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数据分析_新能源汽车数据分析图
1.2019年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深度分析
2.新能源汽车前景及趋势
3.新能源汽车国产的优势
4.新能源(车)产业链分析
5.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分布与趋势论文怎么写
6.凯联产业研究院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追踪分析月度报告
你好,新能源汽车是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以下为详细分类: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2、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
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纯电动汽车的一种,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用氢气,氧化剂则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
4、氢发动机汽车 氢发动机汽车是以氢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一般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或汽油,氢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气体氢。氢发动机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
5、 其他新能源汽车 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使用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的汽车。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被划分为节能汽车。谢谢,望纳!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深度分析
日前,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势头明显,批发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43.7%,环比7月增长23.9%。其中纯电动车的批发销量为8.3万辆,同比增长45%,实现本年度最强正增长。
(注:文中数据均为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
宏光MINI?EV销量为15000辆,位居第一。Model?3以11811辆的销量位居第二,本年累计销量达66569辆。8月AION?S销量4071辆,排名第三,本年累计销量达25967辆。
这边不得不说的是宏光MINI?EV,上市首月销量就超过了特斯拉,这样的成绩让其他品牌羡慕不已。
(知豆,曾经销量王者现在已经没有市场)
众所周知,微型电动车在2017年前后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主力,但是在补贴退坡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驱动下,微型电动车市场份额逐年下滑,从2017年占比新能源整体六成的份额下跌至2020年的两成多,一度让大家觉得微型电动车市场大势已过。
宏光MINI?EV的销量的逆袭让微型电动车市场的其他产品看到了希望,微型电动车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宏光MINI?EV能够突围新能源市场的原因如何?
1、新能源车型整体强势增长
首先是新能源市场的整体增长。从2020年7月开始,新能源车型在经历了12个月的“跌跌不休”后终于由负转正,8月份更是实现了同比、环比双正增长。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2、新能源车下乡政策扶持
今年7月,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旨在促进农村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倡导居民新出行方式的升级,美好助力新农村振兴战略。其中宏光MINI?EV作为“新能源汽车下乡”的车型参与到活动中。
当然除了新能源下乡政策,各地密集出台的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措施也是重要因素。比如海南省首个智能汽车政策文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
除海南外,北京、河南、江西、广州等地区也相继推出了刺激汽车消费和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补贴政策。
3、产品高性价比
除了大环境的影响,产品自身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宏光MINI?EV以超低的价格切入微型电动车市场,让消费者以很低廉的价格买到一款既有品牌保障、又拥有安全可靠技术的“正规军”车型。
3万多元就能拥有一辆颜值在线,配有胎压监测、倒车雷达,ABS等安全配置,同时用车成本也很低的电动车,你还要啥自行车啊?
4、品牌优势明显
当然,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品牌效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上汽通用五菱在国产车中的口碑一直都不错。比起同样价格“三无产品”它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非常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让消费者用车无忧。
由此可见宏光MINI?EV的热销并非偶然,随着新车产能的提升,后续还会持续发力。毕竟这一类的“国民车”切中了更多三四线及农村消费人群的需求,而在中国这一群体的市场是非常庞大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前景及趋势
1.1、新能源 汽车 :新品周期来临,消费层次升级
