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样的车三年后,买吉利和奇瑞会有哪些差距?

2.吉利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市占率已提升至6.74%,还要回归A股

3.同属国产车,奇瑞与吉利现在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4.如何看待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哪些投资机会?

5.与沃尔沃合并,吉利能够抗衡比亚迪吗?

6.吉利沃尔沃的十年之痒

吉利汽车股价暴涨创新高_吉利汽车股票会不会大爆发

一个月前,曾出现在控股股东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内部演讲中的全新纯电动 汽车 公司,终于从幕后走向台前。

3月23日,吉利 汽车 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以下简称“吉利 汽车 ”)披露2020年财报时公布,经过前期的产品布局,决定成立极氪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负责具体电动业务推进,李书福出任极氪董事长,安聪慧出任极氪CEO。

纯电公司正式成立

根据吉利 汽车 与吉利控股订立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境外合资公司,并通过合资公司在中国成立的一家间接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从事研发、购及销售包括极氪品牌智能纯电动 汽车 在内的电动出行相关产品,而这家合资公司正是极氪。

相关信息显示,极氪由吉利 汽车 、吉利控股(含员工跟投平台和用户权益平台)共同投资,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49%,现金注资20亿元人民币。

对于吉利控股的加盟,吉利控股CEO、吉利 汽车 副及执行董事李东辉解释,仅有极氪一家公司开发所有的相关技术,从规模效益上来说是达不到最经济的结果,而由吉利控股参与到极氪的股权结构中,则有助于在技术供应链和生态圈进行共同打造和共享,降低极氪的研发成本和供应链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安聪慧作为吉利 汽车 集团董事长、吉利 汽车 执行董事,曾在过去10年来,带领吉利 汽车 从2.0走向3.0,从3.0走向4.0,主抓并完成多类产品的相关开发,此次出任极氪CEO的安排意义重大,可以说未来安聪慧能够调动整个吉利 汽车 集团的来配合极氪的发展。

而整个极氪的布局规划则可以追溯至5年前吉利 汽车 开发浩瀚的SEA架构,安聪慧直言,目前极氪第一款产品的工厂已经建成,正处于产品质量培育期,围绕着吉利的智能纯电整个产业链、生态圈也已经全面完成。“我们在2013年就成立了威睿公司,在2013年就开始开发电机、电控、减速箱,无论是从三电,还是对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互联整个产业链已经形成。”

同时,安聪慧强调,区别于市场上的概念车,极氪产品是现货不是期货,按照规划,极氪产品将会在今年4月份上海车展接受预订,同年四季度完成产品交付,未来五年每年都会有新产品推向市场。

极氪的使命

极氪的成立,实则是承载两个吉利蓝色行动的使命选择。

2015年,吉利曾提出蓝色吉利行动,主攻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包括混合动力 汽车 、插电混合动力 汽车 、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 汽车 ,还有小排量节能 汽车 ;2021年基于全球 汽车 产业变革及应用环境变化,形成两个蓝色吉利行动,正面参与智能化纯电动 汽车 市场的竞争。

不过,在这场越发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吉利 汽车 目前的成绩似乎暂处下风。根据吉利 汽车 2020年财报,当年公司营收9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5%,净利润为5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3%,股东应占溢利5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2%,毛利率为16%,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4个百分点。

尽管吉利 汽车 2020年营收和利润均有下降,但截至2020年末,其货币资金余额却达到190亿元,经营性现金流从2020年中期的-32亿元转为16亿元,现金储备较为充足。

“吉利 汽车 2020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均有下滑,这其中有疫情和原材料涨价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也是吉利 汽车 自身发展周期的呈现。”吉利 汽车 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2020年,吉利 汽车 产品面临从3.0时代向4.0时代过渡的转型期,大部分产品处于生命周期末端,竞争力不强,但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星瑞、领克05、领克06等吉利4.0时代的产品陆续上市,吉利 汽车 的成绩将迎来爆发,2021年销量目标为153万辆。

针对吉利 汽车 的发展趋势,业内专家指出,2021年开年以来,吉利 汽车 的重磅动作一个接一个,但放在公司整个成长路径中,则可以看出现在这一时期将是吉利 汽车 电气化转型和培育的关键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1月11日,吉利、百度官宣造车;1月13日,吉利联手富士康组建合资公司,提供代工及定制顾问服务;1月19日,吉利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 汽车 的互联网基因正在加速累积。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电动车产业和智能化领域发展的战略协同联盟。”在李东辉看来,极氪在完全适合互联网思维发展模式下开发的“新四化”公司,无论是为吉利技术在中国乃至全球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形成领先的地位,还是为合作伙伴创造协同共享的价值都将实现优势互补,都将降低研发成本,提升供应链能力,带来共同打造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发展战略制高点的多赢局面。

同样的车三年后,买吉利和奇瑞会有哪些差距?

