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政策风向标来了,这份发展规划的变化值得关注!

2.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磅出炉,鼎力支持新能源电动化转型

4.奇瑞有大动作!新能源战略发布,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5.院通过最新规划,新能源汽车新风口定了!

6.新政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7.院通过!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将这样发展

8.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新能源汽车规划出台了吗_新能源汽车规划出台

近日,院常务会议正式召开,会议正式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下文称《规划》),这标志着我国绿色能源消费领域将迎来新的增长点,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1?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据悉,《规划》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规划》对包括新能源汽车,到电池再到充换电等一条产业链都做了部署,这将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而在去年12月份,工信部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提出,经过15年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

图2?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征求意见稿

以下为《意见》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方面要点: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

图3?征求意见稿中规划内容

在推进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指出要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立项、审批、建设、验收、投运等环节管理规范。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燃料电池商业化示范运行。

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气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健全氢气制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

可以看出,《规划》对氢能产业中“制、储、运、用”四个环节都进行了重点关注,同时燃料电池汽车主要发展方向是商用车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到,在2035年前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应用,说明了即使是在商用车领域,高层对于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发展依然持了较为谨慎和保守的态度。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由之路

当前,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巨大增长潜力,有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自2012年院发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开启了高速增长的通道,2019年,达到了124.2万辆,2013-2019年CR高达134.2%;2020年1-8月因受疫情影响,销售有所下降,为60.2万辆。

表1?2010-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及同比增速(万辆)

资料来源:工信部,中汽协,华金证券研究所

近年来,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推动汽车领域向电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新的发展趋势。

2、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模式

从《规划》内容来看,新形势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与《规划(2012-2020)》相比有了更为显著的进步和更高的目标。

表2?2010-2020年与2021-2035年规划对比

资料来源:工信部

补贴和政策扶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对于加速新能源汽车普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产业成熟度的提升,政策的支持也由价格扶持逐渐调整为技术激励。2013?年至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断调整完善,国补逐步向续航、电池能量密度、能耗等技术指标领先的乘用车倾斜。尤其是2019年补贴加速退坡,乘用车取消地补,这也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去年以来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新颁布的《规划》强调的是“以市场主导、创新驱动”成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而则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

3、行业迎来布局良机

尽管短期内受到了退补、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略有下降,但是从《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坚定的决心,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仍是积极向好。

从国内来看,消费市场的逐渐回暖,经过洗牌后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不同技术路线和不同细分领域的企业将竞相崛起。随着《规划》的发布,市场信心有望进一步提振。从国外来看,特斯拉的鲶鱼效应明显,供给端全球车企转型新能源汽车的意愿明确,需求端消费者主动购买意愿不断强化。

近期,特斯拉全球销量不断创新高,中国制造Model?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补贴后售价降至24.99万元(降幅2.165万元),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补贴后售价降至30.99万元(降幅3.415万元),进一步降低购买门槛。这对国内车企和产业链相关企业也是一种新的激励和挑战。

编辑:氢氢我心?校对:风氢扬?审核:氢云小仙女

来源:本文转载自新闻联播、工信部、越声理财,氢云链整理。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政策风向标来了,这份发展规划的变化值得关注!

对于2021年-2035年的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终于迎来"定向"、"定量"、"定标"的顶层文件。

11月2日晚,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相比于征求意见稿,规划所涉及到的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的销量占比目标、以及产业的基础能力等部署都有多项调整。

例如,将共享化删除,专注于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三条技术路线,重构"新三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强调国际竞争力;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据汽车销售总量目标下调至20%;"三横三纵"布局,让整车与关键零部件都有所技术的创新和积累……

不难看出,相比于征求意见稿,规划的目标更为细化、清晰、务实,推进步伐更为稳健和有条不紊,从追求"量"的规模,聚焦到了"量"的效率。

给新能源的"量变"多一点时间

众所周知的是,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大国,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沉淀和技术不断创新之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在"量"上的增长还并未达到规模级别的效应。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疫情进一步拖慢了新能源增长的脚步。下半年以来,低迷状态有所减缓,但仍然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而这也就意味着,距离引发"量变"也仍然尚有一段距离。但是,如若过于激进的追求规模效应,那么便避免不了产业在强化核心技术方面和基础配套实施建设方面的失衡。