2018年 汽车 市场低迷,消费需求萎缩,市场景气度下滑。2018 年 1-11 月 汽车 销量2542万辆,同比下滑 1.7%。其中,乘用车销量 2148 万辆,同 比下滑 2.77%。在整体市场消费意愿不强的环境下,新能源 汽车 成为 汽车 行 业为数不多的亮点。18 年 1-11 月国内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为103.0万辆, 与 2017 年同期的 60.9 万辆相比,增长了68.0%,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 14.4 万辆,同比增长7.8%;乘用车销量88.6万辆,同比增长 84.8%。
1.1.1、新品周期来临,产品品质提升
截至 2018 年11月,22 家乘用车厂商先后于 2018 年内推出了49款改 款换代车型,45 款全新车型。其中纯电动车型共 72 款,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共 22 款。45 款全新车型在 18 年的销量为 18.7 万辆,占总销量的 21.1%。2018年 1-11 月,累计销量前十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中有 9 款是改款或是全 新车型;累计销量前十的纯电动车型中有 7 款车是改款或是全新车型。
补贴政策推动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提高的作用立竿见影。2018 年 6 月新补贴政策正式实行后,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的车型的销量占比大幅提 升,从 2017 年的 24%,提升至 18 年 1-11 月的 50.6%。18 年 6 月实施新 补贴政策后,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的车型的销量占比达到了 62.1%。
2018年,各大厂商对车型进行了换代或改款,提高车型的续驶里程。 表 1 列出了主要的改款换代车型。这批车型的续驶里程中位数从 200km 提 升至 301km,2017 年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的车型数为6个,2018 年增加 至 15 个。
企业提升车型的续驶里程一方面是受补贴政策的推动,但长期看是企业 为满足消费需求、提升产品力所作的主动应对措施。我们整理了2018年不 同续驶里程车型的补贴前价格分布。续驶里程 300-400 公里范围的车型价格 中位数与续驶里程 250-300 公里的相近。同时更宽的价格带反应出企业重点 布局的车型都在向续驶里程 300 公里以上的车型集中。高续驶里程车型相对 低续驶里程车型具有了较高的性价比。
1.1.2、消费层次提升
2018年 1-11 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 88.6 万辆,同比增长84.8%。其 中,轿车累计销售 58.5 万辆,同比增长62.5%;SUV 累计销售26.2万辆, 同比增长 227.6%;MPV 累计销售3.9万辆,同比增长 37.5%。
因为 2017 年基数较低,SUV2018 年销量同比增长迅速,市场份额大幅 提升,从 2017 年全年的 16.6%提升至 2018 年 1-11 月的 29.5%。SUV 的放 量主要得益于17后半年,厂商密集推出了 26 款全新 SUV 车型。全新推出 的 SUV在 18 年 1-11 月的累计销量达到了9.1万辆,占 SUV 销量的 35%, 超过 2017 年同期 SUV 总销量。
2018年之前,新能源乘用车以微型车居多。2017 年微型车市场份额达 到 57.2%,2018 年补贴新政实施以后,18 年6-11月微型车市场份额下降到 31.8%。取而代之的是小型车份额从 17 年的 4.6%增加至 13.3%,紧凑型车 份额从 17 年的33.3%提升至 42.1%。
2018年 6 月施行新补贴政策后,高价位车型的销量占比增长明显。1 月 份,补贴前售价 10 万元以上车型占比49.4%。在 6 月份,占比提升至62.1%。 在 10 月份,高价位车销量占比有所回落,但平均售价仍然保持高于上半年 的水平。整体看,18年消费者购车意愿逐渐向高价位车型倾斜。这与高级别 车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销量占比提升相互印证。
从供给侧分析,2018 年后厂商投放的新车型、换代改款车型官方指导价整体高于过去的水平。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平均价格提高至 23 万左右; 另一方面部分产品逐步探入高端消费市场。以荣威 Marvel X、蔚来 ES8、比 亚迪唐为代表的新车型价格已经触及30万元以上。
1.2、动力电池:强者恒强,三元电池已成主流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院的数据,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36.2Gwh,同比增长 29.4%;2018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 43.6Gwh, 同比增长 77.0%。总体来看,2018 年以来,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 比 2017 年提升 24.3pcts,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10.7pcts,专 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13.6pcts;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 2017 年提升 12.2pcts,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13.4pcts。
分车型来看:
按照电池技术路线来看:
按照电池形状来看,2018 年 1-11 月,国内方形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2.48Gwh,占比 75%;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78Gwh,占比 13%;圆柱 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37Ghw,占比 12%。
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 沃特玛,装机量分别为10.58/5.66/2.41Gwh,市占率分别为 29.2%/15.6%/6.7%。2018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 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装机量分别为 17.9/9.6/2.3Gwh,市占 率分别为 41.1%/22.0%/5.3%。总体来看,第一梯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 场份额相对领先,且龙头份额不断提升。