整个3月,“忙碌”似乎成为了车企的常态。由湖北政企补贴引发的“价格战”使得众多车企被迫以各种形式参战。然而,战火所及之处,车市总体销量同比仅提升了0.3%。对于想通过降价抢占市场的车企来说,这波销量和品牌形象可谓是接连“扑街”,一度陷入极其尴尬的“囚徒困境”。

自主品牌集体向上突围,聚焦技术创新围剿合资

跟上月的成绩单相比,东风日产3月再次退出了前10,在国内只卖了5.4万辆,连奇瑞、吉利的一半都不到。不光是日产,丰田也在跌,3月份销量8.1万辆,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6.2%。其实大多数日系车多是靠吃技术老本,靠着经典车型过活,不过在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的当下不知道这些车型乃至整个日系品牌还能挺几年?上汽大众3月8.1万辆的销量也不容乐观,同比下滑近三成,排名也后退了两名来到第9,卡在榜单边缘。

当合资销量整体下滑时,自主销量却在向上突破,坚守住了5进4的好成绩。3月比亚迪销量20.6万辆,市场表现确实非常让人“眼红”,新能源领先优势持续扩大;长安销量15.2万辆,同比增长15.1%,随着智电iDD家族以及深蓝汽车的发力,后续的市场表现值得期待;吉利销量11.0万辆,同比增长9%,其中新能源本月同比增长超98%,也表明了其电动化转型全面迎来了提速期。随着系列的到来及后续新产品的发布,中高端产品价值的效益将会得到更大释放,销量无疑也更加值得期待。

对3月的销量简单对析后,不难发现:新能源时代下,想靠打价格战的方式实现销量和品牌价值的逆袭赶超,希望不大。唯有技术向下扎根,品牌价值才能向上生长。

打磨核心自研技术,引领新能源产品价值向上

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新能源增势不减,渗透率持续攀升,3月吉利新能源销量更是达到了28093辆,同比增长超98%,渗透率突破25%。其中,极氪交付6663辆,同比增长超271%;几何3月销量18290辆,同比增长约126%。在如此高的增长率面前,我们不免好奇:吉利新能源增势强劲的发力点究竟是什么?归根结底绕不开“技术”二字。

技术对一家车企有多重要?看看2022年各大车企的财报就知道了。蔚小理三大新势力去年营收全部面临亏损,这也是变相地在给其它只会打营销牌的车企提醒:只顾“抬头看路”不想办法“低头拉车”,市场会通过做“减法”的方式逼你“清醒”。

最好的应对“出局焦虑”的办法就是升级技术。在经历市场洗牌后存活下来的车企,无一不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增加“技术杠杆”。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续航难题、电池安全、电池循环寿命三大“顽疾”提供初步解决方案。坚守技术底色的吉利,今年在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发布会上一口气向市场抛出三颗“深水”——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和全新N OS,在整车电池安全、智能电混技术以及智能化车机系统层面为用户带来更极致的智能化出行体验。同时吉利还通过在智能网联、高度自动驾驶、三电、芯片、天地一体化生态等领域构建硬核智能科技生态,不断探索打造未来出行新格局。

此外,领克魅族携手打造的智能座舱系统LYNK Flyme Auto和吉利自研的国内唯一的7nm车规级SoC芯片“龙鹰一号”已开启量产,而且二者都将会率先搭载在领克08上,在几大高精尖技术的搭载下,领克08乃至整个领克品牌的高价值将再上一个台阶。

高价值产品精准卡位,助力品牌销量向上飙升

“真正的高手,手里全是王炸。”这句话用来形容自主品牌正合适。从各大车企的产品布局来看,吉利可以说是细分市场做得最全的。它在经典序列产品和新能源产品的排兵布阵对于发挥品牌高价值效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来简单说下经典产品序列。单车平均售价达15万元的“中国星”累销已正式突破60万,博越、帝豪、双缤等经典产品也为吉利每月销量贡献肱骨力量。至今,吉利燃油车的基本盘价值高且稳,放眼整个燃油车市场,哪怕是跟合资对抗也绝对能打。

经典序列产品精准卡位的战略同样被运用到了新能源产品布局上。大众主流市场有吉利几何把守,豪华电动市场有“款款皆精品”的极氪品牌。但这还不够,因此吉利应运而生,主攻中高端市场,不仅填补了吉利新能源市场的空白,而且满足了整个市场对家用+高价值体验兼顾的需求。在日趋完善的新能源产品矩阵攻势下,吉利汽车2023年的新能源销量表现一定是值得期待的。

技术+产品双双成为海外市场发展新动能,自主品牌出海步伐加快

技术除了成为车企面向市场产品竞争的“杀手锏”,也让车企在盈利结构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上受益匪浅。2022年吉利依靠对外卖技术赚了16亿,同比增长29.9%,同时首次开启了自研技术反向输出海外之路,通过入股雷诺韩国汽车,联手研发、制造和供应先进的混合动力总成和高效的燃油动力总成技术,并将在韩国市场推出。