这也就是说,作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愿景的最直接指标之一,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规模,需要有更稳健和保守的考虑。因此,规划调整了新的发展愿景,对涉及到新能源市场竞争力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新的部署。

规划指出,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和"充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被提升到发展愿景之中,足以看出其重要性,以及政策对于纯电动车电耗限制的进一步宽松。

此外,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从25%调整至20%,也无疑是给了新能源汽车更多缓冲时间。如此一来,在销量规模预期上,新能源汽车增长姿态将更为稳健,也更容易达到规模预期。

协同产业链,积累"质变"的前提

提高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汽车强国"的质变,不仅仅需要销售规模的增长,还需要包括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拓展、关键零部件、整车的研发等产业基础能力的积累,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协同。

因此,为提高量变的效率,规划对技术创新、产业生态、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开放合作五项战略也分别做出了全面部署。

其中,在技术创新能力中,规划指出,要坚持"三横三纵"布局,分别从关键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以及从整车的三条技术路线,也就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切入,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在新型产业生态的构建中,规划强调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作为龙头,鼓励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跨界协同,打造出一个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集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仅是充电网络建设,包括智能路网设施、加氢等基础设施对于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也尤为重要。在深化开放合作上,则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竞争力。

不难看出,向"汽车强国"目标前进,三纵三横的布局,是要打好技术作为产业的基础,并扎实产业多元路线并进的能力。换句话说,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宏图的基本框架。而框架的基础之上,便是要构建一个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带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刚需条件。另一方面,从现在的新能源发展现状来看,基础配套的完善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主导的作用,提高购买意愿,进而实现发展前景所设定的规模。

可以发现,在发展愿景的设定下,相比于征求意见稿,规定更注重从各维度来提高量变促进质变的效率。无疑,细化到每一个技术瓶颈、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都有望大力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红点观察:

规定的落地,给新能源汽车再次厘清了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要求新能源汽车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必须是稳健的,因此这也需要产业链进行再次细化、强化和拓展延伸。所以,我们看到了更为细化、清晰的战略部署,以及更为务实的发展愿景。这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无疑更有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从去年12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来,近一年时间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势必让这份规划有了与时俱进的调整。一年后规划正式稿发布,其中的表述变化,值得揣摩。

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这是自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后我国再次站在全局高度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从征求意见稿到正式稿的近一年时间里,全球疫情蔓延、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抬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化。此时,作为与国计民生都紧密关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当在新格局中承载怎样的使命?

《童济仁汽车评论》对比了规划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的区别,从中我们能发现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愿景与重点任务的定位,在当前新形势下的调整。

关于汽车的“新四化”,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说得最多的还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规划的征求意见稿中,也有“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的表述。

不过,在正式稿中,这一说法被修正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共享化被剔除出去。

与保留的“三化”的技术性相比,共享化更像是一种商业模式,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关联性很弱。正因如此,共享化的推行存在诸多非技术因素,也并非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此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不提共享化,也是在政策层面不对其进行鼓励支持的体现。

相比之下,在规划正式稿开篇背景中新增加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问题表述,恰恰反映出在这一年时间里,随着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快速发展、本土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大面积下滑、各大合资车企跃跃欲试,在规划层面对新能源产业的格局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在规划正式稿中,最引人关注就是有关于发展目标的几个数字。相比征求意见稿,整体的趋势是发展目标有所降低、宽松、减少。

首先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目标,从征求意见稿中的25%调低至20%。在2012-2020年的规划中,曾提出要在2020年达到年产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从目前的规划产能来看,完成这一目标问题不大。

但是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实际销售120.6万辆,同比下滑4.0%。2020年受到疫情和市场大环境影响,很难出现销量跃升。从趋势上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不可能再依靠盲目扩增产能、投放新车,而是进入了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适当调低目标,也是政策规划层面经过一年的研判后,更加务实的体现。