2.1、补贴退坡难压消费需求
从 2009 年开始实行的补贴政策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起步发展的主要 助推力。经过近 10 年的演变,补贴政策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2009 年—2012 年):试点推广(公共服务领域25 个试点 城市 + 私人购买 6 个试点城市),私有购买和公共服务分开补贴,补贴金 额高,技术条件要求低,首次提出减免车船税;
第二阶段(2013 年—2016 年):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提出补贴退坡 机制,油电混合动力 汽车 不再享有补贴优惠,提出免征购置税,车辆根据性能高低分段补贴。2016 年建立了新的补贴车型目录,政策要求破除地方保 护,严查骗补行为;
第三阶段(2017 年—现在):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细,车辆安装监 控设备,非个人用户需满足规定行驶里程方可获得补贴。2017 年起地方补 贴不超过国补的一半。
2.2、双积分接力,助力增长
2017 年 9 月 27 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公 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 汽车 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 政策正式落地。双积分政策是一种改善乘用车供给侧结构的惩罚性措施,目 的在于倒逼乘用车企业降低车辆能耗水平,增加新能源 汽车 供给。
根据双积分计算规则,企业提高新能源 汽车 产量在总产量的占比,不但 有利于增加企业新能源 汽车 积分(NEV 积分),也能够降低企业平均燃料消 耗量,增加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 积分)。其中,增加纯电动车 型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效应更高。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7 年度中国境内 130 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 乘用车 2469.29 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下同),行业平 均整车整备质量为 1438 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 6.05 升/100 公里, 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 1238.14 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 168.90 万分,新 能源 汽车 正积分为 179.32 万分。整体上看,2017 年不论是 CAFC 积分还是 NEV 积分都有充足的余量。但是,考虑到 19 年、20 年双积分规则收紧,届 时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仍然有不小的缺口。
下面我们将基于 2017 年的积分数据(2018 年积分数据还未公布)对2019 年和 2020 年的 CAFC 积分和 NEV 积分进行预测,并以此估算未来两 年的新能源 汽车 缺口。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缺口预测
在 2017 年工信部公布的双积分核算数据基础上,我们分别设置两种情 景设预测2019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通过计算使得 NEV 积分为 正,并且 NEV 有足够的正积分来冲抵 CAFC 负积分,从而求出新能源乘用 车生产进口量。
结果显示,在乐观预测油耗降低、纯电车型续驶里程提升显著的情景下(情景设 1),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需要达到 122 万辆。在 悲观情景下(情景设2),则需要约 155 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来满足双积 分要求。
2020 年新能源 汽车 缺口预测
同样的方式,在乐观预测下,2020 年需求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为 226 万辆。对应 2017 年-2020 年复合增速为 57.3%,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9%; 在悲观预测下,则需要约 268 万量的新能源乘用车来满足双积分要求。对应 2017 年-2020 年复合增速为 66.4%,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10.5%。
双积分接棒补贴,政策风格由奖励式鼓励切换为惩罚式要求,迫使包括 合资在内的更多企业加大对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投入。双积分政策的实施优化 产业供给侧结构,引导和带动市场消费节能和新能源 汽车 ,推动 汽车 产业向 节能减排的方向快速发展。
2.3、新能源 汽车 需求旺盛,消费结构优化
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7 年中国六城市新能源 汽车 消费者调查报告》,首先对六个城市进行分类,北京和上海对新能源 汽车 给予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成都和武汉给予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石家庄和临沂仅有补贴政策。调查结论显示:
(1) 新能源 汽车 的主要用途是上下班代步和接送家人/孩子;
(2) 在北京和上海(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新能源汽 车主要作为家庭首辆车;在其他四个城市,新能源 汽车 主要作为 家庭第二辆车使用;
(3) 在北京和上海(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号牌优惠 政策是激励购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取消号牌优惠政策,将有75%的车主放弃购买新能源 汽车 ;
(4) 在成都和武汉(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补贴政策是激励购车 的决定性因素。