没有了以往燃油车时代的技术壁垒,如今来到新能源时代,大家重回一个起跑线。只有像吉利这样既“抬头看路”立足长期主义,又“埋头”打技术升维战打价值战的车企,才能在行业洗牌的风口期赢得先机实现爆发式增长,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汽车市场上站稳脚跟。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点谈车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市占率已提升至6.74%,还要回归A股

我觉得应该是买吉利的想换车了,买奇瑞的越来越喜欢了。吉利车颜值比较高,所以很受人喜欢,而且他们营销做得也好,但是在技术方面不怎么行。相对来说奇瑞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卖的不是很好

现在的汽车市场,从来都不缺竞争性,即使如此,国产自主品牌也在重压之下取得头筹,衍生出一大批实力强劲的车企。尤其是这两年,经过经验技术的累积和沉淀之后,不少品牌都令合资品牌忌惮三分,像是吉利这匹黑马,这两年的成长速度极为惊人。而奇瑞的核心技术更是国人公认的,所以就有人提出疑问,到底这奇瑞和吉利有何差距?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拥有话语权,而且吉利帝豪刚开始确实是感受到了大品牌的实力,但是三年之后各种小毛病不断,才是烦扰人心之处。所以艾瑞泽更换之后,更是能够让他感觉到国产车的护犊子。奇瑞车在技术方面确实没话说,如果这款车能够熬过10年无大修,相信这才是国产车的顶尖力量。而吉利虽然销量突飞猛进,但是切身实际的感受只有每个人才能够知道,如果奇瑞能够多在乎一点营销手段的话,它一定也是很快就能做得风生水起了。

一般来说,喜欢奇瑞的大部分都是技术挂,能忽略表面看到奇瑞的内在美;而喜欢吉利的,大都是冲着它的口碑和高颜值去的。懂了吧!

同属国产车,奇瑞与吉利现在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汽车之家?行业]?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经贸形势严峻,车企市场表现自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8月1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发布2020年上半年财报,在车企销量普遍下滑的大形势下,吉利汽车业绩表现不乏亮点。上半年以来,吉利汽车市占率从年初的6.51%稳定上升至6.74%。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吉利汽车将2020全年销量目标从141万辆下调至132万辆。

业绩:跑赢大盘?合营公司利润贡献飙升

面对市场下行和疫情的巨大压力,汽车市场下滑已经是上半年常态。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表示,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公司运作,预计不利因素将持续至本年余下时间。在艰难的市场状况下,中国市场竞争可能会更趋恶化,并将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整体表现及盈利能力带来压力。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利汽车实现营收368.20亿元,同比下滑23%;实现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下滑43%。对此,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上半年财务业绩低于管理层预期,主要是受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吉利汽车2020中期业绩报告』

具体来看,吉利汽车经营溢利率从2019年上半年9.2%下滑至2020年上半年5.7%。主要受到毛利率下降及行政、研发费用上升的影响。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7.1%,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7.8%,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行政开支费用增加9%,以及对过往数年研发及新工厂投资导致摊销及折旧费用增加。

资料显示,上半年国内疫情爆发以来,吉利汽车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在第一时间设立2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基金。上半年,吉利汽车还投入3.7亿元快速启动“全方位健康车”研发,截止目前已完成车规级CN95高效复合空调滤芯及抗菌方向盘两大阶段性成果,并在多款车型上搭载,对品牌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具体财务指标方面,吉利汽车2020上半年汽车销售金额为337.20亿元,较2019上半年年的449.79亿元下降25%;平均售价方面,2020上半年单台平均售价为7.09万元,相比2019上半年的7.55万元,同比下滑6%;股本回报率方面,2020上半年为7.6%,相比2019上半年的17.2%,同比下降56%,这主要是受到净利润下滑的影响。

『吉利汽车2020中期业绩报告财务分析』

吉利汽车合营公司利润贡献度成为本次财报的亮点。财报显示,2020上半年合营公司利润贡献上升38%,主要来自吉致汽车金融及领克公司。吉致汽车金融为集团三个主要汽车品牌提供汽车融资;资产由2019年末人民币316亿元,增长至2020年6月人民币348亿元;净利润从2019上半年2.33亿元增长至2020上半年4.23亿元。尽管疫情影响下,违约率依旧保持健康。

销量:优于市场大盘?市占率稳中有升

中汽协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22.4%,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高达29.0%。从销量变化来看,吉利汽车降幅远低于整体市场下滑幅度。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在中国市场总销量为510873辆(含领克公司),同比减少17%。尽管销量下滑,吉利汽车依旧保持行业排名第四,中国品牌排名第一的成绩。

分品牌来看,吉利品牌销量474518辆,占比89%;领克品牌销量54763辆,占比10%。几何(仅指几何A与几何C)1165辆。值得一提的是,领克品牌上市以来,销量累计突破30万辆。虽然中国市场整体下滑严重,但是领克品牌销量保持稳定,上半年为公司贡献纯利润1.89亿元。

