销量却不降反增,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车市中为数不多的亮点。根据宝马、奔驰和奥迪发布的2019年销售数据,由于中国市场的给力表现,德国三大豪华车生产商2019年销量创新高。
2019年,宝马摘得国内豪华市场桂冠。宝马2019年在中国共交付宝马和MINI品牌汽车约72.4万辆,同比增长13.1%,创下公司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好销售纪录;奔驰品牌汽车2019年全球共交付约234万辆,比上年增长1.3%。在中国市场,奔驰共售出约69.3万辆新车,同比增长6.2%;奥迪,2019年在中国市场销量约为69万辆,同比增长4.1%。
BBA豪华三强的逆势表现,以及三者销量日益胶着的原因,都是因为三家车企把中国市场作为战略重点,不断加码。
去年10月,宝马第7款国产化车型BMWX3上市。而BMWX家族目前是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主力,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早前率先完成的国产的BMW3系在2019年年中换代后也为品牌销量注入了动力,2019年,3系家族全年销量超过13万辆。另外,2019年光束项目正式落实,MINI国产化和电动化推上日程。
奔驰,同样在推进其国产化战略进程,2019年奔驰A级AMG、EQC、GLB车型实现国产化倒入。目前奔驰已拥有8款国产乘用车型,为品牌在华整体销量贡献约3/4的份额。其中,奔驰C级、奔驰E级以及长轴距GLCSUV增势突出。同时,EQC纯电SUV成为中国市场首款国产纯电动豪华车型,拉开了豪华品牌电动化的序幕。另外,2019年1月8日,吉利与奔驰新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成立,Smart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
奥迪有着领先的产品布局和国产化进程,目前奥迪品牌旗下产品国产化率达到了91.5%。然而奥迪在2019年BBA排位赛中位列第三,这与宝马、奔驰加速本土化有关,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奥迪短时间内主销产品换代导致的销量爬升滞后。
业内分析认为,豪华品牌逆市上涨,价格是很重要的原因。其背后是豪华品牌践行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的结果。近年来,豪华品牌不断推行本土化战略,不仅车型实现了国产,还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定制车型,在满足中国消费者喜好的同时,造车成本下降,售价降低。在车市艰难之时,如今的豪华品牌已经放下身段,用以价换量的策略来谋生存求发展。
不仅如此,二线豪华品牌市场位居前列的凯迪拉克和沃尔沃在售的国产车型就已经都达到7款。而这些过去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的品牌,很多车型都与合资品牌价格重叠。
新能源市场下滑?车企巨头“脱单”
2019年,国内新能源市场出现拐点,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分别下滑2.3%和4.0%。这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十年来,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
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量为.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别增长85.5%和79.2%。
能源时代的更迭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新能源市场的疲态确实让车企的发展规划增添了不确定性。可以看到,为应对车市销量下滑,更是为顺应自动化、互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发展潮流,多家国际车企巨头在2019年纷纷“抱团取暖”。
大众汽车与福特汽车展开新能源合作,福特将借助大众MEB平台实现电动产品扩容;雷诺集团和江铃集团宣布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力争在新能源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比亚迪与丰田汽车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吉利与戴姆勒联合运营smart;长城与宝马的合资项目光束汽车项目“落地”;戴姆勒宝马成立出行联盟。
分析认为,在全球经济放缓以及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汽车企业取结盟的方式抱团发展,一方面可以形成技术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在投资过程中可以避免浪费以及稀释风险,或许这是目前车企突破困局的办法之一。
针对车企间的联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未来的汽车既是机械产品,也是电动、电子信息、智能网联的产品,随着产品定义的变化,跨学科、跨产业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很多企业想把机械行业以外的非常专业的东西完全拢到自己手里,这不现实,还是需要大跨度的产业合作。”
从原本平行的轨道,竞争的关系走向交集寻求利益的契合,无非是为了安稳过冬。
过去的一年,整体看,下半年乘用车大盘确实走出了上行趋势,但2019年车市依旧存在诸多难点。尽管“明年车市呈现正增长”是业界期盼的答案,但根据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依然可能是下滑,同比下滑2%。
新的一年,与其期待车市转暖,车企不如做好功课修筑“堡垒”。接下来,车市两极分化或将越来越明显。但行业分化是良性竞争的结果。分化之后再集中,是行业发展、优化的过程。车企间的表现分化,其实是长远战略眼光的分化,也是企业体系能力的分化。所谓,水太深的地方会掩盖太多真相,如今潮水退去,才更能看清楚该把鲜花送给谁。
新的一年,希望所有汽车人依然年轻,依然热泪盈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