总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号牌优惠政策是决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主要因 素,之后依次是补贴政策和限行政策。2018 年,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的 接受程度在提升,愿意购买性能和品质更优的车型。相比于过去,补贴因素 对销量的影响在减弱。厂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良性局面正在形成。
企业高品质产品投放加速、消费者购买意愿提升——形成这些市场特点 的背后,是政策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转变的体现。这种转变符合产业发展方 向,在未来 2-3 年内必然会更加有效地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因此,我们认 为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会依然能够保持较高增速,同时消费结构进一 步优化。
展望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补贴政策和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新 能源乘用车供给侧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品质车型引领市场。新能源 汽车 消费 需求依然保持旺盛,考虑整体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预计 2019 年新能源乘 用车销量约 140 万辆(同比+35%),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车型占比达到 80%,纯电动车型占比 25%。商用车市场受 19 年补贴退坡影响,销量依旧 增长乏力,预计 2019 年销量为 20 万辆。
3.1、锂电产业链盈利能力承压
我们对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样本股的跟踪显示,绝大部分环节收入增速出 现回落,钴系正极材料收入增速由 2017 年报的 94%下降至 2018 年中报的 41%;磷酸铁锂收入增速由 17.1%下降至 10.7%;隔膜收入增速由 29.7%下 降至 1.2%;电解液收入增速由 8.4%下降至 6.9%;负极材料收入增速由 28% 上升至 33%;动力电池收入增速由 44%下降至 32%。
毛利率变化方面,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各环节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钴系 正极材料毛利率在 2017 年+2.4pcts,而 2018 年中报-6pcts;磷酸铁锂正极 材料毛利率为-6.5pcts/-6.1pcts;负极材料毛利率为-1.3pcts/-5.9pcts;隔膜 毛利率为-3.5pcts/-14.3pcts;电解液毛利率为-6.8pcts/-11.8pcts;动力电池 毛利率为-1.8pcts/-4.6pcts。
3.2、锂电材料:静待调整,龙头优势显现
根据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等统计的数据,2018 年以来,三元正极材料(523)价格由 21-22 万元/吨下跌至 16-17 万元/吨,跌幅约 20%;磷酸铁 锂正极材料价格由 8.5 万元/吨下跌至 6 万元/吨,跌幅接近 30%;中端湿法 隔膜价格由 4.5 元/平方米下跌至约 2 元/平方米,跌幅为 57%;电解液价格 由 4.5-5 万元/吨下跌至 4 万元/吨,跌幅约 18%;中端负极材料价格由 5-6 万元/吨下跌至 4.5-5.8 万元/吨,跌幅约 6%。
3.3、动力电池:CATL 优势扩大,盈利稳定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补贴退坡影响下,动力电池价 格将在中长期处于下降通道。以宁德时代为例,2017 年动力电池系统价格 为 1.41 元/Wh,同比下降 31.6%,2014-2017 年年均复合降幅为 21.3%。过 去几年,在技术进步及规模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在持续 下降。电池价格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供求关系变化、规模效应、 材料成本优化等。
补贴退坡背景下,目前动力电池环节正处于行业产能出清的阶段,龙头效应正在显现。根据 GGII 发布的数据,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总体呈现 集中趋势。2017 年,宁德时代/比亚迪装机量市场份额分别为 29%/16%,2018 年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增长至 41%/22%,CR2 由 45%提升至 63%;第 二梯队中,市场份额变化明显,孚能 科技 等企业增长强劲,CR5 由 2017 年 的 62%提升至 76%。总体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继续向头部厂商集中。
综上所述,(1)动力电池环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占率合计已超过 60%,比亚迪电池仍然以自供为主,宁德时代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继续增强。(2)锂电材料价格不断下行,动力电池成本端逐渐改善。因此,在补贴退 出之前,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总体依然强劲。
4.1、竞争升级,全球化竞争暗流涌动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经历了从全面产能扩张到竞争升温、集 中度提升的过程,在政策保护下,国内、国外的发展相对独立。预计补贴政 策退出后,2021 年起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将迎来全球化竞争的新阶段。
2018 年以来,全球主流车企的电动化进程明显加快。作为新兴造车势 力的代表,特斯拉 Model 3 在 2018Q3 的周平均产量达到 4,437 辆,其中最 后一周产量超过 5,300 辆,其生产系统在 2018Q3 已达到稳定状态。该季度 特斯拉实现净利润2.55 亿美元,结束了长达 7 个季度的亏损,Model 3 也成 为美国乘用车销售收入最高的车型,从销量排名来看,单季度销量排在全美 第五名。传统车企方面,宝马、戴姆勒、大众等也在加快推进其电动车战略。