『吉利汽车2020上半年销量明细』

海外出口方面,吉利汽车1-6月累计出口量达19573辆。其中,吉利汽车白俄工厂上半年销量在当地乘用车品牌销量中排名第二,达到4350辆,市占率达到17.52%。宝腾上半年市占率为21.2%,较去年同期增长6.5%。上半年,吉利缤越、缤瑞在沙特上市;博越PRO在菲律宾发布并同步交付;缤越在卡塔尔上市,进一步深化了吉利汽车的海外布局。

吉利方面表示,自4月以来,销量持续正增长,5、6月份,同比增长20%和21%,复苏态势良好。尽管吉利汽车上半年国内销量出现17%下滑,但是市占率仍然由去年的6.1%上升到6.5%。其中,旗下自有品牌市占率从去年上半年增长至17.9%,位列中国品牌乘用车上半年销量冠军。

产品:进入全面架构体系造车时代

2020年以来,吉利汽车从“3.0精品车时代”迈入“4.0全面架构体系造车时代”。据悉,吉利汽车模块化架构“CMA超级母体”,可向上兼容快速迭代的汽车电子产品,将传统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力与架构一同开发,助力吉利汽车产品保持核心实力和代际领先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控股集团纯电专属架构PMA架构将于今年内正式推出,基于该架构的车型将在领克首发,主打纯电动、高性能、智能互联性能优势,这也将代表吉利纯电动汽车新高度。据悉,随着SPA、PMA架构产品的导入,领克将实现从轿车、SUV、MPV,燃油车、插混到纯电的全覆盖。

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及SUV车型是吉利汽车产品投放重点。吉利汽车在财报中提及,除现有主要产品系列之PHEV及MHEV车型,公司于2020年1月成功推出一款紧凑型SUV车型吉利ICON以及MHEV车型。另外,为加强在中国SUV市场的地位,并补充其现有的SUV产品线,吉利汽车于2020年6月推出首款七座SUV吉利豪越。领克品牌也于2020年5月推出全新跨界车型领克05。

下半年,吉利将迎来第1000万辆的历史突破,也将推出多款重磅车型。其中,吉利品牌将推出基于CMA平台打造的全新紧凑型车型PREFACE,以及新一代博瑞GE车型;领克品牌将有一款全新紧凑型SUV车型及新一代领克01车型亮相;几何品牌将推出一款全新紧凑型电动SUV车型几何C,以及一款针对出行市场的紧凑型电动轿车车型。

融资:回归A股“不可能”成为“可能”

吉利汽车在港股上市时曾明确表示不可能再回归A股,不过坚守13年后,李书福口中的“不可能”现在成为了“可能”。吉利汽车在财报中提及,“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证券科创版上市”,不过并未透露具体进度。

吉利回归A股的在持续推进。7月21日,沃尔沃汽车在公告中指出,由于吉利汽车在科创板上市,两者的合并已暂时搁置。搁置原因就在于吉利汽车在科创板上市,双方无法讨论两家公司的潜在合并。7月29日,吉利汽车在特别股东大会上,“考虑及批准建议人民币股份发行及特别授权”的议案获超过50%票数赞成,故“该议案已经正式通过为普通决议案”。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曾公开表示,公司在A股和香港同时上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助力吉利汽车的科技转型与未来长期发展。可以预见,打通A股融资渠道,将有利于拓展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使得公司在“新四化”方向转型中获得资金支持。

『吉利汽车2020年目标展望』

编辑总结:

在市场环境如此严峻,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业绩下滑越少就是胜利。在全球汽车市场下沉压力之下,吉利汽车2020上半年表现值得欣慰。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2020年上半年以来,疫情对吉利汽车营收及盈利能力带来的额外的压力,甚至影响到供应链以及产量水平。

2020年是吉利汽车成立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年初制定的141万辆销量目标也减少至132万辆。尽管如此,吉利汽车产品投放和研发的节奏始终没有被打乱,在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各个领域均不停布局。当然,我们希望吉利顺利实现2020年的目标,并且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如何看待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哪些投资机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品牌,无论是SUV行业还是轿车的销量不同,而国内汽车的印象在该国的思想中越来越好。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在国内品牌相对较大,一位是旧车公司,一个是国内新秀,这两家汽车公司经常比较,有多大的是奇瑞和吉利之间的差距?