此外,有关技术层面的目标也有所调整。2025年目标中,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目标从11.0kWh/100km宽松至12.0kWh/100km,删去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30%、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4.0L/100km两项目标。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从全部修改为不低于80%。而2030年的具体目标也被全部删去。

不难看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有关自动驾驶的目标在表述上显得更加谨慎。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原有SAE定义的L1-L5标准已经表现出其局限性,车企目前更加认同的,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功能界定,而非简单粗暴用L几去区分高低。

再次,规划正式稿在技术目标的表述上,增加了对充换电服务的定性愿景,与开篇“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相呼应。

规划征求意见稿上,在技术能力相关描述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燃料电池的内容。但在正式规划中,增加了“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强调“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增加“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等明确的语言。

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十多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浮浮沉沉、目标不明。但是,日韩却在近十年里于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有主导潜在新市场的趋势。此次新能源汽车规划中,重新关注燃料电池汽车,事实上也是对“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支持各类主体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同时,这也更加明确了将技术路线的主导权交给市场的思路。

在规划正式稿上,有几个征求意见稿之中未有涉及的表述。比如在技术层面,增加“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强调“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增加“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强化质量安全保障”。这反映出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更高的重视程度。

而在市场监管层面,特别增加了“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这也是对近年来新能源车企出现大面积淘汰、大量重复建设与浪费的表态。

此外,在基础设施方面,征求意见稿中“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被修改为“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场景的细化,也让基础设施相关参与者的方向更加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疫情后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正式稿中,也大幅删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经营、国际交流合作、标准协调与国际互认相关内容。“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表述修改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修改为“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

这些都表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阶段里,数量与规模已经不是最被关心的事情。相应地,发展的质量、发展的健康程度、发展的协同效应,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

从2012年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到2020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日俱增。

当那个所有人都瞄着补贴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新时代里新能源汽车的意义不只是少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节省多少石油,而是真正意义上让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磅出炉,鼎力支持新能源电动化转型

车东西

文?|?晓寒

据中国网报道,院于10月9日召开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规划》首先从整体上明确了和企业的分工。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

“要更好发挥则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随后,《规划》指出了四个关键发展方向。

1、加大关键技术攻关

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2、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3、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4、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一、去年已发布征求意见稿?十大要点指明方向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从公布的内容看,《规划》提到的四展方向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截止发稿官方尚未放出通过审核的《规划》全文。

以下为2019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的十大关键要点,涉及了未来15年新能源车的发展规模、不同类型新能源车如何共存、换电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等多方内容,从中也可以看出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规划的全貌。

1、至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

2、至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商业化应用。

3、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

4、至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5、到2025年,实现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至2.0升/百公里。

6、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下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届时将推动深化“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7、未来将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加快车载操作系统产业化应用。

8、下阶段将推动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融合发展,同时还将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

9、为给新能源汽车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下一阶段将加快推动换电、加氢、信息通信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10、非运营车辆充电服务将享受居民生活电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奇瑞有大动作!新能源战略发布,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10月9日,据中国网发布消息,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由院总理主持召开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从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加大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作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了解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是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发展规划内容如下:

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

随着未来新四化战略的推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相互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自主品牌在车机智能系统,网联智能化普及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品牌车企也都具有超前性的发展,例如比亚迪的“黑科技”刀片电池,在全球国际上都得到肯定认可,其技术能力都属前列。可见,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上,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成绩还是相当可观的,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推出,将进一步赋能新能源技术产业,以提高国内自主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新能源充电设施的建设。

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目前,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使其发展前景相当乐观,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普及,是新能源汽车全面普及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国家新能源政策落地的根本。而各车企充电设备的布局上,也一直依托国家政策发展方针,不断扩大投入规模,在多方位上支持新能源充电设备的普及与发展。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也一直从未间断,尤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成绩得到国际技术专家的认可与支持。其中也不乏国际领先汽车集团宝马、奔驰、丰田、本田等实力车企与国内先进技术车企吉利、长城、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上的合作。而且,在电池制造领域上,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的表现也十分出色,频频传出与各大国际车企的战略合作。此次国家政策明确指出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国内自主品牌对外合作的信心,在新能源技术上能相互借鉴,以求更快更稳定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四,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支持。