2017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21.3 万辆,同比增长 59.9%,其中国 内新能源 汽车 乘用车销量为 57.62 万辆,占全球比重由 2015 年的 42.2%提 升至 2017 年的 47.5%。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随着补 贴政策的退出,中国将成为全球化竞争的主战场。
4.2、动力电池:直接竞争时代来临,欧洲、中国是主战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包括宁德时代、松下、LG 化学和三星 SDI 等。过去几年,由于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的 存在,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竞争,但在补贴政策退出的预期下,海外动力电池厂商正在推进其中国产能的落地;同时,宁德时代等国 内电池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正 在升温。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对这四家电池厂进行比较研究。
出货量: 2015/2016/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2.2/6.8/11.8Gwh,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210.5%/74.1%;松下动力电池出 货量分别为 4.6/7.2/10Gwh,分别同比增长 70.4%/56.5%/38.9%;LG 化学 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4/1.8/4.9Gwh,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49.2%/149.0%;三星 SDI 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1/1.3/2.4Gwh, 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18.2%/84.6%。从全球出货量排名来看,2015 年、 2016 年松下均为全球第一,但 2017 年被宁德时代超越。
配套车企: 宁德时代已覆盖国内乘用车、客车、专用车领域的主流客户。 在深厚的技术、工艺经验支撑下,公司已经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获得先发优 势,海外车企也已覆盖大众、戴姆勒、宝马等;松下动力电池的核心客户为 特斯拉,其他客户还包括大众、通用等。根据公司公告,2017 年,松下动 力电池已供货车型/已收到订单车型/待合作车型分别为 58 款/16 款/74 款, 2015-2017 年已供货车型逐年增长,分别为 45/50/58 款。其中,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配套客户中日本/欧洲/美国的整车企业分别为 6/4/2 家;LG 化学核心客户为通用、雷诺、现代起亚、沃尔沃、CT&T 等,主要配套车型 有雪佛兰 Bolt、Volt、雷诺 Zoe;三星 SDI 核心客户包括大众、克莱斯勒、 马恒达、Lucid Motors 等。主要配套车型有宝马的 Megacity、i3(EV)、i8 (PHEV)以及 X5、330e 等,还有菲亚特(Fiat500EV)、保时捷(Cayenne S)、奥迪(e-tron)、奔驰(S-Class)等顶尖车企的重要车型。
产能规划及工厂布局: 四家动力电池厂商 2020 年的规划产能均超过 50Gwh。从具体的工厂布局来看,宁德时代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外工厂(德国)正在加速建设;松下产能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日本,也在积极推进中 国工厂的扩产;LG 化学和三星 SDI 在欧洲、中国、韩国和美国均有布局, 中国工厂的扩产加速推进。
技术布局: 宁德时代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软包电池布局正在加速 推进,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松下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主要是圆柱型,正极 材料体系为 NCA;LG 化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软包为主,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三星 SDI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
总体来看,中日韩三国的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完成对本土整车企业的布 局;在北美市场,松下和特斯拉充分绑定,通用也是 LG 化学的核心客户; 欧洲传统整车企业较多,是未来的主战场之一,韩国动力电池企业(LG 化 学、三星 SDI 及 SKI)布局领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CATL、孚能 科技 等) 正在凭借成本优势及服务优势加速切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在 中高端车型的竞争会日趋激烈,主要看点在于电池企业对合资品牌份额的争 夺,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压力剧增。
4.3、锂电材料:有望受益于全球化竞争
我们认为,国内锂电材料环节有望受益于全球化竞争。首先,我国已经 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而且大部分企业与海外竞争对手的差 距迅速缩小,个别企业已经具备和海外龙头竞争的实力;其次,日韩电池厂 商的动力电池业务盈利压力较大,引入高性价比的材料供应商是必然选择; 最后,对于日韩电池厂在中国境内的产能,国内供应商在服务、响应速度等 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我们对宁德时代和三家海外电池厂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2017 年 CATL 的净利率为 21%,而松下的圆柱动力电池尚未实现盈利,LG 和三星 SDI 也 有较大的盈利压力。
在 3C 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国内锂电材料龙头企业已经和海外电池厂 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海外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测试中国供应商的产 品,预计 2019 年起测试结果会逐步落地。尽管锂电材料企业仍然处于毛利 率下滑的阶段,但海外电池厂的国产化有望推动其出货量快速增加。