吉利和奇瑞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通过比较耐用性的角度,状态差距有多大?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的新车几乎是一样的,并且在前三年中至少有许多小问题。奇瑞汽车所有者打造了独立的研发能力,Qirui高的三个主要技术,电力数据很好,以及奇瑞遵守研发的三种主要技术在国内汽车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吉利汽车的优势丰富的产品线和汽车高。

独特的汽车发动机,奇瑞在这一领域更加明显,奇瑞汽车一直坚持在发动机发动机的深层耕作,而奇瑞的1.5T发动机和第三代1.6T发动机强度强劲。从热效率的角度来看,奇瑞的1.6T发动机与丰田相当,非常良好的耐用性。奇瑞敢于为超长保修提供10年和数百万公里的优惠服务。

虽然奇瑞汽车不能与进口发动机进行比较,但该引擎在权力爆发和经济储蓄中更有利。发动机的耐用性,吉利无法与奇瑞,毕竟,吉利在发动机的研究时间没有奶酪长,吉利发动机功率参数也很优秀,燃油经济性好,但是一些三缸发动机抖动非常明显。

它只与发动机方面相比,奇瑞和吉利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可以说是有一天。一个主人买了一只奇瑞老虎系列SUV。刘先生说,他买了这辆车没有看奇瑞的配置,也不是高图形价值,最大的原因是识别这辆车的发动机力量。买车2年,没有小问题,从未被修复过,只有玻璃水只取代。

一些业主在吉利购买了三缸电机模型。购买汽车后,发现该发动机抖动的问题没有避免它,并且难以避免吉利的高端系列盗版03的三缸发动机难以避免抖动问题。然而,吉利拥有沃尔沃的技术祝福,并相信发动机抖动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与沃尔沃合并,吉利能够抗衡比亚迪吗?

还没有到成熟阶段。

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旦进入成熟期,所谓成熟期,大多数人都买了新能源车,真正的投资机会就不多了。行业的渗透率到了70%,就进入了成熟期。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换了新能源车,你身边的人,开燃油车的人很少了。

一旦到了成熟期,很多事完全看运气。有的企业会成为苹果华为这样的企业,但多数企业不会成为苹果。

新能源汽车已经过了拐点。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过了缓慢的导入期,现在基本上已经过了拐点。所谓拐点,比如智能手机在2010年以后,突然爆发,大量的人都换了智能手机,这就是行业拐点。我认为,新能源车的爆发点会在2023年,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

新能源车的空间大,增速快,明年后年的增速会爆发出来。智能手机的行业已经非常大了,苹果股价涨了上百倍。我认为,新能源车的空间比智能手机大,龙头是特斯拉,股价也会上涨百倍。在新能源车的成长期,要持股贯穿整个成长期,千万不能卖股票。

吉利沃尔沃的十年之痒

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又有了新突破。

2月24日晚,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宣称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在各自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的情况下,在包括电气化和智能化在内的 汽车 新四化方面展开深化合作,强化 科技 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合并之后,会对新能源 汽车 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与沃尔沃并肩作战,能让吉利战胜比亚迪吗?在新能源 汽车 的浪潮中,吉利又该怎样如何把握趋势?

拯救新能源 汽车 业务 吉利沃尔沃深度整合

早在去年2月,吉利 汽车 曾发布公告称正与沃尔沃 汽车 探讨重组的可能性,但受吉利 汽车 回归A股影响,该一度被搁置。

时隔一年,这次合作才真正落实下来。 具体而言,吉利与沃尔沃将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以及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从本质上看,与其说是吉利沃尔沃合并,倒不如说是两者部分业务的深度整合协同。 而此次深度整合最重要的原因是 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上的失利。

虽然吉利在燃油车领域一路狂奔,成为国内燃油车巨头。但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却没有那么深厚的积淀。而且,即便此次与沃尔沃再携手,吉利冲出重围的可能性依然很小,毕竟负负无法得正。

2020年,吉利仅卖出6.8万辆新能源 汽车 ,在全年新车销量中仅占比5.2%;沃尔沃方面,直到2020年11月,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XC40 RECHARGE才在广州车展上正式上市,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姗姗来迟。

如今,双方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合并,也是想合力争夺新能源市场。 而且,从全球化趋势来看,不少车企都通过公司合并加强市场竞争 ,比如雷诺-日产-三菱、PSA和FCA的合并亦或是丰田控股斯巴鲁等,吉利和沃尔沃再携手,能够加强协同效应。

但需要清楚的是,此时双方已经不像十年前的强强联手,更像是抱团取暖

十年之后再携手 吉利沃尔沃能力拼比亚迪吗?

十年前,相比于沃尔沃,吉利还是个默默无名的小玩家。当时,吉利以18亿美元价格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外界将此次收购行为称为“蛇吞象”。

但这次收购,却让吉利开启了高歌猛进的十年,可以说, 沃尔沃的技术让吉利造车入了门。同时,吉利 也帮助沃尔沃打开了市场渠道,两者互相需求、互相帮扶,在燃油车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吉利在“造车上”很乐于“拉帮结派”,善于取别人之长来快速弥补自己的短项。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不止是沃尔沃,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业务上正开展着广泛的合纵连横。

进入2021年,吉利先后宣布与百度、富士康两大巨头分别组建合资公司。并且与美国共享智能出行生态系统公司Faraday Future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