2021年起,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首先就离不开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今年,国常会就促进汽车消费提出了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的政策,极大的提振了各大车企投入新能源市场的信心。但是,但是国家的政策支持并不是长久性的,唯有跟随市场主流变化发展,通过优化配置、提高产品竞争力,来提升自身实力,只有提供高新智能的技术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汽车网评:国家政策规划的支持,将是国内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产业规模已跻身于世界前列,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虽颇有建树,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技术水准还是差距明显。如何引入世界最顶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助推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是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解决的发展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推出,将是一剂“强心针”,为新能源技术发展以及未来电动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指引作用。在未来,将是国内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好时机,真正实现中国的汽车强国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院通过最新规划,新能源汽车新风口定了!

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从数据上就能直观感受到,如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4.2亿辆,其中汽车达到3.2亿辆。而另一个方面,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从数据来看,2022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已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同时,混动乘用车型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15.8万辆,同比增长102%,渗透率从2021年的5.5%上升至10.2%。而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到2025年,混动乘用车销量预计为1075万辆,2021-202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4.7%。

不难发现,在当前新能源领域中,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广汽等等传统汽车品牌都拿出了相应的技术,整体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以技术著称的奇瑞,更是拿出了凝聚18年混动技术积累的鲲鹏超性能电混C-DM。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甚至表示:“混动技术,你永远可以相信奇瑞!”

什么是“瑶光2025”战略?

“瑶光2025”战略的核心,涵盖火星架构、雄狮科技、生态、鲲鹏动力四大核心技术领域。

火星架构主要负责提高新车的智能化能力、使用体验、行驶品质等重要层面,雄狮科技则是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体系的集合,除了我们熟悉的雄狮智云5.0,在E0X平台的基础上还将有雄狮智云6.0系统,并且智能驾驶部分会升级为Chery Pilot 4.0。

生态主要服务于交互体验,“1+3+N”便是意味着,1款智慧汽车搭配智云平台、智慧数据、智能升级三项技术,再加上N个生态共建共享的伙伴。至于奇瑞第三代混动科技鲲鹏超级性能电混C-DM,我们留在后面专门解读。

而“瑶光2025”战略更是规划,奇瑞将在2025年之前打造超过300个瑶光实验室,且研发人员超2万人,至于总投入,或将超过1000亿元!

新能源电动品牌iCAR和星途全新系列星纪元STERRA代表着哪些用户需求?

按,奇瑞汽车将构建以“奇瑞、星途、捷途、iCAR”为核心的全新品牌矩阵,全面加速新能源化。其中,独立新能源电动品牌iCAR,就是为自主、自创、自由的追新年轻人而来,围绕用户选车、购车、出行、补能等全场景用车体验,构建全链路数字化的触点体验体系,100%直连用户。

同时,iCAR致力于全场景智能研发,切实帮助用户解决车内、车外、乃至延展到生活中的场景需求,还将引入AI做到千人千面的场景体验。

而星途星纪元STERRA的定位将来到“超舒适”品类,为用户带来从车空间到生活空间再到心灵空间,全方位的超舒适体验,且产品线规划将覆盖B到C级,包括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EXEED星途营销中心执行副总经理金新表示:“星纪元STERRA将坚定不移地践行把星途打造成中国高端自主品牌的使命。”

在以“科技·进化”为主题的2023奇瑞汽车新能源之夜上,星途星纪元STERRA的首款超舒适中大型电动轿车 STERRA ES携超舒适中大型电动SUV STERRA ET进行了全球首发,而iCAR将在上海车展前夕举办独立的品牌发布会,同时旗下首款车型iCAR S56也将迎来首发亮相。

奇瑞第三代混动科技鲲鹏超级性能电混C-DM又有哪些亮点?