新能源汽车国产的优势
未来十年中动力电池价格将以每年6%的速度下降,同时锂电池的寿命和比能量将进一步提高。随着材料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未来十年中将会有高镍三元电池、富锂锰基电池、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型电池出现。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达487家,其中具备资质的寥寥无几。而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中国电动汽车创业公司中只有10%能够在未来五年内存活下来。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新能源(车)产业链分析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止至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国内的新能源市场热闹得像煮开的水一样不断翻腾,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现在的新能源车就值得买,甚至可以取代燃油车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简单分析一下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劣势。
新能源车的优势是什么?有的人会说是满车高科技,不可否认,新能源车这两年凭借着各种各样的黑科技,确实刷了一波很强的流量,但是沉淀下来之后,这些黑科技似乎没有多少能够真正派上用场。
自动驾驶,这肯定是新能源车最大的卖点,小鹏的NGP、特斯拉的NOA、蔚来的NOP都已经在量产车上搭载,但它们都还只是踉踉跄跄的婴儿阶段而已,需要车主时时刻刻用手依傍着,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摔倒”,它能够让我们有新鲜感,但这份新鲜感过后,其实“扶”着它开比自己来开要更累。好的是厂家研发速度比较快,能够通过不断的OTA升级保持我们的新鲜感。
所以新能源车的优势究竟是什么?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可以在限号地区上绿牌和不限行。但这个优势是在政策干预下形成的,可以试想,如果政策解绑,不再限号限行,不再打压燃油车,你还会买新能源车吗?
买一辆小鹏,再买一辆蔚来,特斯拉也可以买,但在买它们之前,会买一辆陆巡、一辆AMG GT、一辆劳斯莱斯幻影、一辆兰博基尼Urus、一辆Mustang GT 500……
或许等攒够钱买陆巡的时候我已经50岁,攒够钱买AMG GT时已经躺在病床上行将就木半身不遂。
当然了,政策是不可能解绑的,新能源车依然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至于这个未来什么时候能来,就看新能源车根源劣势——充电问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解决了。
是的,新能源车的劣势不是续航能力,而是充电的速度和便捷性,试想一下,如果新能源车能够有某种方式可以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补充完能量,而且这个补充能量的便捷程度要高于去加油站加油,那电池续航只有500公里有什么关系?
当然了,电池单位体积的容量能够变大也很重要,就像玩遥控车一样,转了两圈就要换电池真的很扫兴,我们肯定更加喜欢一次能玩很久的遥控车。
当下新能源车的选择还比较少,而且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电池成本高居不下,而且短期内不会改变。要想体验到新能源车带给你的新感官,你得买那些20多万及以上的车型,几万块的微型代步电动车没有太大意义。
而这些好几十万的新能源车大多出自新势力品牌,他们在科技这一块很猛,但在车辆机械工程方面还很薄弱,所以我觉得等传统车企都加入到新能源市场竞争的对局之后,才是购买新能源车的最好时机。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分布与趋势论文怎么写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梳理: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广东优质企业集聚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经营情况:上汽集团综合实力强劲
有关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业绩情况,上汽集团(600104.SH)的核心业务营收最高,超过400亿元;理想汽车(02015.HK)、蔚来-SW(09866.HK)等企业的毛利水平较高,超过60%;产销规模以上汽集团(600104.SH)、比亚迪(002594.SZ)、广汽集团(601238.SH)较高;研发投入强度北汽蓝谷(600733.SH)等企业较高。
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未来规划情况:核心技术增强,配套设施完善
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结合目前充电桩、整车成熟程度等方面因素,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待提高。未来,相关企业将在核心技术增强、充电桩增设、车辆的高端化等方面进行积极布局。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凯联产业研究院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追踪分析月度报告
新能源车作为我国汽车行业众所周知的蓝海,目前自主品牌已经成为新能源车终端市场上的主要力量。不过面对这片蓝海,合资、进口品牌声势较弱。其实跨国品牌也并非熟视无睹,并且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布局。从目前多个合资、进口品牌公布的战略来看,2020年或会成为新能源车竞争的一个关键节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10.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9%和49.5%。累计方面,2018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0.7万辆和60.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4%和88%。