吉利 汽车 选择合作的企业不仅数量多,在范围上也涉猎较广: 科技 巨头、代工厂、智能造车企业都成了吉利抵御风险的合作伙伴。

和吉利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新能源 汽车 的另一巨头比亚迪。相比于吉利来说,比亚迪相当“自主”, 在 汽车 供应链上,比亚迪已经拥有完整的“三电”制造能力(电池、电机、电控),完整的供应链布局加强了比亚迪的成本控制和风险应对能力,在去年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一车企。

那么,同为国内同梯队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和的比亚迪相比,吉利实力到底如何呢? 笔者从销量和技术优势以及资本估值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在销量上,吉利落后于比亚迪三倍。 2020年,在吉利的新能源车版图中,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产品2020年总销量仅为6.81万辆,在总销量中仅占5.16%。相比之下,比亚迪去年共卖出19万辆新能源车,相当于吉利新能源车销量的三倍。

往期数据相比,比亚迪优势更大。 自2015年开始,比亚迪已经连续完成了全球新能源市场销量的四连冠,而在2019年全球销量市场上也仅次于特斯拉。根据乘联会2020年1-8月数据,无论是纯电动市场还是插电混动市场,比亚迪均排名前二,综合市场占有率约12%。

除了现有的销量外,即便是技术上,吉利也难占优势。目前吉利的技术多依赖于百度,腾讯等 科技 巨头,但比亚迪却 相继推出“王炸”技术,从刀片电池到DM-i超级混动超低能耗技术的发布,比亚迪让资本市场对其有了更高期待。

在资本市场上,吉利的火热程度也不敌比亚迪。 按照吉利先前公布的信息,在A股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04.25亿元,其中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200亿元。

而上个月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已完成超299亿港元新增配股发行。比亚迪此次配股获超200家投资机构抢购。这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近日,高瓴资本又斥资2亿美元参与了比亚迪最新一轮定向增发股票的购买。

生产 汽车 可以说是现代制造业的巅峰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如果资金出现问题,很可能半途而废。那么,在新能源 汽车 深受资本追逐的风口,吉利该如何把握新能源趋势?

时运不济,巨头环伺 吉利该如何把握新能源趋势?

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近2.5倍。中国 汽车 产业在面临深刻变革,智能化、电动化浪潮是 汽车 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赛道。再加上资本市场热捧,这让传统车企吉利加速 科技 转型、强攻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意愿更加强烈。

但是,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上却频频失意。距离2015年吉利提出“蓝色吉利行动”战略已经过去6个年头了,2020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却只有个位数,距离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蓝色吉利行动已然失败,而现在的吉利,不仅错过了国内新能源补贴的窗口期,还要面对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全面爆发,那么,吉利该怎么把握趋势呢?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品牌大多盘旋在低端市场,但是在中高端市场上却表现不佳,比亚迪旗下旗舰车型仅比亚迪“汉”成功入围高端轿车市场,而吉利与沃尔沃在新能源市场上实力都不强,尽管拥有领克、几何、极星、沃尔沃等多个中高端品牌,但没有一款品牌可以称之为成功。

吉利想要突破重围,要做的就是改变消费者对品牌中低端定位的刻板印象,在高端市场上有所建树。

除此之外,新能源 汽车 出海也是不错的选择。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有222855辆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到海外,其中72677辆出口到欧洲地区,同比增长211%。占比为32.6% ,由此可见,欧洲市场已成为我国新能源 汽车 出口的主要市场。

而澳洲和北欧对于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欢迎度也显著增高。 比亚迪将与挪威经销商合作,在今年向挪威用户交付比亚迪唐EV纯电动SUV。此外,还将在澳大利亚推出国内大火的汉EV,售价区间在5.9万至9.9万美元之间。

新能源 汽车 在海外市场广阔,IHS Markit预计,2024年全球 汽车 总销量大约为9230万辆,其中电动 汽车 占比将占10.2%。BNEF(彭博新能源 财经 )也预测,到 2040 年,电动 汽车 的销量将超过全球乘用车销量的 50%。

在资本狂欢的同时,新能源 汽车 事故频发,也是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每次自燃事故之后,都是股市的狂跌。在内外形势千变万化的新能源市场中,如何站稳脚跟,如何打造出足够安全、可靠、接受度高的产品,是吉利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

尽管政策利好,但吉利尚未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笑到最后,在新能源 汽车 上,吉利与比亚迪仍有不小的差距。未来,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不断寻找新机会的吉利,对新能源 汽车 的野心未变。

本文作者:宁缺

“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这是一句曾广泛流行于国内车市的名言,出自被誉为“汽车狂人”的李书福。

作为吉利集团掌门人的李书福,早已通过近几年来多次的“买买买”,彰显了其在吉利公司的汽车版图以及国际化布局上的宏大野心。

7月23日,浙江吉利集团又以4.35亿元拿下华菱星马公司控股权,但人们更关注的则是吉利与沃尔沃的十年爱情长跑。

近日,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合并谈判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风波。7月21日,沃尔沃汽车发布公告,由于吉利汽车打算在a股上市,所以沃尔沃和吉利汽车的合并就被暂且搁置。