毫无疑问,鲲鹏超性能电混C-DM将会是国内高性能超级混动技术的先发代表。

从数据来看,作为鲲鹏超性能电混C-DM基础的第五代ACTECO 1.5TGDI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热效率大于44.5%,最大功率达到了115kW,最大扭矩则为220N?m,搭配三挡超混动DHT,不仅最高传动效率大于.6%,电驱动平均速率同样超过90%。

按驾驶体验来说,鲲鹏超性能电混C-DM车型从30 km/h加速到70 km/h仅需3秒,超车很轻松,而在高速上,从90km/h加速到120km/h也只需3.6s。

如果在四驱系统的加持下,鲲鹏超性能电混C-DM完成0-100km/h加速甚至仅需4.26秒,同时亏电油耗不过4.2L/100km,综合续航里程更是可以超过1400km,还支持最快18分钟可补能至80%!

未来,将会有超过20款车型搭载C-DM混动技术。

那么,未来离我们有多远?

同样在以“科技?进化”为主题的2023奇瑞汽车新能源之夜上,星途瑶光、奇瑞瑞虎 9、TJ-1 以及捷途旅行者这几款车型,就搭载鲲鹏超性能电混C-DM与我们见面了。

其中,星途瑶光就是高端且高性价比的极致车型,堪称20万预算能买到40万的体验,奇瑞瑞虎 9则将以实力成为中型SUV中的搅局者,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更令其锦上添花,TJ-1则主打当下流行的轻越野,可以日常代步、可以周末去野,捷途旅行者也同样是轻越野定位车型,漂亮的设计已经为其带来了诸多粉丝。而在4月中的上海车展上,这几款车型都大概率会亮相。

显然,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所代表的未来,离我们并不远。

进入电气化时代,汽车行业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跃迁正是破局之本。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也表示:“奇瑞理工男的血液里不仅流淌着汽油,还充满代码与电流。奇瑞汽车现已形成混动、增程、纯电、氢能等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路径,打出新能源战略发展组合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快开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政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2021年至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方向定了!

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从技术开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做出要求。

与上一阶段(2012-2020年)的产业发展规划相比,新《规划》最重要的变化是,不再只鼓励纯电动路线,而是改为由企业自主选择技术路线,只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这将让企业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自己的技术路线。

换电模式成为新风口

对于这份《规划》,大家其实并不陌生。早在2019年12月份,工信部就向外界发布征求意见稿;在今年7月23日举行的院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更是直接“剧透”。

此次院通过的《规划》,要点有四个:

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是从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这四个要点,是在上一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0年)基础上的延伸与细化。在辛国斌的“剧透”下,鼓励“换电模式”尤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2012年4月18日,院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到,“要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和公共快速充换电设施”。

而2021-2035年的规划则更进一步,由“建设充换电设施”改为“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明确“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毫无疑问,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下一阶段的新风口。

此前,蔚来汽车发布了国内新能源行业首个BaaS电池租用服务,提供车电分离销售、电池租用、以及可充可换的新型购车购电模式。传统车企中的北汽新能源、吉利、长城、上汽也在探索或者已经推出换电车型、建设换电站。

在《规划》的鼓励下,未来将有更多车企加入“换电大军”,换电站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下的另一个风口。

不再强推纯电动路线

《规划》还注重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发挥标准法规制度、质量安全监管等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

在上一阶段(2012-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非常坚定地选择了纯电动的技术路线,随后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及其他鼓励政策,虽然对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氢能源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有一定关照,对纯电动车给予严重倾斜,目的就是要让纯电动车一统江湖。

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一定阶段,政策导向逐渐被市场导向所取代,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更加多元。纯电动车固然有其环保优势,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车、氢燃料电池车、增程式电动车也有自己的长处,各自拥有数量不一的拥趸。

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约为120万辆(2019年),其中纯电动车占了大头,有100万辆左右。表面上看,纯电动车确实是市场不折不扣的主流,但分析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连续多年大力补贴的效果,而非市场正常增长。

一个有力的证据是,2019年7月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后,新能源汽车销量也随之停止增长,进入下降通道,而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正是纯电动车。

与此同时,从未进入补贴名单的混动车的销量,却开始上涨。这正是市场导向的结果。

在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成熟阶段,继续强制企业只走纯电动路线,显然与市场需求相悖。

为此,人性化地做出了相应调整,给予企业对技术路线的自主选择权,并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有了下一阶段的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具体鼓励政策,也就有了方向。新风口已经明朗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院通过!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将这样发展