随着新能源汽车性能的不断提升和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对消费者来说,2020至2025年将出现新能源汽车的最佳购买时间点。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800万辆,而燃油车销量则会达到峰值(约3200万辆),之后将经历断崖式下滑,预计到2030年燃油车销量将跌至2000万辆。
目录1、2021年国内乘用车及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整体情况1.1 乘用车销量终止三年连跌,新能源渗透率达14.84%1.2 燃油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的月度增速持续分化1.3 12月新能源乘用车月零售渗透率创历史新高1.4 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的比例持续稳定2、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厂商及车型表现2.1 <a href="s://db.auto.sohu/sgmw-1010/6178?tag=article-web" title="宏光MINIEV" target="_blank">宏光MINIEV(参数|)、<a href="s://db.auto.sohu/tesla-2068/6393?tag=article-web" title="Model Y" target="_blank">Model Y(参数|)和<a href="s://db.auto.sohu/byd-2007/6032?tag=article-web" title="秦" target="_blank">秦(参数|)PLUS新能源车型前三2.3 不同价格区间的车型竞争程度差异较大2.4 2021年销量TOP30车型的增速和价格分布3、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业务3.1 造车新势力3.2 三大民营车企3.3 六大国有汽车集团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和技术成熟,2021年内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单月销售渗透率突破20%,乘用车的电动化趋势正在逐渐明朗。
凯联产业研究院为及时、快速、有效的追踪乘用车电动化的节奏,并理解车企在车型、价格、功能上的布局和选择,将在中汽协、乘联会等官方权威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易车APP车型销量、价格、功能(智能化)的数据收集,以月度时间维度推出新能源乘用车持续跟踪报告。
本次将结合2021年12月和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数据做观察和总结。
1、2021年国内乘用车及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整体情况
1.1 乘用车年度销量终止三年连跌,新能源年度渗透率达14.84%
2021全年国内乘用车零售量总量为2014.6万辆,较2020年的1928.8万辆增长4.3%,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的三连跌。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零售量为298.9万辆,较2020年的110.9万辆增长169.1%。新能源乘用车的年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到了14.84%,较2020年提升了9个百分点。
截止2021年底,我国乘用车保有量为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4%,与上年相比增长59.25%。
1.2 燃油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的月度增速持续分化
2021年全年的乘用车月度零售数据在1-5月份为正增长,6-11月份出现了明显的同比负增长,其中最大的单月同比降幅-17.3%出现在9月份。12月单月销量为210.5万辆,同比降幅收窄至-8%。燃油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的月度增速分化是2021年重要的现象。
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细项来看,乘用车销量的疲软主要来源于2021年4月份以后的燃油乘用车销量与历史相比持续下降,同比增速始终维持在-15%以上,最大同比降幅出现在9月,达-30.7%。而新能源乘用车的同比增幅全年维持在100%以上,为全年乘用车销量的同比正增长做主要贡献。
1.3 12月新能源乘用车月零售渗透率创历史新高,达22.6%
近19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逐渐走高,自2020年6月份单月渗透突破5%,2021年3月单月渗透率突破10%,9月突破20%以来,月度渗透率持续向更高水平增长。
1.4 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的比例持续稳定在8比2
12月纯电动乘用车零售量为39.2万辆,插电混动乘用车零售量为8.3万辆,从近12个月的对比表现来看,纯电动占新能源乘用车市场80%,插电混动占20%的市场格局较为稳定。
2、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
2.1 <a href="s://db.auto.sohu/oula1/5698?tag=article-web" title="黑猫" target="_blank">黑猫(参数|)、奔腾<a href="s://db.auto.sohu/besturn-2047/6477?tag=article-web" title="NAT" target="_blank">NAT(参数|)的增速表现较为亮眼。
2.3 不同价格区间的车型竞争激烈程度差异较大,15-20万区间竞争最为明显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价格区间来看,20-30万区间的销售整体落后于10万以下、10-20万以及30万以上的区间。
5万元以下区间几乎是宏光MINIEV的天下;5-10万区间的前三名比较均衡,小蚂蚁、奔奔E-Star、欧拉黑猫销量均在6万辆以上;10-15万价格区间内秦PLUS新能源销量优势较为明显,同时第三位也是比亚迪旗下的<a class="hidden" href="s://car.yiche/yuanev/" title="元新能源" data-keyType=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