自从吉利集团10年前大手笔签下沃尔沃汽车之后,沃尔沃汽车便和吉利汽车成为了吉利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此次合并受到外界关注,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思考1+1能否产生大于2的效果。

十年前吉利需要沃尔沃

十年前,有媒体曾用“爆棚”一词,来形容有关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收购传闻。

从各大媒体“吉利洽购沃尔沃项目可能落户北京”、“吉利或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初步意向”、“吉利竞购沃尔沃或砸?20?亿美元”、“我不差钱,我要买。”等一系列标题中可见一斑。

从表面数字来看,当时吉利整个市值只有30多亿元,沃尔沃最低价也得20亿美元?,以至于被人讥为“蛇吞象”。

当世界上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在危机中挣扎时,中国最大私有汽车厂商吉利的雄心壮志却令人吃惊。汽车行业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危机还未结束,吉利却在同时开发6个现代工作平台。

即使对于丰田这样的全球汽车业巨头,六个平台也不是个小数字。

更何况吉利当时还宣称还将在未来18个月内推出六款新车,并力争在?2015?年前开发出?42?款新车型。当时的技术总监赵福全称,到2015年吉利年产能将达到200万辆。

有外媒形容,吉利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书福是中国亨利·福特式的人物,他不止一遍提到吉利集团将成为出口冠军,到2015年将出口130万辆汽车。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2005年吉利在香港上市之后,相继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以及?2006?年的底特律车展。李书福曾称要在2007年打入欧洲市场,2008年攻占北美市场,然而,就算那时,吉利还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吉利汽车盯上了沃尔沃。

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本土企业,收购沃尔沃的动因主要是其战略和理念的转变。

微笑曲线理论认为,在产业链中,在曲线左右两端的设计区域与营销区域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这些区域多被资金雄厚和技术先进的国际企业垄断;曲线中间的生产制造区域利润较低,吉利汽车当时正处于该区域。

由于资金与技术的限制,吉利汽车定位在低端市场,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安全环保节能车”,其经营理念在变。

从内因上讲,吉利汽车凭借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和的扶持发展迅速,其核心竞争力也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这是收购的关键。

从外因上来讲,沃尔沃是福特旗下品牌,但是金融危机以来,其销量大幅下降,这也是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筹码。?

2006年和2007年沃尔沃销售状况良好?,2007年销量同比增加?7.1%,但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销量同比减少18.30%,2009年延续下降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吉利汽车想通过并购沃尔沃,由微笑曲线中间位置向两端发展,以实现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

于是在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协议,吉利集团以18亿元收购了沃尔沃?100%股权。

从此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就有两大汽车品牌,一个品牌是吉利原有汽车品牌,另一个品牌就是沃尔沃汽车。

十年后沃尔沃需要吉利

2010年之前,沃尔沃全球销量大幅下滑,从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2010年至2018年,沃尔沃全球销量由37.35万辆持续增至64.23万辆,在华销量由3.05万辆持续增至13.06万辆。

这与吉利集团“放虎归山”理念、“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合作策略息息相关。

但沃尔沃与核心竞品ABB(奥迪、奔驰、宝马)的销量差距却持续扩大:2010年沃尔沃全球销量落后ABB?60~90万辆,2018年扩大至120~160万辆,翻了一倍左右。

2010年沃尔沃在华销落后ABB?11~20万辆,2018年扩大至?50~55万辆,翻了三倍多。

吉利原本希望通过“中国红利”,缩小沃尔沃与ABB的销量差距,但实际上奥迪、奔驰、宝马等竞品大规模推进本土化战略,对年轻用户、低级别城市等“中国红利”的挖掘更充分,进一步拉开了与沃尔沃的在华销量差距,并制约了沃尔沃的全球表现。

2019年前三季度,在各大细分车市,沃尔沃与奥迪、奔驰、宝马的销量差距都非常显著:奥迪、奔驰、宝马的中型轿车销量为14.15万辆、?13.20万辆、10.06万辆,沃尔沃仅0.99万辆。

奥迪、奔驰、宝马的中大型轿车销量为8.21万辆、12.99万辆、13.15万辆,沃尔沃仅3.54万辆;奥迪、奔驰、宝马的中型SUV销量为9.78万辆、11.58万辆、9.60万辆,沃尔沃仅4.49万辆,沃尔沃全面落后核心竞品ABB。

2013年中国车市核心消费年龄段在25~29岁,2017年升至30~34岁,虽有上移,但过去十多年年轻化是中国车市的主要特征,高端、豪华车市也凸显年轻化特征。

中国顶级高端汽车用户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比德国低25岁。

从2013年开始,奥迪发布年轻化战略,加速国产奥迪A3、奥迪Q3等适合年轻用户的低级别车型,之后奔驰、宝马快速跟进年轻化战略,国产了奔驰GLA、宝马X1、宝马1系等低级别车型,并取得不错的销量。