2020年11月2日,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相较于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此次正式文件在充换电、氢燃料、智能汽车、动力电池等方面进行了多个变动。其中变化最大的内容是,“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而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此外,《规划》将《征求意见稿》中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2.0升/百公里”删除。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智能网联汽车多处相关内容被删除。如,删除“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建设支持车路协同的无线通信网络”等内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本报记者?陶?震

在阶段性产业发展规划将于年末告一段落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次接续新的顶层设计规划。

根据中国网发布消息,10月9日召开的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为未来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方向。

2012年,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文件,确定了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并设定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的产业化发展目标。

虽然受到全球经济下行、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旧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累计推广车辆超过了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

新的《发展规划》决议通过,无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上一轮阶段性发展规划验收后,提出了新的绿色发展增长点。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补贴大幅退坡,由补贴扶持向全面市场化转型的阶段,此次会议也明确了“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等提议。

此外,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优胜劣汰”加剧,并由大规模普及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会议也释放出“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等信号。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数量目标容易实现,但提升发展质量的任务艰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发展规划》未来将会引领社会各方面,集中力量实现正确道路的更快发展。

此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发展规划》主要涉及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和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四方面内容。

截至记者发稿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仍未公布《发展规划》的最终细则,但从会议传达的内容看,《发展规划》的总体方向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保持一致,但在实施细则上略有调整。

2019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组织召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启动会,并在研究讨论后,于同年12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与《征求意见稿》不同的是,此次《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调整显著,将此前“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修改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重点强调了快充在充电技术设施配置中的主体地位。

此外,院还首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这类顶层设计的文件中,提出了对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同时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全新动能和政策红利。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为138.2万台,同比增加27.9%。虽然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提升显著,但在450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前提下,距离《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提出的电动汽车1:1车桩比的目标仍差距较大。

“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集中办大事的重要体现。”崔东树表示,“尤其充电站和换电站是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环境,应对行业全新增长机遇、推动出租网约车未来发展等的重要前提。”

《发展规划》还重点指出,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尤其是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在刚刚落幕的2020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有多家涉及芯片、算法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领域,我国目前与特斯拉仍有差距,但在座舱体验和交互体验上,我国已经实现了超越。此次《发展规划》则强调了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产业链的强链补链,以攻克核心零部件的短板。

“新能源车发展既要自主可控,也要快速发展,实现又红又专的新思路。”崔东树称,这也是我国着力加大新能源关键技术公关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把中国车市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国际最高水平车市。”

图源:中国网、工信部、记者拍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将进一步加速冲刺。

10月9日,院总理主持召开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会议上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会议指出,要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充电和续航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台,私人充电桩76.3万台,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但这一数字仍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而充电桩的限制,反过来也将大大限制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性。

据预测,2020年国内预计将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台,其中公共直流桩6万台,公共交流桩9万台;预计新增私人桩约为30万台;预计新增公共充电场站8千座。同时,换电作为运营类车辆能量补给方式的补充会有进一步发展。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经查阅,上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目前包括: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海南省四地;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132.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81%。

快充成为重点,要求更加务实

去年12月3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截至发稿,本次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细则尚未公开。不过从报道中提及的四大重点内容来看,总体方向并未有显著变化。

对比征求意见稿来看,正式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有两处较大改变,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要求更加务实,放缓了节奏。

具体来看,相比征求意见稿国常会通过的正式规划进一步提升了快充的地位,提出要“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同时还明确了将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

而在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表述为:“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另外,这一次还在规划中明确了将对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此前虽有相关补贴政策,但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提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工作报告中,充电桩建设也被纳入了新基建重点领域。可以预见,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国内充电桩网络将进一步完善,能够更好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用车便利性,缓解续航焦虑,如此又能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

另外,本次通过的规划对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要求更加务实。去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而在规划中,“全部”变成了“80%”,节奏进一步放缓,更加务实。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产销量居世界首位,2019年销售120.6万辆。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17万辆,占国内汽车保有总量的1.16%。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标、并有相应的措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一步加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