2019年前三季度,奥迪、奔驰、宝马的紧凑型轿车销量为6.76万辆、5.18万辆、4.50万辆,沃尔沃仅有0.23万辆。

无论力度还是速度,沃尔沃的年轻化战略都远远滞后于核心竞品,低级别车型XC40于2019年5月才国产。

2010年虽然吉利收购了沃尔沃,但在中国车市具备走量潜质的S40、S80L都在长安沃尔沃国产,前者授权至2015年,后者授权至2018年。

可惜吉利和长安的谈判并未取得理想结果,导致长安沃尔沃沦为“烂尾楼”。

吉利失去了最宝贵的短期可利用;S40、S80L等具备走量潜质车型的市场营销、网点建设等陷入停滞,吉利对沃尔沃的全球豪华品牌塑造,在短期内难以落地;缺少S40,让沃尔沃错失年轻化机遇。

沃尔沃在华运营,短期内难以形成研发、购、制造、营销、销售、售后等合力,导致2014年起大庆、成都工厂缺少走量新车,大大制约了中国市场对沃尔沃的全球销量贡献。

理论上,2010~2013年是吉利整合沃尔沃国产的关键阶段,如能顺利整合长安沃尔沃,再借助吉利优势,沃尔沃极有可能绝地反击,超越?奔驰、宝马,追赶奥迪,晋升高端品牌第一阵营。

实际上2010~2013年沦为沃尔沃新国产的“空挡阶段”,奥迪、奔驰、宝马则纷纷加快国产进度,大幅甩开与沃尔沃的销量差距。

虽然沃尔沃一直强调自身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将核心竞品锁定奥迪、奔驰、宝马等,但在最关键的研发领域,投入严重不足,或大幅落后竞品。

2010~2015年沃尔沃前后投入110亿美元用于研发,但涵盖了新车型、新平台、新动力、新能源、自动驾驶等众多烧钱领域,僧多粥少,制约了后驱平台开发、传统动力升级换代、中国车研发等。

2007~2016年大众仅MQB平台的研发投入就过千亿美元,远多于沃尔沃的研发投入。

2016~2018年沃尔沃研发投入依旧大幅落后于奥迪、奔驰、宝马,2018年沃尔沃仅11.27亿欧元,后三者分别为42.07亿欧元、?91.07亿欧元、68.9亿欧元。

研发投入不足,也制约了沃尔沃在华研发、本土化等,埋下了与竞品销量差距扩大的隐患。

沃尔沃乘用车端长期为一个小量品牌,技术实力与其他主流外部汽车公司比起来仍然有差距,沃尔沃的销量的确是在增长,但吉利没有要把沃尔沃做成高端品牌的冲动。

瞄准科创板?

2019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高达9.3%,连续两年陷入下跌状态,进入2020年,受疫情冲击的影响,汽车市场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不少声音指出,“从行业格局看,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弱势品牌面临淘汰出局”。

根据乘联会最新报告,今年一季度我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41%,4月市场降幅将进一步缩窄,但预计跌幅也将达到8%。此前,乘联会已对全年车市走向作出预测调整,预计2020年为同比下滑8%。因此,车市持续下滑将导致行业加速受挫。

在行业寒冬之际,汽车抱团似乎是唯一的路。

根据最新消息,由于吉利汽车在A股科创板上市,暂缓推进吉利沃尔沃合并,待吉利汽车A股上市完成后,将再重启该。

目前吉利集团市值在200亿美金左右,而沃尔沃保守估值在160亿到200亿美金之间,两者的重组会诞生一个出货量堪比宝马,市值约400亿美金的大集团。

这个市值基本与福特公司相当,并可能超越上汽集团,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汽车集团。

同时在科创板中,并没有汽车类上市公司,有的只是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公司,一类是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如容百科技,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专业化研发与经营的跨国集团公司。

二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相关技术企业,三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检测仪器企业,吉利汽车如果会科创板必将是正宗的科创板汽车第一股。

从全球化趋势来看,不少车企都通过公司合并加强市场竞争,比如雷诺-日产-三菱、PSA和FCA的合并亦或是丰田控股斯巴鲁等。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吉利还是沃尔沃汽车依然无法单方面应对集团化车企的竞争,或许吉利和沃尔沃合并重组仅是集团化的开始。

2017年7月,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吉利控股签订备忘录,沃尔沃入股领克汽车。入股后,吉利汽车持股50%,沃尔沃汽车持股30%,其余则由吉利控股持有。同年12月,吉利控股宣布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2018年6月完成交割。

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曾说:“中国汽车工业50%车企破产以后,剩下50%的竞争可能才是最激烈的。”

未来,沃尔沃要面对强大的对手,更要命的是电动化大趋势,更需要资金投入,十年前吉利需要沃尔沃,现在是沃尔沃需要吉利。

在汽车行业,现在这种一方缺钱,一方缺故事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冬天过了,可春天到来了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